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革命老区

涪陵区革命老区
 
 
 地理位置。涪陵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重庆市中部,介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东临丰都,南接武隆南川,西靠巴南,北连长寿垫江。东西长74.5公里,南北宽70.8公里,幅员面积2941.47平方公里,折合441.22万亩(土地资源详查数。统计数为2946平方公里,折441.90万亩)。现辖37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108.7万,其中农业人口85.7万,占78.9%。
    涪陵区居重庆市及三峡库区腹地,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有川东南门户之称,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结合部,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辐射的战略地位。
 
    
地质构造。涪陵区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川东褶皱带和南北经向构造体系的川黔南北构造带的结合部,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从总体看,全区仍具有背斜狭长,向斜宽缓的隔档式构造特点,出露地层以侏罗系红层为主(占总土地面积66.1%),其次为三叠系灰岩和石英砂岩(占32.1%),二叠系、自留系地层仅在东南边缘武陵山区有局部出露。农业地质条件优越,经济建设地质背景良好。

    
地势地貌。涪陵区地处四川盆地和盆边山地过渡地带,境内地势起伏较大。总的是东南高而西北低,西北--东南断面呈向中部长江河谷倾斜的对称马鞍状。最低点为南沱镇长江边的三块石,海拔138米,最高处为龙塘乡大山堡山峰,海拔1980米,相对高差1842米。
    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台地为主(共占54.4%),其次为低山(占31.1%)、中山(占13.3%)、平坝(仅占1.2%)。地貌格局形成条岭状背斜低山与宽缓的向斜谷地相间有序排列,而被长江、乌江河谷横断为江东、江北、江南三大片。向斜谷地一般海拔高300-600米,其间,侏罗系紫色岩层广布,多被侵蚀、剥蚀为红层丘陵带坝(如龙潭坝)和台状低山(如堡子、五马等坪上)。背斜低山一般高600-900米,山脊多出露三叠系灰岩,两冀多露石英砂岩,形成山字形长江河谷,宽1-10公里,长77公里,内有多级阶地和丘陵;乌江河谷呈南北向,长31公里,宽0.5-2公里,均是本区重要通道和经济走廊。
    根据地貌组合的地域差异,全区大致可划为以长江河谷为主的河谷丘陵,以堡子、龙潭为主的坪状低山,以焦石为主的岩溶低山三个地貌类型区。
 
    
自然资源。(一)气候资源。总的具有雨热同步,温湿适度,水热充足,但光能略显不足,水热时空分布不均,灾害性天气较多的特点。热量资源丰富,表现为全区平均≥0℃的积温达6638℃,≥10℃的积温达5719℃,持续日数262天,沿江河谷可一年三熟,300米以下地区可种龙眼、荔枝、香蕉等南亚热带作物。光能略为不足,表现在年均日照时数仅1297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仅82.6千卡/C㎡,而且夏季比冬季多3、4倍,冬季生产优势相对较弱。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主要气候灾害的主要原因,七、八月的高温伏旱出现频率达71%,冬干出现频率达90%,严重危害600米以下的主要农区。
    
(二)水资源。区内多年平均径流量达517.毫米,地表水资源丰富,河流密度大,而且均属长江水系。长江干流自西向东北斜贯全境,长77公里。乌江南来,自白沙沱入境,北流到城区汇入长江,长31公里。此外,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龙溪河、小溪河、麻溪河、碧溪河、清溪河、同东河等,这些河流大多具有山地河流特征,水能理论蕴藏量9.3万千瓦,可开发量达7.0万千瓦,除长江、乌江干流外来水4023.7亿立方米不计外,本地水资源总量为24.9亿立方米,人均2265立方米,耕地亩均1325立方米,水质一般较好,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三)土地资源。总量为441.22万亩(29.42万公顷),其中:耕地187.71万亩(12.52万公顷),占42.5%;园地7.83万亩(0.52万公顷),占1.8%;林地144.37万亩(9.62万公顷),占32.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5.08万亩(1.00万公顷),占3.4%;交通用地2.86万亩(0.18万公顷),占0.6%;水域20.95万亩(1.40万公顷),占4.8%;未利用地62.58万亩(4.17万公顷),占14.2%。从质量构成看:有土壤面积339.72万亩,土被覆盖率为77%;土壤类型以紫色土为主(186.11万亩,占55.5%),水稻土次之(76.35万亩,占23%),黄壤土再次(74.18万亩,占20.8%),潮土最少(2.49万亩,占0.7%)。土壤肥力总的较高,但在土地利用中存在垦植过度,经营粗放,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环境质量下降,耕地锐减等问题。
    
(四)生物资源。栽培作物品种多,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青菜头、油菜、烤烟、苎麻等30多种,尤以青菜头最为著名,红心萝卜最具特色。饲养畜禽种类较全,"涪陵水牛"是国内著名的地方良种。
    涪陵榨菜举世闻名,与法国的酸黄瓜、德国的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涪陵榨菜以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方便可口,开胃生津,用途广泛而驰名中外。涪陵是中国的榨菜之乡。
    
(五)矿产资源。目前共发现8种20处,主要有煤、天然气、石灰岩等。煤,探明储量1500万吨,集中分布于东南部乌江沿岸。天然气储量17亿立方米,集中分布于西部四合背斜。石灰岩总储量40929万吨,品位高,且集中分布于黔靖大堡山和山岩口以及乌江沿岸。
    
(六)旅游资源。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涪陵白鹤梁石刻,被誉为"水底碑林"。古代巴王故里小田溪,理学圣地周易园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