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向海兰)整村脱贫,关键在于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产业发展是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撑。该老区县今年将在南宾镇城北村、西沱镇西山村等20个整村脱贫村每村培育1—2项特色优势长效产业,主导产业对村内贫困农户实现全覆盖,95%以上的农户有较稳定的增收来源。
“尊重民意是前提,适宜当地发展是核心,长短结合是关键。”该县扶贫负责人说,贫困村严守产业选定程序,通过召开群众大会讨论,经半数以上的群众赞成同意的产业确定为本村发展的扶贫产业项目,讨论形成村级扶贫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在产业发展的方式上,该县紧紧瞄准贫困户,利用市场经济运作手段,按照“专业合作社引办、大户引领、示范带动”的方式,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村对接,负责垫资发展、技术培训、统一组织销售,坚决杜绝“三无”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无垫资投入能力、无专业技术人员、无市场销售渠道)介入扶贫产业发展,做到家家有项目,人人能增收,产业发展有实效。
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确保扶贫措施到村到户”。该县产业发展主要是落实规划、金融扶持、技术扶持等“六到户”措施,坚持产业资金的70%用于到人到户,由专业合作社为每户“量身”制定产业规划,通过组建互助社、落实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2000元/户、实施小额到户贴息贷款等方式解决融资难题。技术攻关上,优先组织贫困户参加县、市组织的实用技术、政策业务、“雨露计划”、创业等技术培训,并落实政策补助。
“产业扶持最终实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值达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该县扶贫办负责人说,已验收的28个贫困村均实现了上述目标,构建起低山以莲藕养鱼、花卉苗木为主,中山以中药材、中蜂养殖为主,高山以错季节蔬菜、草食牲畜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