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组织会员在老区农村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本会根据全县农村企业会员的分布情况,分三批(次)组织了20多个农村企业会员为协会重点联系和服务的对象。对这20多个重点联系和服务的会员,主要是引导和帮助他们稳定而有效地发展自身产业,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亮点和重点,进而推动老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这些企业会员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非常注重其社会效益,绝大多数会员都在农村贫困地区千方百计带动农民增收脱贫。关注贫困,助推扶贫成了他们的共同理想。据20个企业会员的调研统计,他们在全县已经带动了近4000多个农户15000多个人口已经或正在走向脱贫致富。
山谷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始终坚持既发展自己,又关注扶贫,尝试以“龙头带动、合作互动、政策推动”为内容的“三动”模式,让贫困户在发展中就业,在创业中增收,在帮扶中脱贫,走养鸡增收致富独具特色的扶贫路子,从而为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扶贫,他们在靛水社区肖坝村和前进村培育了绿壳蛋鸡特色农产品养殖基地,形成具有特色、能够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并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了一批“科技示范户”。肖坝村彭泽明、廖书娥等在该村成为了其他养鸡增收的典型。这些示范户带富能力强、辐射效应广,带动了其他养殖户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这两个村已经发展绿壳蛋鸡养殖户253家,存栏绿壳蛋鸡2万羽,年产生态绿壳鸡蛋300多万枚,让农户增收500多万元。为了扶贫,他们注重激发贫困人群的内在活力,以“联、帮、带”三个字的作法,努力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一个“联”字,他们共联系贫困养殖户300余户,年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达3000元以上,总增收额达100余万元。“帮”,他们为了帮助贫困户文德素发展绿壳鸡蛋而增收脱贫,主动出面与当地农商行协调,担保落实了所需贷款,并且在技术上精心指导。通过帮助,文德素办起了土鸡养殖基地,并且绿壳蛋鸡养殖已经扩大到了两群,今年不仅归还了贷款,还增加了10多万元收入。之后,企业又以同样的方式帮助文德素周边的33户贫困户利用林下、庭院养殖绿壳蛋鸡,每户年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这是一个“帮”字的效应。“带”,即带发展、带出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带动贫困农民规模养鸡,增加收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保家镇陈小英家四周都是林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林下养殖条件,企业带动她利用林地散养了3000只土鸡,今年增加收入10多万元,甩掉了长期贫困的帽子。这是“带”字起的作用。
龙须晶丝苕粉有限公司仅2013年就带动周边贫困农户约12000人种植高淀粉红薯20000亩,人均增收3000余元。许多贫困户不仅因此而脱贫,更是因此而致富。郁山镇清洁村贫困户葛先普种植高淀粉红薯30亩,收益达12万元。陈家园村贫困户董世权,种植优质红薯200余亩,收益达20余万元。
满山红辣椒专业合作社是一个新兴企业,也是协会的一名新会员。该社以辣椒种植及辣椒加工为主,主要基地在本县朗溪和三义等地。近两年来,他们在朗溪和三义两个乡先后带动15个村1300多户农民共种植辣椒3500多亩,预计产值可达700多万元,为当地农民增收脱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朗溪乡马头村全村农民种辣椒的收入达400万元以上,户平达到超1万元的收入。贫困农民赵权种植辣椒18亩,年收入3万余元,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
黔中道紫苏种植专业合作社坚持把产业发展与农村扶贫紧密结合起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2013年,在全县20多个贫困乡镇带动农民种植紫苏达到20000余亩,农民收入达到1400余万元。连湖乡茅坪村张兴华种植紫苏10亩,收入达到12000多元,一举甩掉了贫困帽子。该企业计划在今年实现预定目标,即专业大户发展到300户以上,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致富之路,为彭水的社会扶贫事业作出新贡献。
还有集元畜牧养殖公司谢总那里,百益红苕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马总那里以及一大批会员朋友们在助推扶贫,带动农民增收脱贫方面也做得有声有色,十分典型,可歌可泣。
2、帮助乡镇会员为老区贫困乡村办好事实事。去年以来,根据部分乡镇会员的要求,尽心尽力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他们办好事实事。重点帮助解决了平安、龙射、三义、朗溪、石柳等乡镇在产业发展方面等存在的实际困难。同时还协调县交委、发改委和环保局等部门落实资金,帮助保家镇羊头铺社区一个偏僻村组新建公路4公里,整治公路3公里,解决了近1000个贫困人口长期没有公路的问题,为这个地方发展产业增收脱贫创造了条件,干部群众非常满意。一年来,我们还是完成了市老促会的文办工作。一是协同水务部门抓了新田乡水田保持项目的前期准备。二是配合县扶贫部门抓了公益彩票资金扶贫的有关工作。
3、关注教育,帮助老区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本会在贫困地区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全县有一部分贫困家庭的子女考上大学后,完全无力正常入学读书。比如太元乡区阳村冉春林同学考上一重点大学后,因其母亲汪贵容终年重病缠身,家庭极度困难,决定弃学打工挣钱救母,情景非常严重。为了尽可能地帮助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本会动员和组织10多个企业会员捐出15万元资金资助了30多名贫困大学生。其中企业会员双薪建筑安装公司就资助了包括冉春林同学在内的4名贫困大学生。与此同时,协会也安排一部分会费资助了15名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学。两方面加起来共帮助45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许多教师、家长和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感谢党的政府的关注,感恩社会各界的支持。
4、专题调研,建言献策。2013年7月,对全县老区留守妇女儿童现状进行了一次调研;9月,对全县老区乡村旅游进行了一次调研。两次调研都写出了书面材料报送县里有关部门和市老促会。
5、大力加强老区先传,不断扩大老区影响,促进老区发展。一是会同《彭水日报》和彭水有线电视台等单位组织稿件80篇,重点宣传了彭水老区的光辉历史和发展成就。二是协同县文管所等单位经过努力,恢复了“红军渡”等一批重要革命文物,为进一步强化我县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打下了更好的基础。三是 配合重庆报业集团在彭水集中采访报道了彭水老区乡村旅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