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红色旅游

涪陵老区有座刘家庄园

发布时间: [2024-12-23 10:37:16]

周末,迎着寒风,我们来到长江边的涪陵革命老区的义和镇,参观了一座古建筑——刘家庄园。

沿着长江边的乡村公路前行,我们穿过了竹木掩映、荫翳蔽日的长防林带后,眼前便豁然开朗,只见星罗棋布的农家小院镶嵌在层层梯田之中,这样的景致,让人心旷神怡。

 

                 中西合璧的刘家庄园宏伟壮观

 

大约半个小时以后, 一幢高大的建筑赫然矗立在长江边上的刘家湾。这是一幢青砖灰瓦中西合璧的城堡式方形建筑,高大约15米,长大约30米,宽大约20米;楼房四周有围墙,围墙高约3米;院大门围墙全由青砖砌成,白石灰粉墙,设计精巧,造型别致。院大门两肩上的围墙各由二道对称弧相连,在正中结成一个尖顶。尖顶下是书有“刘家大院”四字,门联朱色阳刻“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八个红色大字。

进入院门是一个小院,西围墙边的花圃里种有奇花异草,围墙跟处有一棵大黄桷树,耳房大门向西,门楣墙上书“大地阳春”四个天蓝色大字。绕过耳房就到大院,院内主楼前有花坛鱼池,花草藤树俯仰生姿,芳香四溢;池塘内鱼戏莲叶,妙趣横生。

雄壮的主楼正面墙体呈“凹”字形,好像一座古城楼。凹处是阶檐,阶檐宽约2米;主楼墙体主要由青砖砌成,离地面约2米全由大条石砌成,看上去十分坚固;大门门楣和所有窗楣上都有线条优美的弧形装饰,各个弧形内的浮雕雕花不同,寓意丰富;每个窗子旁都有个作了伪装修饰的射击孔;主楼大门厚重坚实,两扇大门用厚铁皮包裹,门框门楣都由整块大长条石砌成,坚不可摧。整个建筑就是一座坚实的城堡,既古朴又洋气,堪称中西合璧。

刘家庄园建成于民国初期,总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庄园以中西合璧式主楼为中心,四周以土石夯筑围墙围合,整座庄园设三道防线,是三峡地区楼寨合一的防御型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庄园主楼二楼一底共30间房,像一座防御功能极强的城堡,射击孔达19个之多。

刘家庄园第一代主人刘作勤是前清秀才,走街窜村做小买卖搞贩运发家致富,始建庄园,几十名工匠先后修建了十几年才完工。

我们知道,刘作勤家有个儿子叫刘庶凝,远在美国,是位著名诗人,他们一家先后回家乡涪陵探望过三次,每次必到刘家庄园呆上半天。

 

刘家庄园诞生了著名诗人刘庶凝

 

刘庶凝就是那位美籍华人诗人《还乡梦》的作者,他的散文《还乡梦自序》曾经选作初中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当年,我就是通过读了这篇文章知晓他的。他在该文中只是提到阔别35年后第一次返乡时,“投宿在我祖先耕耘过的镇安场,那里地近刘家湾……”

一个蜚声海内外的诗人曾经出生于此,成长于斯!他的根在这里!这里就是诗人刘庶凝一生魂牵梦绕的故乡!

刘庶凝,1924年3月16日生在刘家庄园,他祖父是前清科举出身,父亲刘作勤家是画荷花和山水的隐士。刘庶凝早年就读于复旦大学,接触到新的思潮,引起对写作的兴趣。他扮演过曹禺的《雷雨》里面的周冲,他把自己比作巴金的《家》中的觉慧,梦想冲出封建家庭获得自由。

抗日战争时,刘庶凝参加了前往印度的远征军,后入南京金陵大学主修国文;但他很快便厌倦了那刻板的大学生活,不顾家庭的反对踏上了海船。在那风雨飘摇的小岛台湾教了几年初中的国文。1952年,又只身远渡重洋去到旧金山,在美国各大都市里,他当过报贩,洗过盘碗,推过炭车,做过司机和看门人,他这样挣扎了十几年,半工半读,终于拿下了英国文学博士学位等几个学位,在几所大学里任职,发表过几百首诗。再后居美国旧金山,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终身教授直至退休。他曾获得1982年美国政府颁发的全国性的文艺创作的最高奖励金,被称为“第三世界最优秀的诗人”。

  伫立在长江边的刘家庄园,我们不由得回想起了刘庶凝在《还乡梦自序》一文中写道:“在我侨居海外的岁月中,虽有妻女的言笑,虽有异国友朋真诚的情谊,但在我灵魂的深处,有一扇开向祖国的小窗——我看得见故乡的朝晖夕阳,长江上点点归帆,也看得见门前慈母的眼泪……”

长期以来,刘庶凝先生把自己多年以来的爱国思乡情结诉诸笔端,倾述自己幽幽的思乡离愁,表达自己殷殷的赤子之心,啼血而就了一部中英文对照的诗集《还乡梦》,殷殷赤子之心拳拳爱国之情恣肆洋溢、感人肺腑!

 

刘家庄园是他永远的乡愁

 

刘庶凝先生多次回国,应邀在各地知名大学讲学。他竭尽其能,启迪鸿蒙,传递能量,感染熏陶了一批批青年才俊。1990年,1997年,2001年,2007年等年份先后在成渝两地大学、北师大、海大等多所大学讲学,游历祖国名山大川,拜会旧友新朋,交流学术经验。也曾先后两次回母校涪陵五中探望,激励学弟学妹。退休以后,虽然年事已高,但是精神矍铄,每天练瑜伽,摄影、读书、写诗。

2001年前那个秋菊依然绽放的季节,刘庶凝欣然携妻女专程赶回家乡涪陵省亲。刘庶凝的小女儿刘诗源曾回忆:“我们第一次看到爸爸经常提起的祖屋,也就是刘家庄园,的确很气派和壮观,父亲在庄园里里外外转了个遍。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在刘家庄园对面的蔺市老街,偶遇到一个白毛发苍的老太太,她竟然一眼就认出父亲是刘家庄园的人,当时我父亲顿时泪流满面,我把这些激动人心的场景全都拍了下来……”刘诗源说回到美国后,学校将她拍摄的刘家庄园的短片推荐到学校剧院播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6年5月,美国著名诗人刘庶凝老人第三次回到家乡。并配合女儿组织了一个19人的摄制队,回国拍家乡。 2001年回国后,“两个女儿要为家乡做点事的愿望经过5年的准备,终于在2006年付诸行动。”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老人这次带来了由身为好莱坞著名制片人的大女儿和身为好莱坞著名摄像师的大女婿组成的19人摄制队,准备在家乡祖屋内拍摄一部短剧,并请来美国的牙医、教师等义工朋友,将为家乡父老提供免费帮助。为解乡愁,此次还乡一家人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周密的安排。

刘庶凝先生所做的一切,真可谓殷殷赤子情,拳拳中国心!

  遗憾的是,2013年11月,诗人刘庶凝老人被发现患有胰腺癌,经与家人商量,决定不治疗。在家人陪同下,拿起陪伴他大半生的相机,在南佛罗里达和华盛顿湿地,他拍摄了生命最后的摄影作品。2014年3月16日,刘庶凝在90岁生日当天,在睡梦中辞世。90年前的3月16日,正是他在中国涪陵刘家湾出生的日子。”

如今,刘家庄园已成为了重庆市级文物,政府再次对它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到此的游人已越来越多。

涪陵革命老区的刘家庄园依然年轻,依然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