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促会动态

黔江区老促会201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3-01-29 10:27:34]

                                                       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区老促会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中心,结合实际,以积极开展老区建设促进工作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现总结如下:
      一、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取得明显成效
     (一)认真抓好市级老区示范村建设后期工作。沙坝乡十字村是市级老区示范村,今年是建成达标的最后一年。为了善始善终做好后期工作,区老促会和区扶贫办一起到该村实地调研,与沙坝乡党委政府领导一起座谈,找差距,添措施,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确保该示范村建设按计划实施到位。今年5月按时完成了老区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得到市老促会的充分肯定。
     (二)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实施有序有力有效。今年,在市扶贫办的支持下,黔江老区争取到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500万元。该项目在舟白、中塘、小南海连片区域实施,涉及3个街道镇乡、10个村、幅员面积200余平方公里,耕地38298亩,农户8242户,总人口28682人,其中贫困村8个,贫困农户976户,贫困人口3014人。一年来,区扶贫办等部门和项目实施街道镇乡精心组织实施,区老促会积极参与,尽力做好促进工作,项目实施有序有力有效,初步显现了连片扶贫开发的“杠杆效应”。总结材料,市老促会已转报国家扶贫办和中国老促会。
     (三)积极争取扶持老区发展政策、资金。今年,争取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老区专项资金1256万元,比上年增长16.6%;争取到救助受灾烟农资金100万元。
    (四)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对口帮扶重点老区乡镇力度大。
    投资15000万元,修建维修公路250公里,解决了12万老区人民行路难问题;投资830万元,修建水厂、水池11处,解决6100多人的饮水困难;投资336万元,建沼气池1840口,解决1840户农户的生活燃气;投资7129万元,补助生态移民搬迁和受灾农房重建及农民新村建设等3770户,14996人;投资809万元,发展种植业4140亩,覆盖农户981户;投资806万元,新增畜牧业规模养殖1300户,全年收入15300万元;投资2361.5万元,成片造林94725亩,零星植树10000多株;资助资金386.7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1106人;慰问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体152679人,慰问金总额1164.85万元;关爱留守儿童,筹集资金126.63万元,资助贫困儿童9646人,资助学校42所;送文化下乡,为老区人民送去精神粮食,24个乡镇文化站、2个街道文化中心和218个农家书屋全部免费开放,向包括55个脱贫摘帽村在内的老区村发放直播卫星设备14900多套。
    (五)按时完成中国老促会、重庆市老促会交办的“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援老区建设项目对接工程”材料上报工作任务。与区投促办等部门衔接,认真开展了项目的收集、整理、筛选等工作,报区政府分管领导审查后按时上报。
     二、老区宣传工作全面提升
    (一)各级媒体宣传黔江老区的新闻报道共16250多篇,其中:市级以上媒体用稿3300多篇,实现历史新高。如人民日报刊发的《重庆市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村民黄冬:今年一定把贫困帽摘了》,光明日报刊发的《黔江:唱响“最炫民族风”》,《有了好路子,  群众过上好日子》,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高山上的候鸟干部》,新华通讯社《大山旮旯里的安居梦》等重大稿件。
    (二)我会聘请的黔江电视台3名通讯员宣传黔江老区的报道,1-12月黔江台用稿1207条,重庆台用稿328条,中央台用稿14条。《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用稿1条,重庆老区网新闻栏目、老区动态栏目用稿48条,其中,区老促会主要领导亲自撰写的稿件,刊用13条。在“穿越阿蓬江·拥抱母亲河”大型采访活动中,武陵都市报老促会通讯员采写报道64篇,刊发图片300多幅,重点宣传黔江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文历史,如《红军抢渡阿蓬江、贺龙四进水车坪、红军渡见证红三军在黔江的革命斗争》和《万涛:阿蓬江畔的红色“涛声”》等,对黔江老区的宣传收效很大。
     (三)认真做好市老促会、重庆报业集团组织记者赴黔江老区开展的“喜迎十八大,重庆革命老区新闻扶贫”大型采访活动相关工作。提前拟定黔江老区采访方案上报市老促会,充分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确保了市采访团7月23、24日对黔江老区采访的顺利进行,圆满完成了接待和实地采访工作任务。市级各家报纸都作了专题报道,提升了黔江老区的知名度。
    (四)举办主题活动,开展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一是清明节期间,全区有4万多人次,到革命烈士陵园、红军革命纪念碑、亭、烈士墓、万涛故居开展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二是“五四”青年节期间,举办有一万余名机关职工、青年学生、武警官兵参加的“永远跟党走”纪念活动,大力弘扬老区精神、黔江精神,为“加快发展、富民兴区”作贡献。三是第四届中国武陵山(重庆·黔江)民族文化节期间,开展重走红军路活动,组织周边区、市、县100多驴友从黔江红军渡出发,沿着贺龙率领红三军走过的路行进到水市乡水车坪红军树,缅怀革命先烈、追忆战斗岁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激励斗志,为建设新黔江作贡献。
    (五)编印《老区工作》简报15期、《重庆市黔江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三次会员大会资料汇编》200本、《黔江革命老区简介》100多份、征订《中国老区建设》杂志35份;为市、区老干部局组织的“喜迎党的十八大,庆直辖十五周年”活动和《老干部园地》送稿件、摄影作品等20多件(条)。
     (六)对2011年老区宣传工作进行认真总结、表彰了工作成效显著的8名通讯员。
      三、保护革命遗址,传承革命历史有新进展
