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是革命老区,当年日机轰炸涪陵的情景不容忘记。笔者曾采访过家住涪陵人民西路公路处宿舍的90岁高龄的刘汉渠老人,日军飞机轰炸涪陵县城乡时她已成年,读过涪陵女子小学的她,对日机轰炸涪陵的那段历史仍记忆犹新,据亲历者刘汉渠老人回忆:日机轰炸涪陵的时间段在1939年至1943年,主要集中在1940年、1941年这两年。
刘汉渠老人痛诉日机炸涪陵
如今,刘汉渠老人虽然已经去世,但笔者仍能翻出当年对刘汉渠老人的采访记录。刘汉渠老人说:“自从日机开始轰炸涪陵后,我们一家老小怕得很,母亲怕我们在逃空袭中失散,便在我们几兄妹的衣服夹层中放几个铜板,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家庭地址。我们那时家住涪陵城乌江边的桅杆堡,只要警报一响,母亲就拉着我们几兄妹往城郊崩土坎方向的坟地里躲,有时警报解除后刚回屋,警报又拉响了,我们又只得往崩土坎跑学校只好停课,生意也沒法做了,人们整天都是惊恐不安。
我记得那是1940年5月30号,那天正好是我舅舅的生日,我们一家人原打算去他家吃午饭,沒想到还没出门,警报就拉响了,母亲出门去蔡家坡办事去了,我是姐妹中的老大,立即拉起几个弟妹就往野外崩土坎的大树下跑去躲空袭,结果逃空袭的人太多,遮不住人,只好朝坟堆堆、石旮旯里躲,很吓人,但不敢哭。这时,日本鬼子的飞机飞过头顶,呼啸而过,不一会,在南门山方向扔下了许多炸弹。大约半个小时后,警报解除了,我们才赶到住在大东门的舅舅家,路过南门山时,天啦!南门山内外巳是一片火海,有救援人员正在将伤员往医院送,火海前的坝子里已摆放着刚从火海和倒塌的房子里拖出来的死者,全身血淋淋的,有的人巳炸得无全尸,树上还挂着被轰飞的手臂……后来,才晓得那次日机轰炸涪陵的南门山,炸死了90多人,伤了近百人,其中炸死的还有我母亲认识的人。”
杨万华老目睹过轰炸惨状
笔者也曾采访过日机轰炸涪陵的亲历者杨万华,他记得日机轰炸涪陵北门口的情景。据杨万华老人回忆:民国28年(1939年)农历六月二十八日,那天天气很热,他们家住在涪陵北门口附近一个小庙子里,与他们共同住在里面的还有两家人,一为李松茂,另一家姓彭,名字忘记了。
中午时分,她在家里,父亲吃完稀饭之后就去烧烟。一会儿,她吃了饭就下楼去洗碗。这时,日军飞机已临近涪陵城上空,开始只有1架,接着又来了20多架,先由白塔往涪陵城方向飞,在涪陵城上空绕了一圈之后就散开了。紧接着飞机在天空中划了一个大圈,回到涪陵城上空就投弹,轰!轰!轰!一声声巨响,震耳欲聋。
那时,杨万华她还是个小孩子,敌机来投弹,不知道该怎么办,听到强烈的爆炸声,无处躲藏,就进钻到屋角里的一张方桌下面。有的炸弹好像就在身边爆炸一样,吓得她全身哆嗦。她的伯伯李松茂见她人小不知事,一边喊“杨家妹,快点跑哇,”一边进屋拉着她就往外面走。从屋里走出来后,他们不知道该往什么地方去。她到了长江边,发现一位妇女手上抱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小孩迎面而来,当她走到距离这位嫂子还有几步路远时,忽见这位嫂子怀里抱着的小孩已没有头了,身上到处都是鲜血,傻呵呵的只是往前跑。见此情景,吓得她周身无力,摔倒在地上,为了逃命,爬起来又往前跑。
