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新一届区老促会工作开局之年。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尽力做好各项工作,基本实现了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
一、老区宣传工作有新亮点
(一)开展红军入黔80周年纪念活动,宣传黔江老区。精心研制纪念活动方案,经区委、区政府领导审定后,有效组织实施。着重开展了“五个一”纪念活动:
一是召开一次纪念座谈会。在精心筹备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于2013年7月19日,在黔江会议中心召开“黔江区纪念红军入黔80周年座谈会”。 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出席,驻黔部队、区直部门、街道镇乡、重点企业、区老促会代表和离退休老干部、红军后代代表共60多人参加。区委领导作重要讲话,区政府领导主持会议,区老促会等六个方面代表发言。座谈会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印发了“区委、区政府召开黔江区纪念红军入黔80周年座谈会”简报。
二是开展一周宣传报道。从7月15至7月23日,黔江区开展了纪念红军入黔80周年一周的宣传报道。武陵都市报在第3版、第8版设置“纪念红军入黔80周年”专栏,图文并茂,集中刊载了《烈士热血洒故土,精神永存励后人——黔江红军游击大队追记》、《贺龙挥师入黔,小南海打响第一枪》、《红军渡边缅怀先烈,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贺龙四到水车坪》、《红军三进马喇湖》、《感恩回报老区人民》和区委、区政府召开的“黔江区纪念红军入黔80周年座谈会”《弘扬老区精神,加快老区发展》新闻。黔江广播电视台在302、303频道设置“纪念红军入黔80周年”专栏,专题播映了《红军在重庆——黔江篇》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湘鄂西苏区和红三军的卓越领导人——万涛》专题片和区委、区政府召开的“黔江区纪念红军入黔80周年座谈会”新闻。区老干部局《老干部园地》还刊载了本会《牢记红色历史 弘扬老区精神》的红军入黔80周年纪念文章。印发了“宣传老区史,传递正能量”简报。
三是开展一次祭奠活动。清明节,在重点革命遗址开展一次“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的祭奠活动,全区140多个单位、5万多人参加了各种形式的祭扫活动,印发了“清明缅怀革命先烈,文明祭扫蔚然成风”简报。
四是建好一座《红军在黔江》纪念碑雕塑像。在红军广场修建一座《红军在黔江》纪念碑雕塑像,正在修建中。
五是编写一本黔江老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简史(简称黔江老区三大革命斗争简史)。编委召开三次会议,专题研究编写简史相关事宜,现已完成简史送审稿。
(二)充分发挥记者、通讯员作用,宣传黔江老区。本区记者、通讯员和本会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向各级媒体投稿,宣传黔江老区,被各级媒体刊播 14506篇(条),其中,市级媒体刊播2947篇(条),中央级媒体刊播53篇(条)。
(三)搞好老区专题采访,宣传黔江老区。按照市老促会的安排部署,本会及时与区委宣传部研究拟定了专题采访建议方案,呈送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按时将采访方案和专项材料报市老促会审定。6月6日,张官金、叶化龙二位领导带领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华龙网记者一行12人专题采访黔江老区。我们本着节俭务实的原则,认真负责、热情周到地搞好后勤接待、现场采访等工作,圆满完成了专题采访黔江老区的各项任务。
(四)编好《老区工作》简报,宣传黔江老区。全年,本会共编印《老区工作》简报14期。
二、重点调查研究有新突破
(一)重点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利用情况专题调研。我们先后到黎水、水市、濯水、冯家、马喇、小南海等10多个重点老区镇乡,对重点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调查了解情况,印发了“加强黔江老区重点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是我们的历史责任”简报。
(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情况专题调研。对重点老区冯家街道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印发了“冯家街道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特色”简报。
(三)老区农民新村建设专题调研。对重点老区冯家街道市级贫困村马林村农民新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印发了“老区市级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冯家街道马林村开始了新的跨越”简报。
(四)黔江老区留守儿童抚养教育情况综合调研。根据市老促会要求,开展了黔江老区留守儿童抚养教育情况综合调研,调研报告已按时报送市老促会。
(五)完成了市老促会交办的中国革命老区小康社会问卷调查(100户)任务,并按时报送市老促会。
(六)完成了2013年黔江老区烟农受灾情况摸底调查任务,摸底调查报告已按时报送市老促会。
三、传承革命历史有新作为
