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经验

黔江老区异地搬迁开启扶贫“新思路”

发布时间: [2013-09-16 14:35:32]

 

黔江革命老区针对7万余名生活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边远山区,受环境制约,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难以覆盖,生存和发展受到极大制约的现状,转变思路变就地扶贫为异地扶贫,开启扶贫工作的“新思路”,并采取措施,着力让困难群众要“搬得出、留得住”。
  一是实行分类补助,避免搬富“不搬穷”。根据搬迁对象收入和安置条件的不同,制定重点向贫困农户倾斜的差异化建房补助政策,黔江区财政按照市上下达搬迁计划指标以每人2000元标准进行配套;在一般农户按户补助1万元的基础上,对农村低保户、建卡贫困户和D级危房户等三类贫困户予以倾斜支持,按户补助3万元。对有意愿搬迁却没有能力搬迁的特别困难搬迁农户,在整合扶贫资金等政策基础上,实行区级领导、区级部门、重点企业“一对一”对口帮扶搬迁,避免出现搬富不搬穷现象。
  二是实行贫困优先,避免想搬“搬不出”。将建卡贫困户409414726人、低保户10952440人、D级危房21507955人等深度贫困户列为重点搬迁资助对象,通过建台帐档案,逐户解决搬迁实际问题,做到瞄准一户就搬迁一户、脱贫一户;动员生存条件特别恶劣自然村落实行整村或整组搬迁下山,集中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等民生问题,计划三年实施自然村整村整组搬迁25个,避免想搬搬不出现象。
  三是发展后续产业,避免搬出“留不住”。 将新村建设与产业开发同步规划,力促做到一户一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蚕桑、烤烟、生猪、奶牛、银耳、蔬菜、猕猴桃、土蛋鸡等特色效益农业,共培育产业基地1.5万亩、1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30个、5个移民乡村旅游示范村;同时培育龙头企业拉动群众增收致富,完善烤烟、蚕桑、猕猴桃等产业体系,探索“土地零租金返租+大户带动+收益分红”后续产业发展新路子,增强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能力,避免搬出“留不住”。(通讯员冉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