杨万华从长江边经麻柳嘴来到乌江边,见乌江边上的木船已被炸烂了3只,被炸死的鱼浮在水面上。她不知道爸爸现在在什么地方,她爸爸也不知道她此时在哪里。她有个冉叔叔在张爷滩附近,是做米生意的,日军飞机来涪陵投炸弹时,冉叔叔顺手拿了一铺席子和一床包单就往外走。那天晚上,她和冉叔叔把席子铺在地上,用绳子把包单四角拉起,这样过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她从冉叔叔那里出去找爸爸,沿途见枣子岩一带被日军飞机轰炸后的断壁残墙,房屋烧了一天之后火还没有熄灭,从锅盔庙、经枣子岩到张爷滩一带的房屋全被炸得稀烂,烧得尽光,无一存留。父女俩失散一天后又重逢,虽然无家可归,又饥又饿又疲劳,但父女俩能够再次相见,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和愉快。
涪陵城曾变一片火海
涪陵城山王庙有个姓况的婆婆,是做米生意的,日军飞机来轰炸涪陵时,况婆婆正在城墙下面经营米摊子,炸弹炸垮了城墙,况婆婆被埋在里面,但那时况婆婆还活着,不断地在坍塌的城墙里喊:“救命呀,救命呀!“一连喊了三天三夜,最后窒息而死。
涪陵城内的庐陵会馆当时关了几百名壮丁,平日日军飞机来轰炸涪陵,日军飞机临空之后,涪陵城的至高点上黑色球状的防空标志立即更换成红色,意思是大小街道戒严了,不准许行人通过,每个人在这之前均要找好掩护的地方。
这时,日机投弹正好落在庐陵会馆里面,里面关的壮丁顿时被炸得血肉横飞,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几百名壮丁被炸死多半。那次日军飞机投弹炸死那么多人,一时哪有那么多棺材来掩埋那些壮丁的尸体,当局者立即吩咐幸存的壮丁,去盐局仓库里拿了许多装盐用的蔑制包装袋来裹尸体。开始一个盐包装袋装一个尸体,两个壮丁抬上经小东门城墙边,过北门、蔡家坡到官山坟场埋葬。由于天气炎热,几天以后未来得及掩埋的尸体已腐烂发出臭味,有的尸体本来就不完整,只好把残存的尸体一筐筐抬去坟场。就这样,掩埋庐陵会馆的壮丁,前后共计10多天才结束。
涪陵老城枣子岩原涪陵市供销社通往市委宿舍有一台石阶,日军轰炸涪陵之前是没有的,城墙被敌机投弹炸塌后,后人在此基础上用石头砌成梯坎一直沿袭至今。
涪陵各项损失惨重
据已经解秘的日机轰炸涪陵的专题调研资料记载:抗战时期,日军飞机轰炸全县30余次,出动飞机314架、投弹169枚(有炸弹、燃烧弹两种),军民死亡369人、负伤295人,灾民11654人,各项损失惨重。
虽然时隔久远,当时记录不详,资料匮乏,加之档案损失严重,(涪陵民国时期档案在上世纪50年代几乎被焚殆尽,难以得到全数)通过各种渠道和努力,涪陵区委党史研究室还是了解和掌握到了被日机轰炸之死的涪陵民众宋德章,陈元善,余兴谟,汪致文,贺瑞华,胡树山,朱炽昌,刘湘,胡尚生,周长安,汪保城,周绍清,潘三娘,陈刚,周古禄,苏世清,魏素清,郭四嫂,况婆婆等人的具体情况。
抗战时期,涪陵人民投身民族抗日救亡运动,有6万左右的壮丁参军出征抗敌,全县人民还捐献了大量的钱粮物资,为支持全国的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涪陵也惨遭日本侵略之害,为全川受害较重的县市之一。
945年8月14日下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通过电报传到了涪陵城,人们奔走相告,全城沸腾欢庆。8月22日,成立了涪陵县各界庆祝抗战胜利筹备会。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后,涪陵城内民众敲锣打鼓放鞭炮庆贺,4天后,涪陵党政军及各界民众4000多人在了涪陵易家坝举行了庆祝大会,会后还组织了游行,欢腾至深夜。
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必须“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冉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