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人物

刘和琼:构建幸福家园

发布时间: [2011-11-07 13:49:28]

 

刘和琼(左)为顾客试衣

 

给养父送烧腊 每3天回一次老家——两头忙仍借钱开店


  编者按:《黔江通讯》、《川东南报》、《黔江日报》、《武陵都市报》……20余年间,本报一路改版升级。对新闻事业的不懈追求,让我们永不止步,一路前行。


  冉隆泽、岑维华、孙维亮、钱书远、唐应坤、石元英、刘昌福、雷冬香、郑书明、倪冬艳、刘红廷、高玄书……20余年间,本报推出了不少享誉全市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他们身上闪耀着永不褪色的人性之光,照亮了一方水土,同时也照亮了不少人的心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大会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为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回顾英雄模范足迹,彰显时代强音,本报特从起本期起推出“回访英模 追寻感动”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现在的日子虽然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早晚都能给爸爸和女儿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之家的。”刘和琼说。


  4日,在黔江区腾龙苑一家服装店内,记者见到了这个用情意感动每个人的重庆“十大孝顺女儿”、黔江区“十佳孝星”刘和琼。这个26岁的女人,用她自己的言行举止,告诉了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用青春挑起责任——用情意孝顺养父


  刘和琼是黔江区水田乡大塘村1组人。都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在旁人看来,刘和琼就是一根苦命的小草。她从小被亲生父母抛弃,因为养父母的收养,得以长大成人。10岁时,养母离世,她从此与养父刘祖怀相依为命。11岁,因家境贫困,她被迫辍学。13岁,来到黔江城里打工,帮别人带孩子,她已饱尝了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彼时,她每个月只有50元的工资,却不忘孝敬她的养父。结婚生子后,她并没有跟着丈夫远走高飞,那颗感恩的心,依旧牵挂着家里年老的养父。丈夫不理解她,她选择了离婚。从此,女儿、养父成了她生命的全部。


  在别人眼中,她的养父嗜酒如命、神情恍忽,对女儿时常故意刁难。不过,刘和琼却回报以感恩:养父外面欠钱了,用自己赚的钱还;养父在外面喝酒醉了,求人帮忙背他回家;养父家揭不开锅了,哪怕在城里打工,也要天天往家里跑,只为给父亲送吃的。哪怕半夜还在回家的路上,冒着风雨,她也无怨无悔。乡邻们都说,亲生的子女都不一定能做到这样,更何况是养女,刘祖怀实在太幸福了。


  2010年4月,本报《12年悉心服侍养父孝感天 拳拳孝心感动乡邻》一文见报后,刘和琼的故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重庆电视台《重庆发现》栏目、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真实》栏目、《重庆晚报》等媒体相继来到刘和琼老家,感受了她这20多年来的辛酸和真情。2011年,刘和琼被评为重庆“十大孝顺女儿”、黔江区“十佳孝星”。


自主创业建家园——父亲女儿两头忙


  记者在服装店内见到刘和琼时,她刚从老家大塘村回来。记者问她回去干什么,旁边的人帮她回答说:“她是回去看老汉(爸爸)了噻。”


  虽然与养父隔着遥远距离,虽然要照顾女儿,但刘和琼心里最牵挂的,是养父刘祖怀。


  记者4日上午给刘和琼打电话时,她正从老家往城里赶。见到她时,她正在服装店里招呼客人。“爸爸没吃的了,今天上午坐车送吃的回去了。爸爸年老了,没人照顾饮食起居,得经常回家看看,送些吃的。”刘和琼笑着说,她买了养父最爱吃的牛肉、白菜、烧腊。“都是熟食,让他自己热了吃,不然他不会煮。”


  在服装店里,刘和琼总是一脸笑意。热心真诚的服务态度,为她赢得了不少回头客。“我想,心心相印,才能换来更多的朋友。”刘和琼说,现在差不多3天左右,她就会回家看一次养父,带吃的回去,周末则要去看女儿。“虽然两头忙,但是忙起来,才能让我有成就感。”她说。


  据介绍,服装店是刘和琼半年前借钱开的。“我想着自己开店,有经济来源,这样才能多挣钱,早点实现我的梦想。”刘和琼的梦想,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父亲、女儿一个温暖、属于自己的家。


  “女儿现在郁山小学读一年级,特别懂事,每当我要去看她外公的时候,她都很听话,还叫我把外公照顾好。”说到这里时,内心觉得没给女儿太多母爱的刘和琼哭了。虽然服装店生意还不错,但是以她目前的收益,相对整个家庭的支出,仍然是车水杯薪。尽管如此,对生活一向积极乐观的她,仍然选择了勇敢面对、勇敢承担应有的责任。“她永远是我的爸爸,是我一生的牵挂。我宁可让他成为我的负担,也不能让他孤苦无依,成为社会的负担。”


记者心声:她感动了我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几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刘和琼那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记者。


  感动的,不止一人。伍朝霞,是采访刘和琼的第一人。她告诉记者,刘和琼带给她最多的,只有“感动”两个字。


  “我是通过朋友才认识刘和琼的,当时我的朋友也是被刘和琼的事迹感动了,觉得这样的好人应该得到社会的帮助,所以介绍给了我,双方才取得了联系。”伍朝霞说,第一次采访刘和琼时,她就觉得两人很投缘。交谈之间,更是深刻体会到了刘和琼生活的不容易。“我们聊得很投入,聊着她生活的全部,我最深的感触,就是感动。她的不容易,见证了她的坚强、勇敢,甚至她已经超越了一般人。相比之下,让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也明白了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那次采访之后,两人便成了好朋友,时不时的心灵交谈,也让伍朝霞更了解了刘和琼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