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交流

情系老区 无私奉献

发布时间: [2008-12-24 10:23:19]

 ————记南通市老区开发促进会
               文·田同桂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南通市老区开发促进会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在当地有口皆碑。

日前,记者采访了老促会理事长张正联,对该会的工作情况作简短报道以资激励更多老促会像南通老促会一样,情系老区,无私奉献。

帮助黄桥老区对高沙土地的治理与开发

黄桥老区自然条件比较差,土壤呈沙性,易漏水份,怕旱又怕涝,高低相差3米以上,高墩子叫龟背田,低佳处如锅底,不是山丘胜似山丘,面积达110万亩,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该市老促会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向省市政府争取政策扶持,帮助群众协调矛盾,最后该地区列入国家治理计划和省内专项治理工程,目前已有120万人口受益,形成了田块整、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抗、涝能排的标准化农田格局。

总结推广农业结构调整经验,促进产业化经营。

市老促会对全市的产业基地充分调研认证,先后对启东市和合村蔬菜基地的调查,指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引导启东成为上海大都市的厨房基地,同时对南通蚕茧业进行调查认证,提出了大力发展蚕商业,促进富民强市的建议,对启东市“螃蟹经济”进行调查,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要在大农业上做文章,启东市的蟹苗收入达八亿元,超过了历史上棉花百万担的产值,向全市推广育苗的技术和经验做法;老促会积极推广“以草换肉”“以草换奶”的经验,注重发展奶牛业,重点发展山羊产业,建立了千只羊饲养良种场,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流水线。

实施科技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帮助老区农民脱贫致富。

造成农民贫困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缺技术,缺项目,缺资金,南通市老促会首先以科技扶贫为抓手,帮助农民引进新品种,从省农林厅引进牧草,促进养羊项目的发展,引进北方、“白大北”土豆新品种,目前已形成生产规模成为无公害食品,已进入大中城市的超市货架。老促会总是先试验,掌握了种养经验,再向农民介绍推广,防止给农民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等有效媒体,及时发布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并送科技书籍到田头农户,组织科技人员下乡解决农民生产中的难题。

在老少边远地区,缺医少药问题相当严重,医疗扶贫是老促会的重头戏,海安县老促会连续11次组织医疗队下乡,邀请副主任以上医师到乡镇医院解决不能解决的病例。去年市老促会组织省医疗队下乡,在三天时间内,诊断病例598人,利用先进的科技器材,准确地诊治疑难病症,花去费用三万多元,赢得了群众的尊敬,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融洽了党群关系。

市老促会不是救火队,那里有问题就往那里冲,而是播种机,播种绿色生命和希望。教育扶贫是老促会最耀眼的光环,嵌在老区人民的项前。在一九九五年经省市教育部门批准,创办了黄桥老区人才培训中心。目前已培训学生三千多人,就业后,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高收入达五至六万元。该中心与扬州大学、南通农校及相关企业联合办学,学生就业率达百分之百,同时对贫困学生减免学杂费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修桥筑路,造福与民,帮助解决社会公共事业难题。

要想富,先修路。偏僻的乡村。交通不便,已阻碍了经济发展,同时给村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市老促会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多方筹集资金,帮助海安县王垛乡四个村修筑了4000米的沙石路面和一座水泥桥,并且捐资20000元,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同时帮助海安县雅周镇修建涵洞,解决了几个村农田排灌问题。老促会是一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

南通市老促会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自己的行动架起了党与群众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