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涪陵区大顺镇新兴村获得过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今年以来,大顺镇的村支两委一点没闲着,他们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全村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希望在乡村振兴工作能继续获得好成绩。
涪陵区大顺镇是革命老区重点乡镇之一,大顺镇新兴村幅员面积7.7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10米,有耕地4495亩、林地6500亩,全村510户1810人。
新兴村村党支部下设7个党小组、68名党员。近几年来,村党支部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四个抓手”促蝶变,因地制宜走出一条融特色民宿经济、生态经济和共享经济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
2014至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从负债20万元逆转营收90万元,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从5200元增至18200元,76户建档立卡扶贫户全部脱贫,昔日荒芜闲置的田舍变为美丽的乡村田园,真正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与农民增收致富“齐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并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接续前进。
他们的成功经验是实施了“四个抓手”:
一、抓党建,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一是充实新鲜血液。因村班子弱化,2015年新兴村被确定为全区后进村党支部。经2016年村级换届整顿,一批“有见识、有头脑、有眼光”,会经营、善管理、敢创新的中青年人才选为村“两委”成员。换届后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较换届前降低17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升30个百分点,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创新群众工作。村支部有效发挥党小组的政治功能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形成“四双”工作机制,即党小组和村民小组“双组联动”、村干部联系村民小组和党员联系群众“双联引领”、党小组审议和村民小组决议“双议决策”、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双评互促”。推行以来,决策实施组级事务45件,党员干部带头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8件,调处基层矛盾纠纷24件,有效发挥党小组在基层党支部的“尖刀班”作用 。三是强化党建引领。新兴村坚持党建引领招商引资工作,于2018年8月成立城乡融合发展党支部(党员12名),隶属大顺镇党委,实行交叉任职,新兴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城乡融合发展党支部书记,城乡融合发展党支部一名委员兼任村党支部委员;以城乡融合发展党支部为媒,每周召开一次书记例会、每半月召开村企主要负责人碰头会、每月召开一次村企联席会,推动事务联商、难题联解、发展互促,把城乡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让非公企业扎根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二、抓改革,激活乡村沉睡资源库。
一是创建资源要素激活平台。2017年,新兴村共有宅基地27.2万平方米,其中闲置宅基地10.88万平方米,闲置率为40%;土地4995亩,其中撂荒土地2997亩,撂荒率为60%。为唤醒“沉睡”的资源,推动村内资源与村外企业之间优势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新兴村建立了以村集体为载体、农民为主体的村级集体经济运管组织——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简称资管会),负责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并设理事会和监事会,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对集体资源资产实行有偿使用。二是探索三股协同村企联营。农户以资源资产入股,企业以资金技术人才入股,村组集体以管理服务职能入股,由资管会确立农户资产股、企业资金技术股、村集体管理股的股权占比和分配原则,以此奠定“三变”改革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有统有分、统分结合,协同一体、管理科学的制度基础。实践表明,通过收储46户10100平方米宅基地,代管800余亩土地,达成城乡融合发展项目12个,村资管会获得对外租赁收入375.2万元,服务性收入12万余元,联营收入26万余元,企业实现收益256万元,一举破解了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
三、抓产业,开启富民强村振兴路。
一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造高端中药材康养示范园。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中药材产业,打造“天同·仙草苑”山水生态休闲文旅康养综合体。实行股份制经营,公司以提供种源、技术指导、收购加工保障等入股分红占50%,种植户在获得种植收益的基础上以土地、劳动力和有机肥保障入股分红占40%,合作社以集体资源资产和管理服务估价量化入股分红占10%。2018年以来,全村种植前胡、金荞麦、厚朴、黄精、灵芝、石斛等名贵中药材4630亩,建成1800亩名贵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已受益农户260户,其中贫困户38户。二是以“共享农庄”为载体建设有机稻种植示范基地。采取“资管会+企业+农户土地入股”模式,由资管会按照每亩1股标准,对农户土地经营权进行代管,统一产业规划布局,统一招商引入城市资本,与农户结成经济共享体,构建形成农户专注生产、资管会专心服务、企业专做市场开发的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格局。如“共享农庄”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村资管会平台,在新兴村1组租用农户闲置宅基地5处3210平方米,流转周边耕地370亩、果园80亩,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建成全进程监控有机稻种植示范基地200亩,农户可获得保底分红600元/年·股(亩)+优先劳务收入,资管会可获得固定分红50元/年·股+30%政策补助,已受益农户26户,其中贫困户5户。三是以民宿经济为牵引盘活闲置宅基地。采取“资管会+企业+宅基地置换”模式,对宅基地进行分类收储补偿,引入城市资本对原址宅基地进行修复或改建,以民宿经济为抓手盘活闲置宅基地。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对农户另有住房的,资管会按补偿标准,一次性足额兑付农户补偿款。
四、抓发展,构建收益分配新格局。
一是让城市与乡村共赢。在城乡融合发展党支部的指导下,确立“村集体+城市资本+村民(+X)”的“三方”收益分配机制,形成农户专注生产、村资管会专心服务、企业专做市场开发的共赢利益联结体。截止2021年,村资管会获得对外租赁收入395.2万元,服务性收入18万余元,联营收入32万余元,企业实现收益370万元,村集体经济扭亏为盈实现营收150余万元。二是让村集体收益共享。探索村民代表审议、党员评议、村资管会成员决议的“三议”决策机制,议定村集体股份收益二次分配方案,确保村集体收益共享。三是让农户多渠道增收。通过资产租赁收益、劳务报酬、二次分红,形成了农户较为稳固的多元化增收渠道。
“四个抓手”促进了新兴村的蝶变,截止2022年,全村已引进城市资本各类项目13个,总投资1.2亿元,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10100平方米,流转土地、林地1850亩,农户获得直接资产收益660万元,每年实现务工收益300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00元,是2014年的3.5倍。
党建引领指方向,山乡蝶变焕新颜。新兴村相继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涪陵区“红旗村党支部”等30多项荣誉称号,党支部书记冉瑞勇多次应邀到市委党校介绍新兴村“四个抓手”的先进经验,引起不小的反响。(冉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