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经验

黔江老区财政奖补政策助推农户万元增收

发布时间: [2010-09-14 22:16:32]

      对于刚修好的黔江老区水田乡黄坪垭口至煤炭沟的联网公路,重庆有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禹感触良多:“因为有了这条致富路,我才敢到这里投资,今年我的韩国条椒种植面积达到400余亩,明年将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辣椒产业,规模扩大到1500亩。”

      以前:山路崎岖,百姓肩挑背磨
      水田乡大塘村黄坪垭口至煤炭沟一带,居住有2个村、4个村民小组1150人。由于山大沟深,交通闭塞,致使老区很多农副产品常年埋没在深山里。该区域是烤烟适宜区之一,卖烟时节,老百姓挑着担子穿梭于山林沟壑之中,要足足走2小时才能到达烟叶收购点。“路难行、物难运”是该村交通的真实写照。交通的不便增加了产业发展成本,严重挫伤农户种植烤烟等经济作物的积极性,成为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现在:“一事一议”,打通出致富路
     吃尽了没路的“苦头”,当地老百姓再也不愿“苦熬”。2010年初,大塘、石郎村民委员会在广泛征求当地老百姓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修建黄坪垭口至煤炭沟的联网公路,并采取开院坝会的方式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对修路进行“一事一议”,全体村民达成一致意见,当地受益群众自愿对修路所占耕地、林地进行调剂,纷纷表示愿投工投劳方式减少资金投入,还建立了道路后期管护机制。区财政局坚持“谁积极、支持谁”的原则,结合“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根据该村产业的发展和地理条件,对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及时落实了“一事一议”奖补资金20万元。公路开建后,当地老百姓积极参与建设,水田乡政府安排专人负责协调工程施工,区财政局派人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公路修建工程顺利推进。2010年2月,全长3.5公里,宽4.5米的标准村道全线贯通,标志着该地村民世世代代的“背篓交通”和“扁担交通”的历史结束了,出山的致富路打通了。
      利用联网公路,百姓致富有“道”
      该条公路的修建,与水田乡的其他几条村道路形成了交通网络。联网路的贯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网路变成农民增收的“致富路”。2010年该区域种植烤烟面积500亩,比去年增加了230亩,可望让38户农户实现万元增收;新栽植韩国条椒500亩,可望助推116户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路通了,“出门不用走了,运物不用扛了”;路通了,百姓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宽了,幸福的生活也越过越红了。( 通讯员: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