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致公党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作20周年纪念大会在酉阳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说,20年“致酉合作”的成功实践,是新时期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生动体现,致公党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致酉合作”,为酉阳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0年来,致公党各级领导、党员多次冒酷暑、顶严寒深入酉阳,致力于酉阳的产业建设、人才培训、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20载春风化雨,如今的酉州大地旧貌换新颜,见证着致公党20年来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的执著历程和倾情帮扶的热血情怀。
“山里来了一群不要命的致公党人”
酉阳这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少数民族大县,由于历史欠账重、地理环境恶劣、文化教育落后、医疗卫生滞后,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急需帮扶。
1990年11月,致公党中央获知情况后,立即委托致公党重庆市委,组织力量全力帮扶。
1991年,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时任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重庆市委主委、西南师范大学教授刘惠君带头,组建了一支由西南农大、重庆市科技情报所专家教授组成的7人“支边小组”,带着全体致公党员的重托,第一次踏上了酉阳这个鸡鸣三省的穷乡僻壤。
大山深处,浓烟弥漫,坡上的玉米秆被火烧得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想不到改革开放这么久了,还有如此原始的地方!”酉阳境内一幅幅刀耕火种的画面,让支边小组的专家教授看了既吃惊又揪心。
一到酉阳,专家们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野外考察的第一天,县里派出最好的伏尔加小车。回程时,夜色已晚,在途经有“鬼门关”之称的马槽口路段时,小车翻入了冬水田。当大家连拖带拉地把满身沾满鲜血和泥浆的刘惠君教授拖出来时,在朦胧的月色中猛然看清,身后10米就是悬崖!
“鬼门关”给支边小组成员来了个“下马威”,但并没有吓走他们。第二天,大家照常工作。已年过花甲的刘惠君教授本来就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但她不顾一身伤痛,一再叮嘱身边人“莫声张”。酉阳的大山沟壑纵横,羊肠小道如悬藤倒挂,从来没踩过如此鸟痕兽迹山道的刘惠君,跛着脚,每走几十米就得停下歇口气。
有一次,支边小组在野外考察时,遇上了当地百年罕见的特大暴雨。吉普车艰难行驶在崎岖山路上,如注的暴雨像一支支利箭,朝着车前的挡风玻璃直“刺”而来,凡是有洞穴、石缝的地方,喷射出来的都是一条条水龙……山洪咆哮着倾泻而下,已经冲断了前面的公路。但是,支边小组的专家们没有一丁点要退回的意思。
“我下去看看!”地貌灾害专家徐茂其与司机冒雨下车检查路况,他们合力搬来几块大石头,垫在冲断公路的河沟底,徐茂其对司机说:“师傅,注意了啊,等会我叫你冲,你就加足马力猛冲,叫你停就马上刹车……”司机跳上车加足马力,硬是闯了过去!
帮扶重在产业扶贫“造血”
一个好的项目,往往能带动一大批人脱贫致富。
经过支边小组专家教授的野外考察和反复分析发现,酉阳虽然被大山封闭,但却“暗藏玄机”。酉阳中药材资源丰富,其中既有常用中药材,也不乏一些名贵药材,而那些荒山和不毛之地,就是种植中药材和养殖山羊的“宝地”。“酉阳有近300万亩荒山荒坡,目前的支柱产业烤烟不是致富的长远项目,只有开发以杜仲为主的中药材,和以山羊为主的畜牧业,才是‘永久牌’的致富主体项目。”专家们一致认为。
随后,专家教授们走遍了酉阳90%的乡镇,查阅了数百万字的历史资料,绘制了120多幅图表。经过3个多月的研究论证,他们终于捧出了《酉阳中药材发展规划》、《酉阳畜牧业发展规划》。很快,酉阳县的领导根据专家建议,把发展中药材和山羊列为了全县的支柱产业。这两个规划,也被当地百姓称为“情系万家的致富经”,大家争先恐后承包荒山种药材、养山羊。
要发展,岂能没有资金,该上哪里去寻找启动资金呢?
致公党的专家教授通过向致公党中央、国家农业部、国家民委、国家林业局反映酉阳急需重点扶贫的情况和扶持的建议,最终,由国家农业部在当年资金计划已满的情况下,硬是挤出50万元作为酉阳中药材基地建设的专款,并将其列为定点帮扶的特困县。
春风吹绿了武陵山区。酉阳的领导和人民行动起来了!以致公党成员为骨干,包括北大、清华、西南师大、西南农大专家在内的科技队伍组建了。专家们手把手地教当地百姓认识药苗、栽种药苗、管理药苗,一户一户地传授科学养殖山羊的技术,并在进行市场调查基础上,为酉阳人制定了产供销一条龙的详细计划。
有了规划不付诸实施,就等于一纸空文。在这重要关头,刘惠君教授为了跟踪其实施情况,她又七进酉阳,亲临基地查看。几位药农感慨地对她说:“刘教授,你都一把年纪了,还往山沟沟里钻,我们看着心疼啊!”“我该做的事情还没完成,呆在家里心不安,我要为酉阳多办点力所能及的事。”百姓心疼她,就在饭桌上多摆了几样菜,刘惠君看见后,立即找来相关人员询问:“我们是来做事的,不是来吃饭的,这么多菜,吃不完不就浪费了?”大家连忙解释说,这是少数民族待客的规矩,刘惠君听了心里更不乐意了,“酉阳已经是我的半个家乡了,难道我是客人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过去,酉阳的中药材和山羊两大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县中药材面积从最初的3万多亩发展到了15万亩,养殖山羊也由20万只发展到了80多万只。
酉阳的青蒿品质很高,对治疗疟疾有奇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在致公党的“牵线搭桥”下,引进青蒿制药厂,建立了青蒿产业发展基地,产品得以远销非洲。目前,以青蒿素生产为主的制药业已成为酉阳的支柱产业。
“在2004年前,每年青蒿素销售量只有6吨;2006年后,每年稳步销售在35吨以上。”重庆华立武陵山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晓江告诉记者,致公党的专家们在青蒿的研究方向、引入专业技术、经济支持等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持,还帮助酉阳青蒿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GAP认证。记者 李幸 实习生 史文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