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人物

城口老区78岁"老书记" 张升朝为民服务的快乐生活

发布时间: [2011-07-07 15:31:07]

张升朝接受华龙网记者采访。

    虽然已从乡党委书记位置上退休25年了,重庆城口县厚坪乡的乡亲们还是亲切的叫他张书记,还是有了困难就会习惯性地到他家找他帮忙,因为他总会有求必应。他叫张升朝,今年78岁,在厚坪乡当了一辈子的党委书记,闲不住的他,一退休就加入到城口县的老区建设促进会(后简称老促会),继续为乡亲们的事到处奔走。

    他让38户高山村民第一次用上了电

    2006年除夕,厚坪乡小堰村的38户人家第一次通上了电,过上了他们自解放以来的第一个灯火通明的除夕夜,也第一次看上了春节联欢晚会。村民都说,要不是张书记,他们还得过点松油灯、打火把的日子,不知哪年哪月才能用上电。

    从厚坪乡党委书记任上退休后,张升朝的心里一直有个没解开的疙瘩:全乡8个村7个都通上了电,唯有地处高山地区的小堰村自解放以来一直没有用上电。“有家长找到我说,孩子们走完亲戚都不愿意回家,因为亲戚家有电视可以看。”张升朝告诉记者,听到有家长这样说的时候他觉得很心酸,也有些内疚,在任时没解决的问题,退休后说什么都得把它解决了。

    张升朝告诉记者,小堰村情况特殊,人口少不说,村民居住得也很分散,一直达不到国家通电标准,尽管情况特殊,但小堰村的村民也需要生活,村里孩子们晚上也和其他孩子一样需要做作业复习功课,没有电怎么行?于是,张升朝开始到处奔波,通过多方努力,终于在2006年从县水电局拉来了30万元资金,历时两个月为小堰村的村民通上了电。“现在小堰村的村民也和乡里头一样有电灯,有电视,我心头的疙瘩也解开了。”张升朝说。

    76岁扛起锄头去修路

    2009年的7月,正是厚坪乡一年最热的时候,76岁的张升朝把厚坪乡的其他4位老促会会员动员到一起,5个平均年龄在65岁的老头子每天都扛着一把锄头,早出晚归从乡场口出发到乡场尾去修路,成了厚坪乡那个夏天最靓丽的风景线。

    “乡里面财政紧拿不出钱来修路,我们就自己修嘛,反正几个老头子身体也还硬朗,不怕事。”说起2009年修路的事,张升朝得意地笑了起来,他告诉记者,其实他心里面很清楚光靠几个老头子路是不可能修得起来的,但他心头有把算盘,就是要让乡里的年轻人看不过去了自愿加入进来一起修路。

    果然如张升朝所料,村里的年轻人看着5个老头每天扛着锄头早出晚归的修路,都开始慢慢加入到修路的行列中来,到最后,几乎乡里的青壮年劳力都加入了进来,不但如此,5个老头修路的事传到了县上,感动了许多人,县里专门拨款1.8万元对厚坪乡的出乡通道进行硬化。现在,无论天晴下雨,厚坪乡进出的车辆都能畅通无阻了。

    联系10万资金给读书娃儿修桥

    厚坪乡共有两个小学,但都集中在乡场镇上,乡里的所有适龄儿童都只能到场镇上读书。但对于庙坪村和白鹤村孩子来说,特别困难,因为横亘在乡上和村头之间的小河上没有桥,无论冬夏,他们都必须脱了鞋赤脚淌过河,夏天怕山洪,冬天怕刺骨。

    “庙坪、白鹤到乡上读书的娃儿最多,都是小学生,娃娃太小了看起造孽。”张升朝说,2006年夏天,一群庙坪村的小学生在过河的时候被上游突然冲来的一股水流冲倒了,其中5个孩子冲了一丈多远才被村民救起,但有一个孩子却被大水冲走,活活淹死了。张升朝说,看到被淹死的孩子的家长在河边哭得死去活来,他连夜把申请资金修桥的报告写好,第二天一大早就把材料送到县老促会,请协会里的会员帮忙联系修桥的资金。

    经过多方努力,张升朝通过县老促会联系到了10万元资金为孩子们修桥。2008年,桥修通了,不仅孩子们上学放学不用再淌水过河上学,庙坪村、白鹤村的村民们也能家自家种的菜运出去卖了,生活越过越好。

    1360元退休金全部交党费

    “7月1日是建党90周年纪念日,我把这个月的退休工资1360多元全部交了党费了。”当记者问起这位老人是怎样过建党节的时候,张升朝憨憨的一笑,说,能做的就是把为数不多的退休金交了党费,希望能用来给乡亲们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当记者提出要看看他近些年获得的奖状时,张升朝摸索了半天,从里屋提出一个沾满灰尘的红色背心袋往桌上一放,说:“你看吧,我这辈子得的奖都在这里的。”张升朝说,奖状对他来说不过就是一张纸,他在意的是实实在在为乡亲们办的事能有个踏实的着落,所以这些奖状他全都交给老伴放起来,从不过问,但唯有一只钢笔他一直留在身边。

    “这支钢笔是我到北京领奖时发给我的,周总理还亲自接见了我们,并对我们说不要忘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张升朝说,这支钢笔已经跟随了他五十多年,是1960年他被评为“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时所获得的纪念品,之所以破例留在身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要提醒自己永远不要忘了周总理的话。“我是个老党员,我一直记着周总理的话,乘我还能动,能为乡亲们做多少是多少吧。”张升朝说。(华龙网实习记者万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