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经验

石柱老区“1+N”促“爬坡户”增收致富

发布时间: [2014-09-21 08:04:17]

 

党员结对送关怀 真心帮扶解民忧

本网讯(特约通讯员 谭华祥 通讯员 陈红军 )“谭老师,今年这猕猴桃就不像以前你来看的那样长得乱七八糟的了哟。”731日下午,重庆市革命老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镇黄鹤村枫香组,在骄阳下捣腾猕猴桃枝条的村民谭登富说,年过花甲的他经历过不少运动,总觉得今年以来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硬是没走过场,尤其是全镇农村党员“1+N”帮扶活动,加快了扶贫攻坚的步伐,让群众真正受了益。(如图)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南宾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部署要求,着力构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在全镇开展了农村党员“1+N”帮扶“爬坡户”活动。全镇农村党员真情帮扶立志发展产业但在实际生产中遇到不少困难的“爬坡户”,密切联系群众,助推增产增收。

   农村党员“1+N”帮扶,即一个农村党员根据地域实际,在当地结对帮扶一个或多个近年来在产业发展上付出了不少心血,但遇到不少沟沟坎坎而正在负重爬坡的农村家庭。活动开展以来,基层党员们积极响应,进家门、摸实情、找原因、添措施。

“为防止形式主义,真正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突出‘三步走’,力争一步一个脚印。”采访中,南宾镇组织委员刘蓉翻开厚厚的实施方案和相关的簿记表册,记者感受到了该镇农村党员“1+N”帮扶铿锵有力的“三步走”——年初,该镇各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统一部署下,先后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和“爬坡户”座谈会议,明确帮扶对象,落实帮扶对象;农村党员自愿认领“爬坡户”,查找“爬坡”原因,明确帮扶目标,突出帮扶重点;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建立帮扶长效机制,确保“爬坡户”早日爬过那道“坎”。

“老谭是个出了名的‘搞搞神’,近几年因地制宜规模发展猕猴桃,效果不错。但在新技术运用上总觉得跟不上趟,很有些郁闷。”当地老党员陈世福说,农村党员“1+N”帮扶活动开展后,他第一个选定谭登富为帮扶对象,经常和老谭共同探讨猕猴桃新品种引进,加强猕猴桃疏花保果技术指导,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

和谭登富一样,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受到帮扶的1000余“爬坡户”,正在结对党员的真情帮扶下,着力发展自己瞄准的产业,已经或正在爬过以前难以爬过的那道坎。

“农村党员‘1+N工作的扎实开展,是坚持群众路线的真实体现,把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密切了党群关系,赢得了群众赞誉,拉近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助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县南宾镇党委书记阮斌文说,镇党委将进一步拓展“1+N”工作思路,确保结对帮扶无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