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文峰)2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在会上强调,全市上下务必坚持民生导向发展战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共同描绘缩差共富宏伟蓝图。
重庆探索出一条扶贫开发新路子
马正其说,直辖以来,我市坚持将扶贫开发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扶贫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近3年连续荣获全国扶贫工作绩效考评一等奖。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民收入显著增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共服务事业快速发展;区域差距明显缩小,重点区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家系列惠农政策的强劲拉动,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民生导向的发展战略,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
马正其说,我市没有就扶贫抓扶贫,而是坚持城乡统筹、民生导向,推动贫困地区快速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增强贫困地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辉映,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相衔接,具有重庆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新阶段扶贫开发重在“四个转变”
马正其指出,新十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进入解决相对贫困、破解区域贫困、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新阶段。要围绕在西部地区率先消除绝对贫困,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的总体目标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基础条件大为改善、产业实力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大有发展、社保体系大体完备、生态环境大为改观的总体任务,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其中,要特别重视“四个转变”:从以前解决温饱问题转变为增收致富;从一家一户小面积脱贫转变为整村连片脱贫;从扶贫资金“包打天下”转变为发展生产、增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能力;从过去单一的政府扶贫转变为政府、社会“两只手”并举的扶贫新局面。
让武陵山秦巴山片区尽快脱贫
马正其强调,要科学制定、认真实施新的十年重庆扶贫开发规划,重点抓好位于“两翼”的武陵山、秦巴山两个国家级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强化工业、农业两大骨干支撑,实施工业园区带动工程,启动“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各区县(自治县)要充分整合行业部门资金,统筹推进贫困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土改造,积极引导搬迁农民适度集中居住。要积极发展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完善区县区域性中心功能,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政策制定、规划编制、项目布局、资金分配等要向武陵山、秦巴山两大特困片区倾斜,让两大片区在全国先行先试先脱贫,成为全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典范。
马正其要求各级各部门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财政对贫困区县特别是连片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对口帮扶机制,深挖定点帮扶潜力,拓展扶贫协作资源,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洪、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出席会议。市扶贫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作大会发言,市级扶贫集团、“圈翼”帮扶代表和涪陵、黔江、潼南等区县作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