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和改进老区工作 加快推进我市老区建设与发展
发布时间: [2010-03-29 10:57:28]
(重庆市委研究室调研报告)
重庆革命老区主要指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根据地。早在1926年,重庆就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委员会,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为了革命事业,先后有3任省委书记、2任川东特委书记及4任巴县县委、重庆市委和2届江巴中心县委的负责人在重庆光荣牺牲,有成千上万的重庆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基于此,根据渝委办(1999)16号文件,重庆目前有七个革命老区区县,即城口县、涪陵区、黔江区、酉阳县、秀山县、彭水县、石柱县。这些老区区县区划面积占了全市总面积的28.14%,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3.9%,且大多处于发展滞后状况。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区以及老区人民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正在被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所淡忘。相关调查表明,只有20%的调查对象能联想到革命老区在历史上为新中国诞生所做出的贡献,而对于有老区区县数量回答正确的只有13%,知道老区划分标准的只有6%,回答周围经常有人提起革命老区的只有13%,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支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文化发展”,并且把革命老区排列在支持对象的第一位。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进一步坚持和突出了老区作为“老少边穷”四个扶持对象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老区工作,对于我们牢记革命传统,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艰苦创业,奋发进取,认真落实“314”总体部署,努力推进“五个重庆”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老区工作,必须有健全的机构来办事
十七大召开后,中央成立了革命老区工作办公室,专职支持老区建设与发展各项工作。与中央要求相适应,一些地区相继成立了工作机构。我市在这方面还相对滞后,目前还没有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目前老区工作机构只有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团体性组织重庆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简称市老促会),这决定了推进工作的力度十分有限。要进一步促进老区工作顺利开展,推动老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进一步健全老区工作机构。从全国情况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委员会式的工作机构。老区建设与发展委员会领导由同级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委员会以联席会议的方式开展工作,下设老区工作办公室。同时,该委员会对老促会负指导职责,协调和解决老促会面临的问题,指导和帮助老促会动员社会力量、集聚社会资源,推动老区的建设与发展。
二是理事会式的工作机构。理事会中名誉理事长由现职党政主要领导其中一位担任,名誉副理事长人员四名,四大班子中各占一名。同时,由一名市级领导担任老促会理事长,副理事长设三至五名,主要由财政局、民政局与扶贫办的领导干部组成。理事会设秘书长及副秘书长,担负着理事会的日常工作,一般由民政局或扶贫办主要领导担任。同时,设有常务理事(单位),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担任。同时,考虑到老促会日常工作的开展,一般在相关部门挂设老区工作办公室,作为联系和指导老区工作的常设性机构。
三是办公室式工作机构。老区工作办公室事实上就是履行政府职能的机构,该办公室由党委或政府一名副职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由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常务副职,以增强该办公室的协调能力。而在办公室指导下的老促会,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即由办公室主任担任老促会会长,老促会会员单位主要包括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知名人士和企事业单位。
通过湖北、湖南等地区的实践,理事会方式建立的老区工作机构能够比较好地履行推动老区建设与发展的任务。按照理事会的模式设立老区工作机构,既可以发挥在职领导干部岗位优势,使老区工作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又可以发挥出退休干部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退休干部对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比较熟悉,发挥出独特的传帮带作用。同时,这种理事会模式也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如何使老促会与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相结合的问题,体现出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老区和老区人民所作的奉献。
二、加强和改进老区工作,必须有明确的思路来遵循
正因为老区工作起步较晚、社会影响面不大,同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必须按照中央对老区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老区工作的认识,要把老区摆在“老、少、边、穷”的首位,加大对老区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全市干部群众对老区的认识,逐步形成支持老区建设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并逐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要坚持把老区放在的首位,优先支持老区发展。从中央关于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要求出发,真正把支持老区的建设与发展的放在首位,在资金项目等各方面优先考虑老区区县,在政策方面向老区区县倾斜,适时制定和出台支持老区发展的政策措施,集中支持老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并进行叠加使用,确保老区能够得到优先扶持,使支持老区的政策最优,各项支持措施最具体而实在。
二是要坚持规范有序推进工作,不断改善老区状况。始终把握好老区发展的方向,切实规范老区各项工作,突出老区工作的政策性,实现老区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尤其是要促进资金项目支持力度的刚性化,使老区工作始终能够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始终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使老区的发展获得最大推动合力,确保老区得到优先发展。
三是要坚持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全面调动社会力量。突出党委、政府在老区工作中的主导性作用,发挥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带动作用,自觉组织和引导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流向老区。要发挥出各级党委、政府在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中的作用,切实引导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争相支持老区的建设与发展。坚持把老区的优先发展作为全市发展的政策导向之一,鼓励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优先投向老区,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为老区建设与发展做贡献。
