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人物

李永言:续写“最可爱的人”

发布时间: [2012-06-18 16:41:48]

 

李永言在已停止收购的烟站做清洁

 

  阅读提示:他85岁了,党龄60年。他叫李永言,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大军入朝作战。在入朝作战的1000多个日子里,李永言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并从普通士兵提升为班长。1952年,李永言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李永言回到家乡参加地方建设,几十年来里总是默默无闻为百姓做好事,被当地人称之为“最可爱的人”。



出生贫寒,历经磨难


  1927年3月,李永言出生在石柱自治县马武镇香溪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童年时的李永言因家庭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辛,9岁那年便给别人做短工,以求填饱肚子。12岁那年,他便独自下地种粮。艰辛困苦的的日子,磨砺了李永言的意志,让他养成了坚韧不拔的品质。但他对生活从未抱怨过,在不知不觉中,李永言度过了24个春秋。

 

热血青年,屡立战功


  1951年4月,24岁的李永言毅然决定弃农从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编解放军第39军117师350团2营炮兵连,后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大军入朝作战。进入朝鲜后,他与战友们一道修建防空洞、地道、战壕等防御工事,克服千难万险,手挖肿了,脚磨破了,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哼,和战友们一起成功建造出一道道坚固的掩体,并因此立下三等功。


  随着抗美援朝战火愈演愈烈,李永言跟随部队来到前线。在战场上,李永言像下山的小老虎,冲锋陷阵、英勇作战,不久便从普通士兵升到副班长、班长,再次荣获三等功,并获全连劳动模范殊荣。1952年12月3日,李永言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春,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白热化,敌军不断开展大规模空袭。“最密集的时候,每天有2000多架次对我军进行轰炸。我是一名炮兵,在一次次反空袭战斗中,我用一枚又一枚82炮弹回击着敌军,打退了敌人多次进功,这一次我又立了三等功。”李永言说。


  1953年7月,朝鲜战争宣告结束。在经过一个月的休整后,李永言所在的39军及38军、40军相继回国并开展学习,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批佩戴军衔的东方雄狮。之后,李永言在部队驻地辽宁熊岳建设海防、营房等工事。1956年8月,李永言响应党的号召,回到家乡参加地方建设。


爱党爱民,有口皆碑


  回到家乡后,李永言先后担任原马武区马武乡供销社职工、马武乡第七大队大队长等职务,在基层默默奉献20余年,但他无时无刻不以共产党员的使命鞭策自己,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就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哪里涨水了,哪里路塌了,哪里起争执了......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为了让群众吃上“干净水”,2005年,李永言筹资出劳带着群众建了一口水池,解决了200余人饮水问题,他也同时成为义务管水员。


  1996年,石柱县烟草公司在宝塘组学堂堡兴建了烤烟收购点,他便主动去当了义务“清洁工”、“管理员”,一干就是10多年。


  “烟点都建到家门口了,卖烟也方便,大家多种点烟多赚点钱,”李永言还四处宣传。协助镇村组干部鼓动烟农发展烤烟,“烟点”停收后,李永言还精心保护着这些财产。


  数十年来,他的脚步遍及乡野,修过路、建过渠、救过灾,参加过多种义务劳动,捐献过多次爱心款,调解过无数民事纠纷,被村民们称为现代“最可爱的人”。


心怀感恩,牢记使命


  年逾八旬的李永言,入党60年来,用默默无闻的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使命。在党的十八大来临之际,尽管他家境贫寒,但他心怀感激之情,拿出多年省吃俭用积攒的1000元钱为党的十八大献礼,向党组织交了特殊党费。在他身上,我们看见的是坚韧,是热情,是榜样,是力量,是作为共产党员闪耀着的无尽光辉。


  “李永言同志是我们支部党性最强的,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对自己严格要求,同时也时常以身作则教育年轻党员,”党员黄明开说,作为一名农村党员能够捐献这么多党费,不是一天两天的决心,而是几十年来对党和群众感情的体现。


  李永言,数千万分之一,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用那朴实无华的默默奉献,续写着“谁是最可爱的人”。

 

(记者 刘良玉 通讯员 马小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