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经验

石柱老区扶贫政策问计基层“诸葛”

发布时间: [2013-05-11 07:04:24]

(通讯员  向海兰)初夏时节,在石柱土家山寨,“大黄水”片区的乡村旅游接待农户们或忙着改造房屋、或准备特色菜品、或优化旅游环境,好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为了让名副其实的贫困户在纳凉经济中真真切切受益,427日,该县扶贫队伍的同志们再顾“茅庐”—石家乡,认真倾听黄水镇、冷水镇、石家乡等6个乡镇基层干部的“妙计良策”,为今年出台乡村旅游政策奠定坚实基础。

2010年开展乡村旅游工作以来,该县依托贫困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浓郁的土有风清,在“大黄水”片区打造乡村旅游接待户327户,接待游客9万余人次,荣获“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称号。但因贫困户思想意识落后、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原因,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不够,享受国家扶持政策和资金的比例不高。

“贫困户可以与乡村旅游接待示范户对接,为其提供菜品原料,增加收入。”冷水镇副镇长刘国权说,就八龙村而言,全村共388户,有能力开展乡村旅游的有150户,对无条件开展乡村旅游接待的贫困户可以通过租赁房屋、务工等方式参与。

黄水镇专门从事扶贫基层工作的马培锡认为,贫困户思想意识落后,资金匮乏,服务跟不上,但可以通过大户带动的方式来解决。贫困户可以小额资金入股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按入股多少分红利,并全程参与、监督接待全过程。

石家乡副乡长谭长华在深入调研后说,要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人翁精神,让每一户贫困户都成为“乡村旅游”的受益者,必须要逐个摸清贫困户的贫困原因,分门别类,建档立册。愿望强烈但无投资能力的户,可以通过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帮助走出困境,对其在金融机构贷款所产生的利息实行全贴;有资源但无愿望的户可以通过流转土地等方式来解决;无资金、无投入能力、无愿望的贫困户,制定可行方案,由业主或专业合作社帮扶带动,逐户落实,达到互惠互利。

“听到了基层干部最真诚、最原始的声音,新一年乡村旅游的思路豁然明晰。”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县上将紧紧围绕带动贫困户增收为目标,结合基层“诸葛”的良言,出台乡村旅游意见、政策、补助标准,发挥示范户的带动作用,落实帮扶义务,彻底改变以往扶强不扶弱的现象,让该产业真正成为贫困群众致富的新兴产业。

据悉,该县今年将围绕“一环一心两线”(县城城郊环线,黄水镇、冷水镇中心,沙子镇—六塘乡一线、石家乡—鱼池镇—沿溪镇—悦崃镇一线)发展壮大集农业观光、避暑纳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适度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促进乡村旅游接待户提档升级,打造冷黄互通沿线乡村旅游示范带和冷水八龙“最美山寨”乡村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