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经验

石柱老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蒸蒸日上

发布时间: [2012-03-03 09:51:10]

  本网讯(通讯员 徐毅)近日,笔者在石柱县供销社了解到,自2002年组建专业合作社以来,精心培育产业优势突出、产品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经营规模大、规范化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取得显著成效。

  全县围绕辣椒、莼菜、中药材、生猪、长毛兔、肉兔、马铃薯等特色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75个,入社农户5.25万户,入社率达到41.88﹪,2011年专业合作社实现销售总额4亿元,带动8.9万农户增收。获国家级示范社2个、市级示范社12个,其中: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先进示范专业合作社”、“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市级龙头企业”、“市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重庆市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重庆·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消费者喜爱产品”称号;五岗金荞麦专业合作社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龙沙辣椒专业合作社国家农业部“示范项目实施单位”称号。

  首先,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合力。一是县上成立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小组,牵头发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县政府每年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工作意见》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考核奖惩办法》,年终对各乡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万元增收工作综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分值纳入县上万元增收工作重点目标考核。三是推行将“万元增收”补助资金通过专业合作社兑现到农民手中,以支持产业发展项目。四是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落实了必要的办公设施和工作经费。五是县级相关部门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全力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全面发展。六是组织工作组,经常深入乡镇、村社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向农民讲清楚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和组建方法,以及发展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意义。七是从规范管理入手,狠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提档升级工作,引领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管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销售品牌化方向发展。

  其次,助推农业产业大发展。坚持依托主导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辣椒专业合作社51个,按原盛书记的话讲:“石柱辣椒产业的崛起,专业合作社功不可没”。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无论是从经营实力和规模,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成为全国示范专业合作社,目前该社基地规模2万亩,入社农户10025户,年购销辣椒近2万吨;发展莼菜专业合作社15个,推动了莼菜产业的发展,莼菜基地面积达到1.265万亩。黄水供销有限公司枫木莼菜专业合作社研制创立的“山之莼”莼菜系列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52个,推动了畜牧产业的发展。王场肉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统一供种、统一回收、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控、统一饲料调配)规范,带动下属4个示范养殖场,规模都在2000只以上;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38个,推进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上规模,太极集团等大批制药企业纷纷到石柱建基地,批量采购药材。大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带动24个乡镇48个村86个组2.2万户农民种植中药材发家致富,2011年购销各类中药材5675吨(其中购销茯苓3105吨、前胡1275吨、百合800吨、紫菀1320吨),实现销售收入4493.5万元。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社10个,助推石柱马铃薯产业发展,基地面积近30万亩。发展花木盆景专业合作社9个,依托山区资源,在王家、龙沙等乡镇建起了相当规模的花木盆景苗木基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40个,助推了农业机械化耕作,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户严重缺劳的问题。依托核桃、花椒、柑橘、烤烟、魔芋、黄豆、香米等产业组建了经果蔬专业合作社60个,促进了多种经营的发展。

  第三,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各类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提高了农产品的产值,确保了农民的利益。如:大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以茯苓、百合、前胡、紫菀为主要品种的中药材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年6月,在三益乡新田村何家湾组现场收购茯苓,刘源柏家今年种植茯苓2000多袋,当天卖了1万多元,其中有一窝只用了0.3个立方的木料,产了一个125斤的大茯苓,买了250元,仅此一项,他家就实现收入3万多元;悦崃五岗金荞麦专业合作社及时垫资给种植户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费用,并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承担生产风险,所发展的4个贫困村,仅一年时间就实现人均增收3000多元,实现了整村脱贫计划;鸿泰盆景花木专业合作社通过在龙沙镇石岭社区建立56亩盆景花木示范片,带动49户156人的租地、务工等年总收入达120多万元,户均增收2.4万多元,人均增收 7690 多元,特别是合作社成员冉隆武,在王家乡五岭村五一组率先从事花木经营,年收入20万元,在他的带动和引领下,有68户从事花木经营户平收入5万多元。

  第四,致力于农产品品牌开发。自组建专业合作社以来,各个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产品粗、精加工,创立了专业合作社自己的品牌。其中:“兴农”专业合作社依托县供销社老深山野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对黄连的叶、根、须、花全面利用、综合开发,其中开发生产的礼盒黄连、礼盒黄连花茶、黄连叶茶及黄连须茶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黄水供销有限公司枫木莼菜专业合作社研制创立的“山之莼”莼菜系列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土家乡菜”加工坊,注册了“谭妹子”和“土家香菜”两个商标,生产的“谭妹子”牌系列产品,包括鲊海椒、青椒王、豆腐乳、干油碟、柴火糊辣壳、八宝辣子、油泼辣子、原生辣子等产品,以演绎土家特色饮食文化为主题,深受消费者欢迎,获得了“中华名优食品”、“全国两社两化优质农产品”、“重庆市最受消费者欢迎奖”等奖项。

  第五,搭建农产品购销平台。通过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基地,为市场提供稳定的货源,同时又利用销售窗口和信息点,广泛捕捉市场需求,指导农户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把分散种养出来的产品通过专业合作社销售出去,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兴农”黄连专业合作社下大力气建立销售网络,在重庆市政府机关综合办公大楼、解放碑“重庆专业合作社产品之窗”、洪崖洞等设立了产品销售专柜。可以说,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助农增收的生力军,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