四是要坚持提高老区内在动力,切实增强造血功能。要切实强化老区工作的针对性,着力提高老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优化老区产业结构,着力提高老区人均受教育水平,加强老区资源和要素通道建设,注重把关系老区建设与发展的重点项目投向老区,加快在老区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产业链,打造老区加快发展平台和动力,吸引各种要素和资源流向老区,使老区成为投资的重点和热点,进而形成强有力的发展内动力。
同时,制定相对刚性的优惠政策,逐步形成支持老区建设与发展的优良的政策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加大对老区的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宽松老区发展的内外环境,提高老区自身发展的内动力。
三、加强和改进老区工作,必须有规范的政策来保障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一些省区已经出台了不少支持老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近些年来,江苏、湖北、湖南等地区以地方党委决定、地方人大条例,以及地方政府工作意见等不同方式,进一步对老区工作进行了规范,有的地区甚至把支持老区的发展上升到立法高度,使这些地区老区工作真正实现了有规可循、有矩可查。我市老区工作要取得实质性突破,可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切实加强对老区建设与发展的支持力度,确保支持老区建设与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以市委或市政府名义出台的政策措施。湖北、湖南等省在老区工作之所以成效较大,就因为具有刚性的政策支持。如湖南为了规范和推进老区工作,在2007年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制定和出台了《关于加强老区建设工作的意见》。为了进一步规范老区工作,使老区工作得到更加富有成效的推进,2008年湖南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湖南省扶持革命老区发展条例》,这个条例从老区工作的定性、工作范围、工作机构、支持力度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把湖南省的老区工作上升到法规的高度,使湖南的老区工作更具有刚性。而湖北省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湖北省扶持老区建设条例》,这也使得湖北老区工作走在全国的前面。因此,从规范老区工作和增强老区工作刚性的角度进行思考,我市也可以考虑以市委或市政府的名义,出台相应的规范性的政策措施。
二是强化老区工作的立法力度。法律法规最具有刚性,可以管长远、管全面。考虑到支持老区建设与发展的各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始终保持对老区建设与发展的支持力度,就必须从法规的层面进行刚性约束,如湖南等地就出台了《扶持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可借鉴湖北、湖南等老区工作先进地区的做法,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市人大可考虑通过立法,出台支持老区建设与发展的法规,并以此把支持老区建设与发展相关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支持力度的大小界定下来,从而把支持老区建设与发展的责任落到实处。
三是把支持老区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目前正处于“十二五”规划制定时期,可考虑把老区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使全市各个方面都认识到支持老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思考和推动老区的建设与发展,甚至于可以落实到具体产业上、具体投入上、具体项目上,以实实在在地支持老区的建设与发展,这也使得老区的建设与发展更加具有方向性和目标性。
四、加强和改进老区工作,必须有具体的措施来推进
加强老区工作,必须有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要落实在涉及发展的各种要素上,以形成对老区发展的强有力推动力,进而切实强化老区工作,推进老区快速发展。
一是鼓励人才到老区创业发展。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人力资本在推动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老区区县难以留下人才,人才出现倒流机制,这种状况使老区在发展落后的同时,难以形成新的创造力。加强老区工作,必须做大老区人力资本规模,提升人才资质量。要克服排斥人才的思想倾向,为人才留在老区、人才在老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制定支持人才到老区发展的专项政策,从人才发展渠道、人才获得收益状况、人才工作环境、人才职称评定等各个方面,都切实地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二是出台支持老区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从短期效应来看,要加快老区的发展,还必须从财税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一方面要加大对老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增加老区各区县的转移支付总量,并根据各个老区区县人口基数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转移支付水平,既增大基数又提高增量。另一方面宽应从税收等方面进一步宽松老区企业发展的环境,特别是在税收优惠政策叠加问题,可以全部叠加使用,并以此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老区,以便为老区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一个最宽松的税收环境,推动老区的建设与发展。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血脉”。老区大多是存差地区,应进一步强化对老区各区县的金融支持力度,可利用贴息、设宽小额信贷公司审批等办法,对老区企业融资实施优先政策,即对老区区县企业融资需求,只要是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原则上都给予满足,以确保在老区的企业能够得到足的支持。同时,在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老区相对偏僻,等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问题,在金融上给予足够的支持,以强化各个老区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平台。
四是实行优先的产业政策。老区区县大多处于相对偏远地区,信息传递相对较慢,对国家、市里的产业政策了解熟悉得相对较慢,这种情况往往使老区区县错失产业方面的支持优惠政策。为此,可开辟出一条市级部门与老区各区县的直通道,确保老区区县优先得到产业信息,特别是在落实产业政策方面,简化各种手续,使老区各区县能够更好地、更及时地运用产业政策,推动自身的发展。同时,可考虑谋划专题性产业发展政策,把整个老区作为一个特殊区域制定出相应的产业政策。
总之,老区为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支持老区的建设与发展,就是支持革命先烈所为之奋斗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大对老区建设与发展的工作力度,特别是从政策、资金、人才等各个方面,给予老区更多的优先与优惠,这是各级政府的义务与责任,也是全社会的义务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