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人物

两兄弟初尝红高粱“甜头”

发布时间: [2011-11-07 14:01:04]

 今年成立农业开发公司,明年邀村民土地入股分红

  本报记者 冉伟男文/图

成熟的红高粱挂满枝头。.jpg

  10月17日下午,经过近1小时的颠簸,记者与任勇抵达海拔近1400米的炭山盖。一小块尚未采收的红高粱在山风中摇曳。

  这是任勇与表弟冉迎春今年合伙种植的红高粱,预计可以赚三四万元。明年,他们将大幅扩大种植规模,因为他们的红高粱不愁销路。

  “冉迎春是公司的法人,我则负责一些协调工作。”任勇说,他们已经成立了酉阳县严家盖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两兄弟合伙成立农业开发公司

  冉迎春是铜鼓乡兴隆村人,19岁卫校毕业后,就到外边的一些大型工厂当厂医,之后又回家当乡村医生。但是,他觉得自己还是要创业,增加收入。

  今年3月,他与做过多年生意的表哥任勇一起,成立了酉阳县严家盖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并确定种植红高粱。

  地从哪里来?两兄弟将情况反映给铜鼓乡政府后,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最终,选定了海拔较高的炭山盖,将兴隆村撂荒的400亩集体用地租了下来。

  “选地、征地、技术指导、找销路这些事,得到了县农委和铜鼓乡政府的大力支持,要不然,红高粱就种不成了。”两兄弟如是说。

  扩大规模,邀村民土地入股分红

  在小坝全民创业园,两兄弟的公司厂房正在修建,采收下来的部分红高粱也在这里翻晒。

  “今年收了约30吨红高粱,除去各种成本,可以赚三四万元。”冉迎春说,因为是第一次种植,经验不足,没有做好防止野猪和鸟儿侵袭的准备,损失了不少红高粱。“明年红高粱成熟期,我们要请专人住在高粱地里,防止野猪和鸟儿来糟踏。”

  冉迎春说,他们的红高粱是销往贵州一家专门为茅台酒收购原料的公司,销路不愁。明年,他们还将顺着炭山盖顶往山坡下扩大种植面积,预计将扩出上千亩土地。

  “这里的土地都是村民们撂荒多年的,我们将自己出力出资开辟出来。”冉迎春和任勇的打算是,与村民们采取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开发、种植,在带动更多农户增收的同时,壮大自己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