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红色旅游

涪陵八景今何在

发布时间: [2024-02-26 09:19:05]

老区涪陵,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地灵人杰,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王陵多建于此,故名为“涪陵”,后建州于此,更多人喜称它为涪州。 涪州有志始于康熙年间,为邑人刘之益等纂修。其后邑人冯懋桂等曾重修。乾隆年间、道光年间等专门有修志官进行续修。千百年来,智慧博学的涪州人将涪陵的志书一代又一代地修编了下来,从未间断。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修志更加重视,成立了专门机构,组建了专业班子。十多年前,涪陵的地方志办公室虽然与党史研究室合署办公,但始终有专业人才从事修编志书工作,除每年出版涪陵年鉴一书外,每十至二十年还要续编涪陵志书。

在修志的过程中,人们遗憾地发现,曾让涪州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涪陵八景,有的因地方变了,有的因地名变了,很难准确地寻觅到它的踪迹,难得一睹她的芳容。今从提涪陵八景,其实是想让后人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些饱含乡愁的老地名。

鉴于此,笔者冒着酷暑,实地查看,走访专家,挑灯夜战写下了这篇劣作。

一、黔水澄清

   乌江除了古称涪水外,由于源头来自贵州,故又名黔水,这是至今涪陵保留完整的景观之一。

   <<涪州志>>云:“凡水(乌江)所经皆岩乱石,所会皆清流山泉。故常渊澄清可鉴毛发,春涨方兴,与蜀江会于城北,一碧一红,合流数里……”如今看来,乌江的澄清,除所汇皆来自千里青山中的清流山泉外,还与流经广大的石灰岩地区分不开,因为石灰岩本身有净水的作用。乌江的特点是绿,任何时候都是绿色的,青山绿水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让人心醉。

涪陵城地处长江和乌江的交汇处,长江水和乌江水在此交汇后滚滚向东流淌,尤其是春夏季节的洪水期,无论洪水再大再猛,长江北是浑黄的,而乌江水永远是碧绿的,如今,人们站在涪陵两江广场栏杆处,或伫立于正在改建的长涪汇滨江长廊上,可以把黔水澄清尽收眼底,叹为观止 。

   二、 桂楼秋月

   而今的涪陵人,大家都知道有个秋月门,但知道那里曾有桂花树、桂花树旁有望月楼的人却不是很多。当时的桂月楼是涪陵最繁华的地方,可以说它是文化、经济的中心。尤其是秋天的夜晚,人们聚集在那里,喝茶、聊天、赏月,是多么的惬意,于是,早在康熙年间便自然成了涪州景观之一。

如今,随着城市旧城改造,当年的秋月门已被某房地产开发商变成了高楼大厦,还好,留有一台地取名为秋月台,供人们观景怀古,城内有不少商家仍在沿用秋月元素作为招牌和公司名称,桂楼秋月,并未从人们的视线中消逝。

    三、荔圃春风

   荔圃,指涪陵城西长江边上的荔枝园。 乾隆年间,每到春天时节,整个园子一望无际的荔枝花蕾竞相开放,香味沁人心脾、蜜蜂嗡嗡声令人陶醉、千姿百态的蝴蝶目不暇接、和煦的阳光让人流连忘返,荔枝园确实是涪陵人最向往的地方。因此,荔圃春风成为涪州景观是当之无愧的。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晚唐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七言咏史绝句,千古传诵,老幼皆知,他们都知道涪州荔枝这"果中之王"才是真正的"妃子笑"呢。

随着城市的扩建,长江边上的荔枝园早已荡然无存,但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为此留下千古诗句,涪陵当地政府花大力打造荔枝文化,以扩大涪陵知名度和历史厚重感,在与原荔枝园相隔十数里的南沱镇睦和村,建起了比原来大于数倍的新的荔枝园,已成为如今乡村振兴文旅结合的一个新的亮点。并于2023年6月在原荔枝园的旧址、现涪陵江南公园内立起了一组巨大的荔圃春风的牌坊,上面刻有在全国征集的楹联,旁边塑有多组关于荔圃春风的铜质塑像,一些有关荔圃春风的舞蹈、诗歌、音乐作品也相继问世,寄托着人们对荔圃春风的一腔情怀。

   四、 白鹤时鸣

   现在的人们只知道涪陵有个建立在滨江路上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却不一定知道它的来历。在远古时期,当地百姓看好的不是那里的水纹,而是那里的白鹤,每到黄昏时分,成千上万只白鹤聚集在那道石梁上,发出的鸣叫声传至数里之外,于是,这里便成为涪州又一大景观。之后历代著名诗人包括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等,在石梁上留下大量诗赋,使白鹤时鸣更加闻名。

如令,由于三峡大坝的修建,白鹤时鸣这一景观已永远沉入江底,但人们仍可走进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通过水下廊道和玻璃罩,观看到白鹤时鸣的景观,白鹤时鸣的那组石刻仍清晰可见,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正在申报世界自然文遗产,白鹤时鸣也会永远保留下来。

   五、鉴湖渔笛

   鉴湖位于长江即白鹤梁与长江南岸之间的一段水域,常年平静如镜,与另一面白鹤梁外奔腾咆哮的长江水形成鲜明的对照。鉴湖环境清幽,风光绮丽,打漁人吹着笛子满载而归的情景让人惬意,鉴湖渔笛与"白鹤时鸣"和"北岩胜景"等名胜联成一体,交相辉映,曾是水陆旅游景点较集中的地方。

随着三峡大坝的蓄水,鉴湖渔笛已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在岸上只留下鉴湖渔笛原址的一块牌子,两年前,涪陵舞蹈家协会创作演出了一台诗舞剧<<神话白鹤梁>>,还专门有一幕关于鉴湖渔笛的剧,唤起了人们对鉴湖渔笛的无限遐想,受到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六、铁柜樵歌

   铁柜指铁柜山,今名北山坪,在涪陵城长江北岸,与涪陵城一江之隔。据南宋<<舆地纪胜>>载:“铁柜山在州北五里,屹置如柜,相传武侯即屯兵于此,故名。”随着时间的久远,铁柜山变成了森林,那一带是樵夫们打柴的好去处,傍晚时分,他们满载而归,悠闲的山歌夹杂着运柴的号子声,由近及远,形成一道风景线。

如今的北山坪森林茂密,植被保存完好,山脚下的点易园已修缮迎客,山顶上也搞起了旅游项目。

 七、松坪列翠

   在涪陵区长江对岸的北山坪山上,岩顶松屏列翠,岩中古迹累累,岩畔悬泉飞瀑,岩侧翠竹万竿,成为"涪州八景"之一的松坪列翠。这里从前森林茂密,高松排云,宛如一道翠绿的天然屏风,这是一种秀丽雅致的自然美,而且还留下过许多美丽的传说。

如今的松坪列翠仍保护得较为完好,松坪列翠的景致依然可见,是人们春游、秋游的好去处

   八、群猪滩吼

   群猪滩在今距城东五公里的长江之中。秋冬枯水时水落石出,在群猪滩,长江两岸及江中巨石垒垒,其色黑如猪状,或蹲或卧,如怒如奔,无奇不有。每到长江涨水月份,江水咆哮如凶猪般吼叫,远在城内的居民也能听到吼叫声,其景令人惊心动魄,挥之不去。

解放后,为发展川江的航运事业,拓宽长江航道,长江委批准炸礁扩道,那些如黑色猪状的礁石被炸毁后永沉江底,群猪滩吼的景点虽不再存在,但换来的是畅通无阻的川江航道和库区蓄水后平湖的碧波荡漾。(冉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