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调研

人大代表纵论老区发展

发布时间: [2008-12-24 10:40:50]

人大代表纵论老区发展
新世纪,新起点。步入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五年前,江泽民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老区人民”。五年后,全国老区人民将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呢?“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分赴各省、市、自治区代表团驻地采访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

书记省长激情话老区

    老区建设不能停步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这样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后整整奋斗了半个世纪的宝贵成果。但我们仍须保持清醒:现有的小康只是初步的小康,老区人还没有完全过上小康生活。

 

    “老区建设永远不能停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代表斩钉截铁地说,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中国9亿农民算不算广大人民呢?现在讲稳定压倒一切,农民不稳定,国家还能稳定吗?广东是一个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但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发展仍较缓慢。因此一定要把帮助贫困老区农户,尤其是革命老区群众的脱贫致富作为今年广东的一项重点工作。

 

    谈起老区,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代表充满激情:“老区建设不仅仅是老区的问题,更是我们全党的工作。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革命老区,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抓好老区建设,就是促进共同富裕,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应尽的职责。今年,我省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革命老区的发展步伐。坚持扶贫领导体制不变,扶贫政策不变,扶贫资金不减,使老区人民真正富起来。老区人民不富裕,怎能实现共同富裕呢?”

 

    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代表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前全省上下在精心组织实施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力争到2005年海峡两岸繁荣带取得重大发展。我们在工作中时刻不忘老区人民,山区、老区的发展在我省“十五”蓝图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后五年,我省将进一步增强老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对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老区成为基础设施基本适应、生态经济比较发育、人民生活逐步宽裕的地区。

 

    老区建设要有紧迫感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发展,增强紧迫感,老区建设才会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省委、省政府做的一切工作就是搞老区建设,江西全省都是老区嘛。”江西省省长舒圣佑代表开门见山地说,加快发展是江西面临是最紧迫任务,今年是实现江西经济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做好今天的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着力破解四个制约江西经济发展的难题。即破解农民增收缓慢的难题,夯实基础;破解主攻工业的难题,提供支撑;破解投入不足的难题,增添活力;破解财政紧张的难题,增强后劲。争取在新世纪之初,实现“十五”计划开门红。

    四川省省长张中伟代表说,四川是地处西部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比较贫困,这一点不容忽视。西部大开发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西部大开发、西部大竞争,现在各省市自治区之间你追我赶,四川不发展就要落后,发展慢了也要落后。老区发展停滞不前,或者发展缓慢,都会直接影响全省的发展。搞好老区建设,首先要解决交通和通讯的问题。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是革命老区的第二次解放。

    陕西省委书记艾丕善代表不无忧虑地说,陕西的特困地区基本上都是革命老区,全省农民总体上越过了温饱线,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贫又返贫的问题。老区要发展,必须增强紧迫感:一要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二要自身的造血功能,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三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老区人民的素质。同时,国家应对老区在政策、资金和科教等方面予以照顾,如何使老区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经济路子,这是各地老区党委、政府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三农”中的老区建设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老区大部分都分布在农村,讲老区建设,自然少不了“三农”问题。

    湖南省省委书记杨正午代表认为,农村的发展、稳定对湖南全局来说,太重要了。湖南的农业处于徘徊时期,其主要表现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相当一部分粮食主产区和以粮为主的农户收入是下降的。如何迅速扭转这种徘徊局面呢?一要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要跳出农字抓农业,深入农村抓农村。同时,要减轻农民负担,减负促增收,减负就是增收。二要提高干部素质,改进干部作风。三是调处内部矛盾,维护农村稳定。

    江苏省副省长姜永荣代表对老区工作情有独钟。姜副省长向记者介绍了当前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形势、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并强调说,老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老促会的指导,今后老促会一要围绕农民增收继续调研,二要积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三要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出力,从而使老区人民尽快富裕起来。

    黑龙江省委书记徐有芳代表说,农民增收也好,农业增收也好,我们将通过开辟三个战略途径、建设六大服务体系来完成。三个战略途径:一是实行品牌化战略,靠“新、优、特”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实行产业化战略,大力推进贸工农、粮牧企、农科教一体化;三是实行城镇化战略,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六大服务体系是:农业信息体系、市场体系、质量监测体系、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融资体系及农业执法体系。

    “老区人民不富,咱们国家难富”。湖北省委书记蒋祝平代表一字一顿地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没有老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老区的现代化,也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当前,东部地区现代化建设发展快,西部地区已开始实行大开发,在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中已形成了对湖北“东西夹击”的严峻态势。我们只有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创造地开展工作,把湖北建成重要的增长一极。

 

本文刊于《中国老区建设》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