    (一)去年和今年先后争取市、区投入资金122万元,对“万涛故居”进行维修,并重新布展,完善教育基地的配套设施。
    (二)投入50万元,建好水市红军树广场的配套设施,成功申报水车坪“红军树”为重庆市第五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把冯家镇小学改名“万涛小学”,以纪念红三军政委万涛同志。
     四、妇工委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
    (一)根据市老促会的部署,结合黔江老区妇女儿童工作的实际,建立了黔江区老促会妇工委,并于6月1日召开了妇工委第一次全委会议,确定了以“当好黔江老区妇女儿童工作的宣传员、服务员、调研员、示范员”为重点的妇工委工作目标。
    (二)认真做好“革命老区先进妇女典型、先进集体、对口帮扶老区的实体单位”的推荐工作,按时将推荐材料上报重庆市老促会。
    (三)开展了对黔江老区健在的烈属、革命遗孀、烈士后代生活现状的调查,为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提供基础资料。
    (四)慰问烈士后代,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达老区人民。如黔江红军游击大队长龚昌荣烈士的后代龚清学患病,会领导亲自慰问。
    (五)各理事单位还开展了资助贫困女大学生,慰问贫困妇女、关爱留守女童等活动。共资助资金150.02万元,资助贫困女大学生452人;慰问贫困妇女73298人,慰问金总额957万元;资助贫困女童4754人,资金59.22万元。
    五、区老促会换届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从7月开始,重点抓了区老促会换届筹备工作。9月26日,区老促会召开第三次会员大会,审议通过了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收支情况报告、《章程》,聘请了名誉会长、特别顾问、顾问,选举产生了理事、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决定了副秘书长。紧接着区老促会又召开三届一次常务理事会暨一次会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了新一届工作思路、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机构设置、自身建设等问题。整个筹备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换届工作取得圆满成功,达到预期目标。
     六、“老区小康社会问卷调查”工作进展顺利
     根据中国老促会在全国革命老区开展“老区小康社会问卷调查”的安排部署,在相关街道镇乡的紧密配合下,顺利完成了黔江老区小康社会问卷调查任务。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体会到,工作任务的完成和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和市老促会的有力指导;得益于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配合支持;驻会人员的履职尽责和默默奉献。
     2012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老区人民的期望还有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为老区人民办实事不够多,调查研究较少,自身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改进。
                                                   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市老促会的安排,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支持老区建设,促进老区发展,服务老区人民。
      一、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兴区”目标,为老区人民办实事
     (一)尽力争取扶持老区发展政策、资金。
     (二)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对口帮扶重点老区乡镇,为老区人民办一至二件实事。
     (三)积极争取救助、捐助资金,尽力做好老区困难群众、贫困大学生的救助、捐助工作。
     (四)继续做好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实施的促进工作,助推这项民生工程按照“三段十五步”要求实施到位。
     (五)尽力做好老区妇女儿童工作的促进工作,助推黔江老区妇女儿童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围绕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这一主题,做好老区宣传工作
    (一)宣传黔江老区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展示黔江老区新面貌。
    (二)宣传黔江老区人民的历史贡献、党和政府对老区人民的关怀,增强全民老区意识。
    (三)开展“红军入黔80周年”纪念活动,促进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党爱国教育。
    (四)协助做好“黔江人在外地”编辑出版工作,展现党和政府对黔江老区的重视和关心,展示黔江老区风采。
      三、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传承革命历史的工作
     (一)对过去修建的革命纪念碑亭进行全面调查,提出维修方案,审定后适时维修。
     (二)做好重点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提出“黔江老区重点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利用实施意见”的建议意见,送区政府审定。
     (三)做好编辑“黔江老区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简史”的相关准备工作。
       四、开展专题调研。重点做好黔江老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专题调研。
       五、搞好自身建设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此武装头脑,坚定信念,规范行为,指导工作。
     (二)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革命老区发展的方针政策,增强用好用活老区政策、民族政策、扶贫开发政策的使命意识。
     (三)继续发扬本会长期坚持的“五种精神”,增强感恩老区,回报老区人民的责任意识。
     (四)进一步完善办文、办会、办事、财务、廉政等管理制度,做到规范有序有效运行。
        六、按时完成区委、区政府和市老促会交办的任务。(黔江区老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