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新闻

-老区新闻

革命老区的“土家声音”被国际学生青睐

发布时间: [2025-08-12 10:06:29]

7月5日至6日,“向世界讲述重庆”2025国际学生石柱土家文化感知行活动在重庆市革命老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举办,来自泰国、越南、俄罗斯、苏丹、摩洛哥等10个国家近60名国际学生走进革命老区石柱县,沉浸式体验当地的秀美风光和土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是该县积极探索文旅产业和文化影响“破圈突围”的一次有益尝试。一个月时间过去了,这场中外各民族文化的碰撞产生了怎样的文化“裂变”呢?


 


诚挚邀请


   六月的重庆,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绚丽画卷,微风不燥,夏意渐浓。阳光洒在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上,而在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课堂里,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盛宴正悄然上演。


6月25日,石柱县文化旅游委主任秦翠华携几名土家阿妹翩然而至。她们宛如从土家山寨飘来的清风,带着泥土的芬芳与花草的清香,吹进了国际学生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土家阿妹们身着风格独特、造型精美、色彩清雅的民族服饰,恰似从东方神话中走出的仙子。甫一亮相,便引得国际学生们阵阵惊叹。那衣服上的图案,宛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诉说着土家文化的神秘与悠远。


秦翠华以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为引,如一位温柔的讲述者,将精彩多姿的土家文化娓娓道来。精彩有趣的文旅推介、美味的土家美食、悠扬的非遗啰儿调,共同编织成一场别开生面的土家文化启蒙课。国际学生们沉浸其中,感受着土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课堂上秦翠华那诚挚的邀请,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点亮了国际学生们心中对石柱的向往。“等你的朋友,等你带着家人一起到石柱,Welcome To Shizhu!”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邀约,更是土家人民热情好客的深情表达。


 


如期赴约


  在那遥远的东方,重重山水之间,静静地藏匿着一片待揭的神秘秘境。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7月5日这一天,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中文教育系的学生们肩负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友谊的双重使命,怀揣着期待与激情,踏上了远赴这片山水之约的旅程,期待与美好的不期而遇撞个满怀。


他们踏入革命老区石柱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红色土地,宛如一幅斑斓壮阔的画卷,在他们面前缓缓展开。这里,不仅是时间的交错,空间的转换,更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文化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他们用双眼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用脚步去探索,这段为期两天的旅程,注定将成为他们一生中难忘的回忆。


在万寿山景区,学生们聆听女将军秦良玉的传奇故事。秦良玉,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女英雄,她的英勇与智慧,如同盛开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朵璀璨花朵,令人惊叹不已。国际学生们纷纷用“这位女将军堪比花木兰”来形容她的传奇故事,对她充满敬意。


走进石柱黄连科普中心,学生们见证了黄连几百年的种植史与现代化产业链的完美融合。在这里,他们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远内涵,亲身感受着石柱乡村振兴带来的生动巨变,为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所折服。


在桥头镇,他们乘坐藤子沟景区的湖畔小火车,仿佛穿越时空,穿梭在山水田园之间,犹如置身于一幅活生生的画卷之中。他们走进“再别康桥”艺术民宿,观摩艺术写生作品,感受诗意栖居的惬意与美好。在这里,他们深入领略了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而赞叹不已。


在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学生们与当地居民一同跳起欢快的万人摆手舞,共同观赏《天上黄水》震撼人心的艺术演绎。


在千野草场的万亩草甸与嶙峋石芽间,他们亲身体验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与震撼。


来自泰国的国际学生陈利美激动地说:“一路走来,石柱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丰富多彩的土家文化让我大开眼界。秦良玉将军的传奇故事、男女石柱的凄美传说、天上黄水的高山平湖、千野草场的辽远壮阔、藤子沟的碧水如玉,石柱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大山深处,这里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感受、去挖掘。希望有更多朋友走进石柱、了解石柱,共同感受这片土地的魅力。”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是一段充满文化交融的旅程。在这片山水之间,学生们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发现了美好的不期而遇。


 


思维裂变


  国际学子一行,肩负着“石柱文旅体验官”的身份,正用镜头和文字,将这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向全世界娓娓道来。


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千野草场上,国际学生们用生涩的中文,唱起了《太阳出来喜洋洋》。他们的声音,如同山谷中的清风,唤醒了沉睡的大地。那一刻,石柱的美丽传说,在他们的歌声中,悄然绽放。


越南姑娘的小小镜头,聚焦了万人同跳土家摆手舞的壮观场面,视频在TikTok上获得了过万的点赞。石柱,这颗土家明珠,在多国青年的创意表达中,闪耀着熠熠的光辉,缓缓走向世界的舞台。


国际学生们在石柱的日子里,创作了数百条原创图文、短视频作品,用生动的镜头和真挚的文字,记录下他们在石柱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们的作品,如同穿梭在时空隧道中的信使,将石柱的美丽风光和深厚文化,传递给世界各地的人们。


苏丹籍的帝龙在笔记中写道:“本次活动,让我对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有了直观的认识,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体验。”他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尼日利亚籍的张瀚文分享道:“这次石柱行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对土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期待着将来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入了解石柱。”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


来自俄罗斯的的国际学生张容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多条行程中的美食美景和所感所想。她兴奋地说:“这里美丽的山峦和森林让我想起我的家乡!我太喜欢这里了,我更想让家乡的朋友看到不一样的中国。”


两天的时光匆匆而过,国际学生们在森林天井旁,伴着林风,唱起了土家啰儿调。那歌声,如同石柱的山水,深入人心。当他们临别时,饱含深情地用各自母语喊出“你好,石柱!”时,一颗颗跨国文化交流的种子,已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他们带着对石柱的独特印象,返回家乡,活跃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用青春视野和国际表达传递石柱声音、讲述石柱故事。他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律动,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石柱的魅力。


“文化出海,并非需要高大上的精致演绎,也无需强行煽情的自我感动,需要的是真情流露的交流表达,心灵深处的共鸣。”石柱县分管领导说,文化出海在这场跨国文化的盛宴中,石柱的故事,正在被更多人知晓,被更多人传颂。而那些国际学生们,也将成为革命老区石柱向外传播的使者,用他们的镜头和文字,让世界感受这份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