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努力激发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热情,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的信心,反对那各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是红岩精神的主题歌,主旋律,是今天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生生的教材。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境况下,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坚决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斗争,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迫切的任务,这关系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正是在此背景下,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巩固国共合作共同抗战局面,党中央在坚持敌后抗战的同时,把国统区的工作放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1939年1月在国民政府陪都重庆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以全面领导整个南方国统区的革命斗争。对此,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有清醒的认识,他曾明确指出:“任何阶级欲维持其整个阶级利益只有从民族解放利益中取得。日寇不打走,民族解放达不到。尤其是对于中国工农劳苦群众,民族解放达不到,阶级解放也无出路。”周恩来在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爱国主义立场时,曾精辟地指出:由于中华民族处在被压迫的地位,只有动员全民族向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作生死存亡的决斗,才能达到解放之路。在这个意义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个人利益,阶级利益,党派利益,都应服从民族利益。”“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是爱国主义者!”这是周恩来的一贯思想。他曾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更不会放弃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同时,我们也主张民族传统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应该发扬光大,尤其是礼义谦耻,更是民族气节之所系,必须不折不扣的实行。
为此,中共南方局始终坚持把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国民党顽固派妥协退让,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作为开展国统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出发点的方针,正确贯彻了党中央“三坚持,三反对”的方针和路线,不论是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三次反共高潮,国共合作濒临破裂的严重时刻,还是在两党合作较好的时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都能从抗战大局出发,始终忠实维护“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同危害民族和人民利益的国民党顽固派的“妥协、退让和投降阴谋”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真正做到了为民族利益“相忍为国”。正是因为南方局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面大旗,用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群众,唤醒群众的民族意识,并以共产党人自身的爱国形象,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使人民认清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的爱国主义集体,是民族的脊梁,抗日救国的中流砥柱,从而自觉地团结在中共南方局的周围,以中共南方局为核心,形成了一支巨大的抗日力量,坚持抗战,坚持团结,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向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将国共合作的局面维持到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在国际上,共产主义运动遇到一些挫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未充分发挥出来,不少人,特别是缺乏阅历的青年人,容易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影响,误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或者认为“社会主义理想好,资本主义现实好”,崇洋媚外,羡慕和追求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甚至做出有损国格人格的事。在对外开放中,一方面我们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用;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渗入,危害和瓦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以周恩来为核心的南方局领导人,在事关革命全局、民族大义、国家前途、人民根本利益等重大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定意志、民族气节、革命情操和原则精神,仍然是今人学习的楷模。它既可以激发人们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可以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避免出现或减少发生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形象的行为乃至丧失人格、国格的现象。我们应当像革命前辈英勇无畏地投身民族民主革命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消除妄自菲薄自轻自贱的不正常心态,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强感。这就是爱国主义在当代最集中的表现。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十分需要有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红岩精神的又一组成部分。
红岩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清苦的。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机关100多工作人员,每天每人5分菜金,大家吃一样的伙食,穿一样的衣服,每人每年一套单衣,三年一套棉衣,还有蚊帐,不便穿军服的人员每年发一次服装费,自己购买。每月只有少量津贴。用以购买零星生活用品。周恩来同志经常教育大家,不要丢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光荣传统。他常说:“延安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一定要把南泥湾精神带到红岩来,一定要把南泥湾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红岩体现出来。他亲自带领南方局、办事处的同志们开荒种菜、打水井、种果树。周恩来和董老以身作则,给大家树立了勤劳朴素的榜样。董老有双皮鞋,外出会客时才穿,回来就马上换布鞋,被同志们誉为“节约模范”。办事处的同志们连抹过桌子的抹布,也要放在热水里把油水搓出来喂猪。他们自己开荒种菜,养猪,改善生活。周恩来职务比大家高,工作比别人忙,但生活却和大家一样,吃饭照例是每天三钱油、五钱盐,穿的外衣总是旧的,并且是褪色的,衣服总是打着补丁。他不允许对自己有一丝一毫的特殊照顾。南方局伙食管理员提出给他实行保健补贴,却受到周恩来的严肃批评。后来在延安的直接过问下,南方局才专门形成了一份实行保健补贴的具体文件。但在这个决定中,却找不到周恩来的名字,因为南方局的文件一经周恩来签署,凡是有关补贴、提高待遇一类,他就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名字勾去。
