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人物

辞掉公务员去当农二哥 发展猕猴桃助乡亲增收

发布时间: [2012-03-03 09:40:48]

 

周彬在查看猕猴桃的生长情况

 

  “给猕猴桃苗喷消毒药水,不要以为喷出去的是‘雾’,就把苗子的全身都喷到了,还得细心观察,不能放过一杈一枝,不然会影响来年的增收。修枝是细活,要把老枝、病枝全部修剪掉,还要莫把好枝条伤到了。”昨(2)日,黔江区石家镇石家居委书记、广友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彬,在猕猴桃基地指导社员春管,并作示范。


  “石家镇的猕猴桃能成为农民增收的产业,辞去公务员回家当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周彬立下了汗马功劳。”该镇党委书记陶承永说。


辞掉公务员当农二哥


  “他硬是犯傻。人家是千方百计地想考公务员,他却辞掉公务员来当农二哥。”记者在石家居委采访,村民说到周彬当初的举动,仍觉得是“令人费解”。


  石家镇是个高山镇,山峦逶迤,交通不便,村民生活困难。周彬父母省吃俭用供送周彬读书,他也发奋学习,并端上了公务员的“铁饭碗”,担任过原舟白乡、中塘乡党委副书记。


  2002年,周彬出人意料地辞掉公务员,成了一名在北京打工的农民工,气得父亲有好几天吃不下饭。


  2005年,周彬怀揣打工挣来的一百多万元回到家乡,流转五百多亩撂荒地,办起了猕猴桃基地,带动农民发展增收产业。“我辞掉公务员,就是想为村民做一点事。”周彬说。

 

建合作社助农户增收


  “我觉得一个人赚钱只是富一个人,要更多人的赚钱才能富大家。”周彬说,他在建猕猴桃基地的同时,还动员村民发展猕猴桃,并组建了广友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自任理事长,把种植猕猴桃的村民纳为社员。社员种植的猕猴桃由合作社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经过周彬的游说,全社区有87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种植猕猴桃900多亩,使基地面积达到了1400多亩。


  2009年,猕猴桃投产后,周彬利用自己在北京打工时认识的朋友,将猕猴桃销到了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等大都市,并打造成了“订单产业”。从2010年起,基地的猕猴桃都是在年前就与销售商签好了订单,社员只需按订单生产,不用为销售发愁。


  2011年,基地猕猴桃销售收入达到270多万元,但仍没满足客户的需求,有17吨的订单没有完成。“我的20亩猕猴桃卖了13万元。”村民张世归说,87户村民家家都实现了万元增收,户户都购买了电视、洗衣机等家电,还有7户村民新修了小楼房。


要让更多的村民致富


  “受周彬猕猴桃基地的辐射,全镇猕猴桃面积已达3000多亩,成了农民增收的一大产业。”陶承永说,周彬在建好基地的同时,还义务指导镇里的猕猴桃生产和帮助销售,并把当地的土鸡蛋、土鸡、板栗等农产品也纳入销售范围,让土特产都走上大都市的餐桌,让村民实现了增收。


  去年底,在居委换届选举中,44岁的周彬当选为社区党支部书记。他欣然上任,拿出10万元,将石家猕猴桃注册了4个马德里商标和5个国内英文商标,其中“广友”牌猕猴桃已得到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已申报重庆市著名商标。“把猕猴桃的‘蛋糕’做大,让村民实现增收,就是我当居委书记对村民的承诺。”周彬说,今年,全镇猕猴桃产值将达到1200多万元,其中基地猕猴桃产值将达到400万元。


  记者采访时,周彬正在与上海、广州、重庆的客商洽谈猕猴桃订单事宜。之前,他已与北京一水果商签订了100多万元的猕猴桃订单。“虽然我失去了铁饭碗,但我为村民找到了一条能致富的产业。因此,我不后悔!”周彬说。图为周彬在查看猕猴桃的长势。


  (首席记者  杨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