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经验

黔江革命老区让土家文化走出“深山”

发布时间: [2014-05-25 07:30:09]

 

 “南溪号子、后河古戏、后坝山歌……”,深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黔江革命老区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风情孕育了黔江独特的土家文化。

但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原因,黔江革命老区就如同一位羞答答的土家“阿妹”,长期“待字深闺无人识”。

近年来,黔江革命老区加大对土家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力度,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打造民族特色文化精品,越来越多的黔江土家传统文化精品得以走向世界,土家文化的神秘面纱正慢慢解开展示给世界,

扶持民族文艺院团,传播土家文明的文化使者

2008年,按照“政府扶持、企业出资、市场运作”的模式,组建了重庆(黔江)民族歌舞团。

自成立之日,黔江革命老区挤出资金扶持民族歌舞团发展,并在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下,加大扶持力度。2013年,黔江区财政统筹安排用于民族歌舞团发展的资金达230余万元;先后赴重庆出城、青岛、湖南等地,并参加了巴西举办的中国文化月活动,在国内外演出场次达40余场。在为当地观众带去精彩的节目的同时,也将土家文化的精髓播撒到国内外。

打造民族精品节目,展现原汁原味的土家风情,重点打造的大型舞台剧《母亲的火塘》登上了全国群众文化活动的最高舞台—“群星奖”的舞台;倾力支持创作的大型民族歌舞史诗《云上太阳》,被评为重庆市第四届艺术节“舞台之光”。 

全市原创优秀剧目,并应邀参加了在巴西举办的“中国.文化月”活动,在南美土地上第一次展示了土家风情;筹资400万元,与北京光影长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拍摄的30集电视连续剧《留守儿童》,让土家文化和民族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支持民族文化创作与保护,留住土家文化的原始记忆:1、安排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推动民族文化的创作,让土家文化在文学作品中保持鲜活;投入10万元用于何炬学荣获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作品《摩围寨》奖励;2、安排专项资金50余万元,加强民族文化保护,整理黔江本土民族特色文化,出版《黔江民族文化常识读本》,留住土家文化最真实的记忆。(通讯员:冉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