这几年由于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实行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国家经济实力持续增长。我国11亿人中的绝大多数过上了温饱生活,部分地区开始向小康生活前进,部分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也有所改变。这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成就,在世界上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但是,我国人民的整个生活水平还不高,日子还不富裕。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发达的工业国比较差距还很大。尤其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文化仍然比较落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还比较低下,国民收入还不很多,还有几千万人民还没有摆脱贫困状态,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完全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不在全社会、全民族,不在全国的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树立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是不行的。然而,现在当我们的日子稍为宽松了一些,改善了一些,就出现了比阔气、讲排场的不良社会风气,盲目追求高消费,忘掉了艰苦创业、勤俭建国,有的地区先富起来,不去继续发展生产,而去大修坟墓,有的还把提倡艰苦创业、勤俭建国的光荣传统当作“老一套”,认为已经过时,追求不劳而获的享受思想在社会上有所滋长,公款请客,大吃大喝,至今没有刹住。清朝末年一些革新图强的爱国志士,在抨击当时的腐败政治时说:“清朝而今治不了,官员尽吃请。”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吸取的一个历史教训。在我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奋斗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勤俭建国,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脱离中国国情的提倡高消费和“败家子”作风,决不能说是文明行为。如果我们在全社会、全民族都能树立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无疑会有助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为了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就需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并随时准备在必要时,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奉献自己的一切。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纯正社会风气,在全社会树立正气。红岩精神本身就是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的正气,是共产党人的正气。弘扬红岩精神,就是弘扬社会正气。
红岩精神的浩然正气,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有移,威武不能屈”的磅礴天地的精神,就是“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的择善固执的精神。
红岩精神的浩然正气表现在为民族解放、人民民主和共产主义事业把生死置之度外,刀锯鼎镬而不惧,赴汤蹈火而不辞。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慌失措,以致于“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
南方局设在国民党统治中心,在蒋介石控制最严密的地区进行工作,这里,军警宪特林立,中共组织处于秘密的和被压迫的状态,国共和谈随时有破裂的危险,中共党组织经常有被破坏的可能,广大党员也随时可能会被捕、坐牢甚至杀头。这就需要有一种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而英勇献身的高尚品质。
1941年皖南事变后,形势急剧变化,党中央担心周恩来等南方局领导同志的安全,毛泽东数次急电周恩来,要求撤回延安。周恩来为维护合作抗战大局,权衡轻重将生死置之度外,毅然留在重庆,坚守阵地。同时对干部进行气节教育和保密教育,教育大家准备应付突然事变,“要准备被捕、坐牢、砍头,不管怎样,我和同志们在一起!”号召大家学习革命烈士“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夺”的精神。在周恩来这种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激励下,南方局的同志“各人都在心里琢磨着在关键的时候,自己应该怎样去对付敌人,使自己不愧做一个共产党员。”正是这种正气的激励,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继续留在重庆,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广泛团结了进步力量,教育争取了广大的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派,维护了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发展。
为民族解放、人民民主和共产主义事业把生死置之度外,刀锯鼎镬而不惧,赴汤蹈火而不辞的浩然正气,在牺牲在重庆解放前夕军统集中营里的烈士们的身上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他们中有很多都是在南方局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他们被捕以后,抱着“革命何须问死生,将生许国倍光荣”、“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愿把牢底坐穿”的决心,把国民党监狱作为特殊的战场,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利诱,他们不屑一顾,向敌人大声宣布:宁为文天祥,耻作洪承畴。面对敌人淫威酷刑,他们更是大义凛然,用自己的血与肉无情地嘲笑了敌人的疯狂和愚蠢,表现了他们对共产主义挚著的追求和勇敢。
“热铁烙在胸脯上,
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
用凉水来灌鼻孔,
用电流通过全身……
人的意志呀,在地狱的毒火里熬炼——
象金子一般的亮!
象金子一般的坚!
可以使皮肉烧焦,
可以使筋骨折断;
铁的杠子,
木的棍子,
撬不开紧咬着的嘴唇,
——那是千百个战士的安全线呵!
用刺刀来切剖胸腹吧,
挖得出的——
也只有又热又红的心肝!”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发出的是振聋发聩的呐喊:“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注意路线问题;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严格进行整党整风。”“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憾”。
红岩精神的这种正气,还表现为“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
延安,是革命的摇蓝,重庆却是一个大染缸,统治阶级、上层社会灯红酒绿,社会风气腐败、污浊。美国记者爱泼斯坦曾在《中国未完成的革命》这本著作中就此写道:“只要在重庆的酒楼饭馆转一圈,就可以看到每个客人大都衣着华丽,饮食讲究,挥金如土。如果把这些人都逮捕起来,政府将难以重新补充许多行政及军事机构中的大批官员,更不论内阁中的一些职务了。”在这种环境中,参加革命不是为了捞取什么,完全是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在这种环境中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完成党赋予的任务,就特别需要坚强的党性,需要严格自律,自己的言行既要同本身所处的环境和地位相称,又要坚持“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当时,有的共产党员在国民党政权中当官,有的是工商界的大富翁,但他们始终都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清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在成就,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在引进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资产阶级的人生观、精神空虚、寻找刺激等不健康的东西,也乘虚而入,“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渗透到各个领域,腐蚀着人们的灵魂,败坏着社会风气。吸毒、嫖娼、卖淫、包二奶这些曾在中国绝迹的丑恶现象又沉渣泛起,并曾蔓延之态。一些人的道德观念发生偏差,只要索取,不讲奉献,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现象也屡屡发生。反科学反人类的歪理邪说占有一定的市场,如“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歪理邪说竟会迷惑这么多人。这几年来,党内不正之风侵蚀着党的肌体,一些党员干部贪污腐化,严重破坏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蔓延的行业不正之风,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也严重地干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用红岩精神这样的正气,去纯正社会风气,在全社会树立正气。在全社会提倡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光荣,以权谋私,搞不正之风可耻,提倡讲奉献、讲贡献,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坚决克服“权钱交易”、“唯利是图”的错误观念,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党风和社会风气得到根本好转。
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需要精神力量鼓舞人们前进。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让我们把学习江总书记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弘扬红岩精神结合起来,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接过他们旗帜,发扬光大他们的优良传统,让红岩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