(一)尽力建立老区重点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利用工作长效机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13年3月28日,我们向区政府呈报了《加强重点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利用工作的建议》。区政府分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及时作了批示,并于4月16日以区政府办公室黔江府办[2013]5号文印发了《关于加强重点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利用工作的通知》。文件发出后,本会明确专人检查落实情况。由于区政府高度重视,各责任单位行动快,落实好,均明确了分管领导、落实了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急需整改的及时进行了整改。印发了“政府高度重视,单位快速落实——黔江老区重点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利用工作初见成效”简报。
(二)尽力较全面、系统、完整地传承革命历史。鉴于本会原只编写了黔江老区土地革命时期的史书,但黔江老区主要革命斗争历史还缺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个时期。为了较全面、系统、完整地传承革命历史,在纪念红军入黔80周年之际,我们又组织编写《黔江老区三大革命斗争简史》,经过大家的艰苦努力,已完成了简史送审稿。
(三)尽力促成建立《红军在黔江》整体性纪念标志。虽然黔江老区在近二十处重点革命遗址修建了纪念碑亭,但在城区缺少一个《红军在黔江》整体性纪念标志。为此,我们多次书面或口头向有关方面建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在红军广场修建《红军在黔江》纪念碑雕塑像,该项目正在有效组织实施。
四、办好事做实事有新成效
(一)尽力争政策争资金。积极主动向国家、市老促会汇报反映黔江老区情况,争取扶持政策。今年,我区得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革命老区专项资金1476万元,革命老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专项资金667万元,捐助资金429万多元。
(二)尽力救助受灾烟农。配合有关部门精心制定救助方案,认真调查核实,及时将3800955.02元救助资金落实到受灾烟农户,解决了1008户受灾烟农生产生活困难。
(三)尽力做好中彩项目实施的促进工作。我区3个乡镇街道10个村连片实施了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本会配合有关部门,尽力做好项目实施的促进工作。12月,市扶贫办、市老促会等单位组成的检查验收组对此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组一致认为,整个项目实施,领导重视,程序视范,实施有力,最终效果好,农民得到实惠,群众满意度高,达到预期目的。
(四)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对口帮扶重点老区乡镇,为老区人民办好事做实事。帮助修建或维修乡、村、组道路,投资2660万元,完成 353.1 公里;帮助解决人畜饮用水困难,投资161万元,建水池15口,安装水泵4台,管网35500米,解决3494人、5000 头牲畜饮用水困难;资助贫困学生,资助254.96万元,解决 1238名贫困大学生、711名中小学生入学困难;慰问困难群众,慰问金327万元,生产、生活物资折币21万元,慰问14292 户、49342人;资助修建或维修学校,资助 461万元,修建或维修学校10所,解决24500名学生就读;开展三下乡活动,派出103名科技人员,培训12863人次,资助 1万元,建农家书屋 1 个,赠送科技书200余套。
五、妇女儿童工作的促进工作有新起色
(一)充分发挥妇工委成员的作用,尽力做好促进工作。妇工委成员按照分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工作的宣传员、服务员、调研员、示范员作用,尽力做好黔江老区妇女儿童工作的促进工作。
(二)搞好重点调研,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着重开展了重点老区冯家街道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情况专题调研,黔江老区留守儿童抚养教育情况综合调研。
六、区老促会自身建设有新进步
(一)注重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全体老同志十分重视国家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决定以及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工作需要。
(二)注重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区老促会成立以来,历届十分重视内部管理,去年9月换届后,又在原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几次修改,今年五月修定完善了公文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办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接待制度、廉政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
(三)注重敬业奉献,不辱历史使命。我会具体从事老区工作的几位同志,都是从不同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大家不言辛劳,奉献余热,不讲待遇,回报老区。继续发扬“以乐于奉献的精神对待事业,思源报恩的精神谋划工作,爱岗敬业的精神做好本职,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展调研,务求实效的精神搞好服务”的五种精神,履职尽责,不辱使命,爱岗敬业,奉献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