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革命老区历史简介

发布时间: [2008-12-24 13:24:51]

1916年1月,为响应孙中山护国讨袁的号召,刘伯承等人在涪陵新盛(今新妙)、大顺一带发动群众,组建了一支约2000人的义军,即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同年3月,第四支队支队长王伯常、军事指挥刘伯承率军先后攻打长寿、丰都。在攻打丰都这次战斗中,刘伯承右眼中弹,伤势很重,先后来到涪陵鹤游(今属垫江县)、涪陵新盛玉皇观等地养伤,后去重庆治疗。

1923年,直系军阀曹辊等妄图以武力获得全国统一,反对孙中山领导的国民草命。受直系军阀支持的川军杨森、邓锡侯被国民革命军熊克武部打败后,6月盘踞重庆,以求得帝国主义的贷款和军火支持。川东边防军于8月攻占了重镇涪陵,切断了长江水运交通。9月5日,川东边防军旅长贺龙得知日本商船"宜阳丸"和“云阳丸”号偷运军火入川。6日,贺龙率军在涪陵长江上巧妙地劫持了"宜阳丸"船上子弹130万发,扣押了北洋政府军械处长张运巩,不幸的是装有3000多条步枪的"云阳丸"专跑掉了。

1924年春,孙中山同盟会会员,亲历辛亥革命、广州和重庆起义,参加和领导四川讨袁、护国、护法之役,历任涪陵地方司令长官、蜀军第五师一等参谋、四川督军署将参谋长兼成都陆军讲武堂堂长的李蔚如厌弃军阀混战解甲归里,从事涪陵民团工作。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李蔚如受到共党员吴玉章、杨(第一任四川省委书记)、刘伯承等的影响,遂在涪陵四镇乡(君子镇,今蔺市镇;新盛镇,今新妙镇;同乐镇,今同乐乡;龙潭乡,今龙潭镇)积极从事农民运动,把团练改造成为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军;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最多时达8000人。1926年,李蔚如加入了共产党,1927年1月出任国民党(左派)涪陵县党部主任兼农民部部长,同时率军攻打南川反动团阀张茂春,以策应刘伯承在顺庆、沪州领导的起义。同年7月被军阀郭汝栋诱捕,就义于重庆南岸黄桷垭。至此,涪陵农民自卫军解散。

1924年9月,涪陵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成立,隶属团中央,创始人童庸生。1924年童庸生是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委的负责人,来涪陵省立第四学任教,年底返渝。涪陵地区第一个中共党员是钟善辅。1926年春,受共成都特别支部的派遣,钟善辅回到家乡罗云,在文昌宫小学举办农民夜校,宣传革命思想,发动群众,参加农民协会组织,同时建立了乡一级农协组织。在此基础上,在黄埔军校返乡党员罗星樵等的协助下发展了青年教师李焕堂、尹觐阳、刘伏洋、周孟礼和青年农民黄伯川、李俊卿等加入国共产党,词时建立了共罗云支部。支部书记李焕堂,这是涪陵地区第一个党支部。

1927年1月,涪陵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国民党(左派)涪陵县党部。1927年2月,第一个县级党组织诞生共涪陵城区区委。1927年3月31日,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中共重庆地委、国民党(左派)四川省党部遭破坏,一大批共党、团员,革命人士云集涪陵,时涪陵成为不是四川省委的省委所在地,有力地推动了涪陵的农民运动。同年6月,涪陵县农民协会代表大会在涪陵大顺乡李家祠堂召开。

1928年至1934年,为贯彻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四川省委《春荒暴动行动大纲》等,共涪陵地方组织先后发动群众领导了天宝寺暴动,火炉铺暴动、罗云“土地会"暴动、金银暴动、百福(百胜)乡"土地会"暴动、土地坡暴动和中共四川省军委领导的四川工农红军第二路游击队;

1929年下半年至1930年4月,根据上级的指示,中共罗云支部巧妙地将罗云乡团练改造成为党领导的农民赤卫队组织;与此同时,共四川省委军委派了一批干部到涪陵驻军郭汝栋部配合党的军支发动郭军兵变。1930年3月17日,郭军三营十一连中共党员、连长赵启,民趁部队转移之机,发动丑名官兵兵变成功,连夜到达罗云与赤卫队会合。4月7日正式建立四川工农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红军游击队人数最多的时超过2000人。之后,红军游击队转战武隆、彭水、石柱、丰都、忠县等她,发动群众,建立农会,成立苏维埃政府,实行土地革命等,有力地惩治了当地土豪劣绅,对四川及周围地区产生了积极的革命影响。为此,国民党反动派调兵遗将对红军游击队进行围剿。同年8月,红军游击队在敌众我寡的严竣形势下失败了。但革命火种并没有因此而熄灭,红军游击队的干部转移去外地,继续进行战斗。1991年6月11日,经涪陵地区行署批准,涪陵罗云乡定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根据地。

1937年芦沟桥战争暴发,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8年的艰苦抗战。7月至8月,重庆、涪陵两地先后建立了"各界抗敌后援会",动员群众,宣传抗日。1937年下半年至1938年,涪陵青年先后有20人从不同地方和岗位奔赴延·安,或直接转至抗日前线参加战斗;保家卫国。1938年8月建立了共涪陵特别支部(县级)、1940年4月建立中共涪陵五县工委,至1942年2月,党组织公开或隐蔽的领导涪陵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47年,中共央加强和调整了四川党的组织,至10月,川西、川东乃至涪陵地方党组织得到恢复,并积极开展国民党统治区的统一战线工作。中共党员扎根于群众中,创造性地工作,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至1949年,涪陵县有基层支部30个,党员300余人。

1949年11月1目,国人民解放军对云、贵、川作战开始,一举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防线,11月28日,涪陵城宣告解放,12月28日,中共涪陵县委、涪陵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共川东区涪陵地方委员会,川东涪陵区行政专员公署(驻地酉阳钟多镇,1950年2月移驻今涪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