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人物

赵燕钦:小小花菇开辟致富新路

发布时间: [2012-02-20 10:47:18]

    中国彭水网(记者 陈兴盛 文/图)新年刚过,靛水街道朝阳村2组返乡农民工赵燕钦就忙着选址、备料,着手准备大棚扩建工作。

    今年27岁的赵燕钦种植花菇才一年,就创下产值高达20多万元,良好的收益让他干劲十足。

    1998年,年仅16岁的赵燕钦随着民工流前往北京等地打工做建筑、做木工,一做就是十来年。一年5万元收入还算不错,但是他心里总觉得长期在外面漂泊打工不是个事,却又苦于在家乡没有好的发展项目。

    “我家小孩今年6岁,原先一直跟我们在外面一起生活,现在该上小学读书了,家中老人也需要照顾。”赵燕钦说。2011年春节回家,他得知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支持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在家乡就业创业。经过一番了解调查,他选定了种植县内少有的食用菌种植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随后,他又花了2个月的时间,到福建一家香菇种植场学习种植技术,并选定花菇品种。在引种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建起了600平米的大棚。2011年10月,为了自己的事业有更好的发展,赵燕钦还在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成立了彭水县燕钦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赵燕钦正在出售刚刚采摘的新鲜花菇。

    据悉,种植花菇需要做孢子,其程序就是将杂材碾成粉状碎木,按比例掺入麦麸,装袋,蒸熟,下种,再需要两个月的走丝就可以上架了。像这样一个孢子需要3斤杂材、0.3斤麦麸,这些材料都是在当地就地解决的,一批就得生产2万个,杂材30吨、麦麸6000斤,一年要生产3批。这些工作他都以每天100元的工资聘请当地的农民来做,每次20人,一次就是10天左右。这样就对当地农户的增收注入了新的血液。

    “花菇的生长周期为3个月,一年能出3—4批,一批花菇孢子2万个,能产出2-3斤花菇。”赵燕钦介绍。“去年我在摸索中生产了2批4万个孢子,采收花菇5万多斤,批发价4-5元/斤,收入20多万元。”

    2011年12月,在县农委的组织下,赵燕钦到重庆市乡镇企业干部学校参加培训学习,提高了自己的种植技术,开阔了视野。

    “我下一步的打算很明确,就是想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还能带动更多的乡亲共同致富。”赵燕钦表示,今年他将再扩建一个600平米的大棚,增加种植品种,并发展周围的农户也来种植食用菌,无偿提供技术培训,并按市场价回收。目前,已有朝阳村2组彭泽远、彭永强等6家农户加入到合作社里,建大棚做孢子,每户规模都在3000个孢子以上。

    》》》》》拓展阅读

    花菇又称菌中之星,因顶面有花纹而得名。它以朵大、菇厚、含水量低、保存期长而享誉菇坛。天气越冷,花菇的产量越高,质量也越好。其品质有着肉厚、细嫩、爽口、味美质纯的特点,被称为是席上佳珍,是现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食用菌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