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人物

农民工李绍华 返乡创业办鞋厂

发布时间: [2011-11-07 14:12:11]

中国彭水网 (记者 廖望光 文/图)今年4月份,在外打工的太原乡李绍华、梁立兵两位青年回到家乡后,合伙创办起鞋厂,不仅实现家门口创业,还带动当地45位农民就业。

     打工篇: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今年32岁的李绍华是太原乡花园村3组人,因家庭贫困,1996年初中刚毕业年近14岁便只身前往新疆,开始了打工生涯,成为家乡最早一批农民工中的普通一员。

    初入社会,一切从零开始。李绍华告诉记者:“当时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要踏实肯干,最初从事家政服务,做一些保洁之类的简单活动,一个月工资200元左右。”

    万事开头难。第二年,李绍华与家乡人一起南下到东莞某鞋厂,路是自己选择的,决定李绍华的人生由此开始,他在鞋厂一干就是十多个年头,直到现在。

    在东莞期间,李绍华从最基础的普通员工入手,勤奋踏实和聪明好学,9年时间先后完成仓库管理员、实习班长、班长、组长、副课长、课长等角色演变。工资也一次比一次上升,从起初300元到后来2000元。

员工工作缩影。

    李绍华说:“重要的让我熟悉鞋厂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方法,为我以后‘单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人逢喜事精神爽,李绍华工作越来越进入状态。2000年10月,李绍华与同在东莞鞋厂打工的同村姑娘罗昭鲜走进婚姻殿堂。有娇妻陪伴,此时李绍华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同时他在琢磨:“光是现在这个成绩,还不满足,深感技术严重缺乏,与其他技术员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于是,李绍华自费6000元参加为期3个月的开版模型培训。

    通过培训,李绍华信心倍增,不久当上了组长。从2001年到2005年,李绍华收入与角色转变成正比,期间又喜得一千金,干脆让妻子不上班在家好好照顾小孩。

    打工不是长留之地,这对现在有技术、有经验、有思想的李绍华来说,当然有他的想法。说干就干,想好了就做。2005年3月,年仅26岁的李绍华与其老表合伙在东莞办起了鞋底加工厂,同样招收来自各地工人,最多的时候有90余名工人。

李绍华(左)与厂长研究订单工序。

    由“打工仔”摇身一变成“小老板”,身份的大转变让周围熟悉他的人羡慕不已。他先前学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得到充分的运用,此后订单不断,让他尝到初次创业的甜头。2008年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同样给李绍华重重一击,因18万元货款无法收回,第一次创业以失败结束。

    当记者问首次创业失败,有什么感受时,李绍华很坦然的说:“当时的确很无奈,一听到台湾老板跑了,立即开车追到台湾公司驻东莞总部,看到很多人在哪里,知道这下完了!”“不过,这期间我最大的财富是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也验证了我之前学到的技术是可以的,比单纯打工要好多了。”

     创业篇:驾轻就熟返乡办厂

    金融危机爆发后,东莞不少公司、工厂破产倒闭,李绍华也没例外。

    2010年初,李绍华和妻子决定,再次踏入东莞创业。这次不是合伙,他把第一次创业所赚的十几万全部用于投资鞋面加工厂,专做鞋面。据李绍华介绍,当时加工鞋面比鞋底好接单,此时工人有30余人,不过当地房租高,工人压力大,员工流失严重,招工难是个主要问题,最少13人。货源不缺,多数是订单接了,人手不够只好退回去。

    招不到工人,没有人干事,这可把李绍华和罗昭鲜急坏了,真正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可怎么办呢?两口子私底下没少反思。

    恰此时,李绍华无意中听到彭水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好消息,当了解到返乡创业有很多优惠政策、太原乡党委政府也热烈欢迎时,李绍华心动了。

罗昭鲜指导员工如何进行质量检查。

    2011年3月,李绍华关掉东莞加工生产线,将加工设备往老家运输。4月,“太原鞋厂”正式在太原乡场上开工上线,专做女装鞋面。

    “招工一点不难,开工第一天前来报名的就有30余人。”李绍华介绍,考虑才开始上线,最先建一个生产流水线,慢慢再扩大规模,所以首批招了20名当地居民。目前,太原鞋厂现有工人45人,又增添一条流水生产线。

    太原乡长冉海洋告诉记者:“太原鞋厂是今年我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又一看点,我们欢迎更多的家乡人回乡创业。”

    得知太原乡有鞋厂的消息,记者还将信将疑,是否属实、规模怎样,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前往探视了“太原鞋厂”。

    场地租用居民楼3层,一楼、二楼为生产车间,二楼设有集体伙食团,三楼是李绍华一家人和部分工人宿舍。场地虽小,但针车机、修边机等设备依墙而设,中间大桌上整齐摆放的鞋面材料,针车、手工、品检分区首尾相连,工人操作井然有序。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李绍华将东莞学到的管理方法合理拷贝到他的创业中,责任明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鞋厂设总经理、副经理、厂长、车间主任各1人,班长2人,李绍华任总经理,负责对外业务,车间主任罗昭鲜负责基础方面。办公室2张桌子6把椅子,墙壁上的悬挂各自职责说明,办公桌上记录着每天员工的考勤登记表。

班长查看针车流程是否合格。

    李绍华介绍,石柱、丰都和本县太原、普子、平安、龙射等地都有人前来应聘,因资金缺口和场地限制,只有择优录取,年内计划增加员工60人以上。外包业务还可带动太原乡300多人就业。鞋厂今年产量突破10万双,产值55万。截至10月底,已完成产量8万余双,产值41万。预计明年工人增至100人,产量达到30万双,产值突破100万元。

    10月初,重庆金田鞋业有限公司考察太原鞋厂,并就进一步合作进行了交流。据悉,该公司专门从事高档女鞋的生产研发与销售,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市场。

    据李绍华介绍,大家亲眼看到“老外”出现在我们山区,都感到鼓舞和欣慰,接下来,太原鞋厂将着手厂房、机器设备增添,力争多拿几个像金田鞋业那样的大公司进行长期合作,还着手批量生产制作棉鞋、凉鞋等成品鞋出口。

    采访中,李绍华的电话不断,都是客商打来找他订货的,他不得不歉意地中断采访。“明天17000双订单到,今天货已发出。”李绍华对在旁边的厂长说。

品检员认真检查每件鞋面半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