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街道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特色
——黔江区老促会调研冯家街道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黔江区冯家街道,是原红三军政委万涛烈士的故乡,重点老区街道、镇乡之一,规划建设中的黔江城市拓展区。辖8个社区(村),54个居(村)民小组,幅员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万亩,总人口2.7万人。
冯家街道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组建机构,明确责任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为培训好、照顾好街道留守儿童,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努力实现全街道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的目标,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了街道团工委、街道妇联主抓留守儿童工作。
二、建立档案,摸清底细
街道妇联、团工委对全街道留守儿童情况,做到情况清,底细明。全街道有留守儿童1024人,(双留儿童561人,单留儿童463个)。其中寨子小学有留守儿童学生156人,(双留57人,单留99人)。
三、完善校舍,提供保障
为切实解决好中、小学学生生活用房不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对冯家中学、小学进行了校舍扩容。
四、各方支援,建立阵地。
黔江区电力公司于2009年出资10万元在万涛小学建立了“渝电春苗”之家,配备了亲情聊天室、图书室、亲情电话等,黔江区电力公司领导职工还到学校关爱留守儿童。2011年黔江区计生委在寨子完小建立了“彩虹亲情屋”,黔江团区委在寨子完小建立了“流动少年宫”,街道妇联在万涛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五、多方携手,关爱儿童
(一)街道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留守儿童假日爱心接力行动。利用假日在寨子完小、渔滩市民学校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陪留守儿童学习剪纸、绘图、折纸等活动。
(二)街道妇联组织利用各种节假日开展关爱慰问留守儿童活动。辖区居(村)妇女干部常年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进行关注、关心、关爱,为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妇联组织给留守儿童家长送了一封信,让他们在外务工的同时,认真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冯家中学、冯家小学关爱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一是调查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学生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开展关爱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对留守儿童学生实行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的“三个优先”关爱制度。二是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生,学校着重开设心理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充分发挥“渝电春苗之家”和“留守儿童之家”的阵地作用,专人负责,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学生制度。在留守儿童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结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儿童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学生成长日志,培养更多优秀老师成为“代理家长”。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留守儿童情况,帮助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四是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与主管部门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保证留守儿童学生的安全。五是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向留守儿童学生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同时专门为留守儿童配置了电话机,以便增进留守儿童学生、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六是加强了对贫困留守儿童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特别照顾。将家庭困难儿童学生按照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对留守儿童学生全免作业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七是以活动为载体,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学校充分利用活动阵地,开展了亲情联系、课外阅读,课外文体活动,团区委组织三批次6人次冯家万涛小学留守儿童学生到重庆参加了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各种活动丰富和发展了留守儿童学生的课余生活,有效促进了留守儿童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社会各界的关爱慰问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黔江区财政局,在冯家参选的黔江区人大代表,黔江区团委,黔江区妇联,黔程集团等单位团体在“三八”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元旦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关爱慰问留守儿童,陪留守儿童过节,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慰问金等,以各种方式关心留守儿童,促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黔江区老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