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4月21日18时10讯(记者刘轶、实习生齐云尚) 面对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情况愈演愈烈,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着今后没人种地的严峻挑战。今日,2012中国农村经济论坛在我市召开,中央农办副主任唐仁健就我国今后谁来种地问题给出了自己看法。
农业发展遭受没人种地严峻挑战
华龙网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当前我国仍在种地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已经很少,新生代农民工一般不愿返乡务农,农村后备劳动力大多也不可能留乡务农。很多地方农忙季节缺人手问题已十分突出,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情况也很严重,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现象普遍。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着没人种地的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的趋势没有得到遏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育滞后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加上农村土地、金融问题并未得到很好解决,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和成长。
加大体制创新和惠农力度
那么今后谁来种地?中央农办副主任唐仁健分析,我国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大致分为三类,就是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三者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需要互相合作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他说,通过三者有机结合,即农户负责日常的生产种植活动,合作社负责对农民的组织、服务和管理,企业负责加工销售和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形成农户、合作社、企业三者交搭组合、分工协作、紧密联结、互惠互利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格局,以此构建起既能促进现代化生产要素投入农业、又能确保农民平等参与经营进程和公平分享经济成果的现代农业发展机制。
农产品好卖 才有人种地
唐仁健表示,之所以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种地,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产品销售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他建议政府可通过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解决销售问题,让农民在田间地头就把钱装进自己钱包。
他认为,另外还可以加大力度鼓励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适当集中,发展统种分管、代管托管、专业大户经营、企业直管等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加大农业支持力度,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加大补偿力度,让农民能赚到钱,得到实惠,这样才能留住大量外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我国农业发展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