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共富经•责任民企
参评企业:重庆周君记火锅食品有限公司
共富秘诀: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共富。
华龙网11月8日8时讯(记者 谭亚) 要实现“两翼”农户万元增收,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农工商一体化,从实践上看,是一条可行之路。近日,重庆市总商会副会长单位——周君记火锅食品有限公司报名参评了“缩差共富、同心同行——首届重庆‘同心奖’•十大责任民企”。周君记采用订单农业的模式,到“两翼”地区建基地,从而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已带动8000农户走上共同富裕道路,户均增收1.2万元。
龙头企业建基地促共富
到适宜原材料种植的“两翼”地区建基地,既能控制原材料质量,还能带动“两翼”农户增收,几年前,周君记就带动到“两翼”地区建基地,促进当地农户增收。
“目前看来,这项工作进展顺利,去年,带动了库区3000户农户实现增收3900万元,当年就完成万元增收工程任务。”周君记副总经理任进接受华龙网记者采访时说,周君记是一家以生产火锅底料、免烧菜系列佐料为主的餐饮食品企业,把原材料基地“搬”到“两翼”地区后,在促成共富的同时,也有利于对原材料进行把关。
据介绍,该企业在石柱县投资1000万元,建起无公害原料种植基地和原料加工基地。其中,辣椒3000亩,花椒800亩,生姜、大蒜各500亩,胡豆1000亩,具备年产豆瓣3000吨,泡辣椒2000吨,各种粗加工原料5000吨的生产能力。
“石柱基地能够保证为我公司提供优质、无公害火锅底料、调料的农副产品原材料。”任进说,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企业有力地践行了责任民企的义务,探索出一条缩差共富的路子。
8000农户户均增收上万元
到农村“承包”土地建原材料基地,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单位,号召当地农户种植企业所需原材料,公司负责定价收购,农户种植出来的农产品不愁销路……周君记用“订单农业”的方式,让农户成功转型成“产业工人”,实现增收共富。
任进举了一个例子, “一亩水稻最多管1000块钱,种辣椒就不同了,每亩至少都能卖3000多元。”去年,石柱县椒农向某种了4亩辣椒,总共卖了13000多元,除去肥料钱, 去年4亩地的纯收入是1万元。“这样算下来,种辣椒的收益是种水稻的三倍左右。”
如果是种玉米,收入就更低了。任进告诉记者,一亩地最多产800块钱的包谷,比起投入的劳务和收入,远远不划算。记者还了解到,为了更大程度地惠及农户,实现缩差共富,在龙头企业建基地的地区,当地政府还出钱帮农户承担了辣椒种苗和地膜的钱,农户只需垫付每亩地100多元的肥料钱就够了。
截至目前,周君记已累计带动8000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