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彭水网(记者 周青松 彭 微/文 周青松/图)在善感乡石盆村,说起董永弟与董长远两位退休老干部,没有一位村民不竖起大拇指,大家都一致称赞他们是“退而不休的好干部!”
退休当起小村官
2000年12月,53岁的董永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到家乡主动请缨担任善感乡石盆村党支部书记。
在平常人眼里,作为原区国土站副处级的退休干部,每月近3000元的退休金,生活无忧无虑,可以像大多数老年人一样,种种花草、写字下棋。
当他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遭到了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周围的邻居也是议论纷纷,“都一大把年纪了,一个穷山村当村支书,老董是不是疯了?”
董永弟与董长远两位退休老干部在地里拔除野草。
“村里因为穷,有能力的人都到外去挣钱,没得人管理,村级“两委”班子不健全,党组织活动、村级管理和运行受到了较大影响,各项工作停滞不前。”董永弟讲述了当时的初衷,“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从家乡走出来并长期从事农业工作的干部,自己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凭着自己对农业工作的熟悉、更凭着对乡亲的深厚感情,我十分希望能为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贡献余热,为全体村民服务,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干事业的董永弟
石盆村辖5个行政组,人口1437人,耕地面积6000多亩,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西瓜以及种植粮食。
上任伊始,董永弟在对石盆村村情进行了认真调研后,总结出村子里现实存在的“三难”问题:“两委”班子不健全,带领群众推动经济发展难;村民行路难;农民收入低,致富增收难。
面对“三难”他认真思考,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确定了对策:建立一个坚强的“两委”班子,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克服畏难情绪,凝心聚力谋求发展;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以自己的行动求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找准出路,助推群众增收。
董永弟在积极争取乡党委支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迅速组建了一个团结、务实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两委”班子,为搞好村的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通过到贵州省梅潭县田家沟考察,结合本村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董永弟提出了大力发展油茶产业。2010年10月就组建油茶生产领导小组,董永弟推荐有技术的董长远担任组长,他自己担任常务副组长,深入各家各户作解释,苦口婆心地动员当地村民流转土地2000亩,目前,油茶基地日益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的示范基地。
闲不住的董长远
今年70高龄的董长远是原粮食局议购议销公司经理,自从2000年退休后与老伴一起回到家乡善感乡石盆村过起了悠闲的农家生活。
一向闲不下来的董长远在看到家乡穷苦的面貌后就静不下心了,搞点什么产业带领村民一起致富成为了他的一块心病。
在考查了无数种产业之后,董长远把目光瞄向了油茶产业。“这里原来是栽的茶叶,因为管理不善,村民没有找到钱,就重新栽种了梨树,结果因为不懂技术又亏损了,村民一气之下就砍了梨树,这块地就一直空了下来。”董长远望着长势良好的油茶地高兴地对记者说道。“这块地空下来之后一直荒起,我也是偶然看到地里野生了很多油茶树,并且还长得很好,就在想这块地应该是很适合种植油茶,是不是我们也来发展油茶带领村民致富?”心动不如行动,想到之后,董长远立即找来同是退休老干部的董永弟商量,在2010年10月组建了油茶生产领导小组,由他担任组长,并发动当地村民一起种植油茶。
现在的董长远,每天都会到油茶基地来转转,主动帮助村民干点农活。“我一天没得撒子事情干得,闲都闲不住,在这里来帮他们做点事情,就当是锻炼了身体了。”董长远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情系农村,情系群众,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这就是两位退休老干部的人生奋斗目标和毕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