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在重庆市扶贫办的支持下,于2014年4月21日至25日,在蓝箭宾馆举办了为期5天的“重庆市革命老区公益扶贫培训班”。
参加本次培训班的有重庆市老促会、重庆市辖7个革命老区县老促会的正、副会长和部分会员;四川省达州市老促会重庆分会部分代表;重庆市大德基金会、重庆义工、重庆市渝中区青年联合会、重庆市万州区爱心助学组织负责人等参加,共计120多人。
市扶贫办主任刘戈新、副主任黄长武和有关处室领导出席了开班式。
培训班由市老促会会长王昌渠同志主持。
这次培训采取讲课、座谈和现场参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课内容为:重庆市扶贫办主任刘戈新同志介绍“重庆市当前扶贫开发形势和任务”;市扶贫办巡视员冉健桥讲授 “人生修养与公益扶贫”;重庆市农科院副院长唐双福作 “当前农业与商机” 的报告;重庆武陵山珍集团董事长毕麦演讲 “养生与健康”知识。课后,组织学员座谈讨论、参观渝北区农业园区建设。最后,王昌渠同志作了培训学习小结。
这次培训班,学员听课认真,讨论积极。普遍反映学习时间短,讲授的课题针对性强,接受了大量信息和理论知识,深受启发和鼓舞,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境界。讨论中,大家联系我市农村改革和发展形势、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的实际,谈感受,说经验,论收获,提建议,发言踊跃,气氛热烈。许多学员怀着感恩之心,表示今后更要扶贫济困,多做好事、善事,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培训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经过梳理学员讨论和发言内容,他们在以下五个方面具有共识:
一,四位同志的讲课各具特色,内容翔实、表达流畅,实用性强。刘戈新同志不用讲稿,心中有数,用实例、典型、数据,把我市当前农村贫困情况、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乡扶贫的实例、市委关于“扶贫攻坚”的9号文件内容、全市扶贫动态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等讲得清清楚楚,学员听得明明白白。唐双福副院长采用“电脑投影”方式讲课,使用了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图文并茂的论述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形势和发展情况;国家支持农业发展政策;重庆农业发展规划;特色农业的发展前景;投资农业开发商机与注意事项。冉健桥巡视员从当前我国公民的道德修养状况,引用“国学”经典,从八个方面讲述加强人生修养的重要性及方法,倡导感恩社会,行善扶贫。毕麦董事长采取台上台下互动的方式,形象生动地讲授他多年研究的“养生与健康”知识。听他们讲课,受益匪浅,来自石柱老促会的学员感慨:“人不出门身不贵,出门听课大收获。”
二、对我市当前农村扶贫开发状况给予好评。大家认为,重庆市委市政府,关心“三农”、帮助贫困群众的工作抓得非常扎实、有效。市委书记多次深入贫困村调研,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市工作的重点;市财政每年增加扶贫资金;实行各级部门对口帮扶贫困村;组织社会力量开展扶贫济困等等,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今年市委又专门针对扶贫开发工作出台9号文件,写明了一系列扶贫措施;扶贫部门的工作也很出色,获得全国扶贫系统先进单位称号;目前,政府、行业、社会合力推动扶贫开发,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扩展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大家了解到全市还有16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越往后越是扶贫的硬骨头,任务仍然艰巨。不少学员表示要为扶贫事业尽一份责任。如:来自黔江区老促会学员在讨论时说:“我从事农村教育几十年,一直认为教育落后是贫困代际遗传的要害。课堂知道了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教育扶贫措施力度很大,很具体,每年选派1500名城镇教师到贫困村支教,每年补助贫困家庭的学生读书,不因为贫困辍学,每年向贫困户子女定向招收500师范生,让他们毕业后回乡任教等等。这些措施是真正的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我很受鼓舞,今后我要让自己几十年的教育经验再发挥作用,为黔江区教育扶贫作点贡献。”
三、增加了企业代表到我市贫困县开发农村资源的认识和信心。来自企业的学员普遍认为,通过听课、座谈和交流经验,打开了思路。对当前我市农业形势、政策、发展规划、农村资源开发、投资方向和注意事项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重庆贫困地区要实施农业现代化、要发展特色农业,迫切需要“老板”下乡,需要城市资本参与。投资老区开发,既是支持老区建设,又是企业发展的机会,是双赢的事业。培训期间,不少企业领导积极收集资料,考虑去老区投资项目。从发言看,他们对生物农业、乡村旅游、农村金融、民生项目方面的信息比较关注。如:市老促会会员、重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重庆有机农业股份合作社负责人,表示要到老区县推广现代“生物农业”技术,传授科学种植技术;市老促会会员、中恒融担保有限股份公司负责人表示,要到老区贫困村探索金融扶贫的路子,愿意为市扶贫部门探索金融扶贫提供帮助。
四、社会公益组织“抱团”开展扶贫济困的愿望增加。
今年初,市老促会与城市社会公益组织“抱团”开展扶贫捐助乡村教育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次邀请了几家社会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他们感到既开阔了眼界、学了知识,又与老促会增强了伙伴关系,非常满意。他们说,目前一些城市公益组织在贫困区县没有下设组织,信息不灵,沟通困难,而老促会系统延伸到乡镇,熟悉农村情况,办事落实,双方各取所长,“抱团”扶贫,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讨论中城市社会公益组织一致希望老促会发挥城乡纽带作用,“抱团”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如:重庆市大德基金会负责人,在培训会上提出,请市老促会帮助在黔江区选择一个真正的贫困乡,选定50--100名真正的贫困家庭小学生,由大德基金会承包资助他们由小学读书到大学;出资为该乡全部小学校各订一批学习书籍,一订五年;在市内贫困县中推荐50名20年教龄以上,表现较好的村小教师,由大德基金会全额出资组织他们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一次。
五、对进一步抓好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重庆市有机农业股份合作社负责同志提出,国家投资和社会资助的扶贫项目迫切需要“选准、管好”,他认为过去实施的扶贫项目,出现过永远是“半成品”, 出现过工程竣工后使用两年就“瘫痪”,有的是工程投资不足,有的是工程运行管理缺失。他建议,回头看看自己五年前确定或者建成的项目,看如今发挥的效益如何?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2、不少企业反映,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努力帮助农民增强信用观念。来自秀山县、石柱县、城口县企业的学员回顾,与农民签订的土豆、辣椒、蘑菇等加工原料合同,执行不顺,多次出现原料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时,农民不卖给企业,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时,硬要企业收购,农民在经济上是“弱势群体”,企业只好“卷脚”。这种情况不解决,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有困难。
3、过去已经“脱贫”的贫困村,需要继续扶贫。来自彭水、黔江学员提出,我市从2000年开始实行贫困村整村脱贫,初期,每一个村安排国家扶贫资金30—60万元,贫困村面貌改变不大,三年后验收“脱贫”。现在每一个村安排扶贫资金150万元,社会帮扶力度比过去大几倍,贫困村面貌快速改变,相比之下,当年已经“脱帽”的贫困村如今仍然很贫困,希望政府考虑解决这个现实问题。
4、许多学员建议市老促会,针对性地开展贫困区县招商引资需求、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开发、特色产业发展、贫困学生帮扶等专题小型会议,时间半天,发挥政策介绍、情况沟通、相互引荐、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