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通讯员 周青松 崔小彬)10月9日,走进彭小琴家,小小的院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来到不染纤尘的卧室,彭小琴招呼我们坐下,58岁的她,脸上始终挂着纯真质朴的笑容,33年照料婆婆的艰难没有消磨掉她对生活的热情和拳拳的孝心。刚过完百岁生日的婆婆张宣英卧床休息,彭小琴叮嘱我们不要过多打扰老人。
精心照顾婆婆三十余载
1979年,25岁的彭小琴为追求真爱从保家镇场上嫁到了彭水县龙射镇大地村,与刘德立结为夫妻,夫妻俩用勤劳双手和67岁母亲一道改善着家庭。1988年,67岁的婆婆意外得了一场病,身子骨更虚了,家里的重活儿基本做不了,有时腰酸背痛起床都困难,白天也只能勉强照顾自己。1996年,84岁的婆婆因一场感冒跌倒后,骨质增生加重卧床不起。1998年,婆婆双目失明。从嫁到夫家起,彭小琴就用她一颗爱心孝敬婆婆。婆婆生病在床,彭小琴更是悉心照料,数十年如一日。
婆婆是个要强的人,特别爱干净。彭小琴怕婆婆长痱子,又怕婆婆身上出汗有异味,她每天坚持亲自给婆婆洗澡。很多时候,婆婆都不好意思的说:“闰女呀,每天照顾我就挺累的了,你不用为了给我洗澡推来推去的,你就用毛巾给我擦擦就行了。”可是彭小琴却说:“那怎么行,用毛巾擦哪有用水冲好啊?这样洗得又干净又凉快。”到了冬天,她就在屋里的升上火给婆婆洗澡。为了不让婆婆冻着,她总是把屋里的火烧得旺旺的。
婆婆有骨质增生,躺久了坐时间长了都会受不了。每次,彭小琴无论有多忙,都不会忘记给婆婆翻身、捶背、揉胳膊、捏腿,天气好的时候还会把婆婆背出去晒晒太阳。
2008年冬,时年96岁高龄的张婆婆,因病不能正常排便,孝顺的儿媳彭小琴,经当地土医生的指点,用自己的双手为母亲排便,一点一点的用手指抠出粪便,这样持续了26天之久。
此后,婆婆仍然不能起床,大小便都需彭小琴护理。吃饭也只能张嘴,需要一口一口的喂。这样每天帮老人喂饭、端屎端尿、背进背出晒太阳又是4年多。
婆婆是她最深的牵挂
当婆婆生病后,彭小琴都主动和丈夫商量怎样让母亲好起来。夫妻俩先后3次决定减少耕地种植,好让彭小琴有时间来照顾婆婆。
婆婆生病卧床不起时,彭小琴深知婆婆的心,悄悄四方借钱存在银行,让后把存折余额给婆婆看,劝说婆婆安心接受治疗。一次,亲戚来家里说漏了嘴,婆媳二人抱头痛哭,眼泪侵透了衣服。为了能更好的照顾婆婆夜起,她在床头牵了一个铃铛,婆婆随时有需要,拉一下铃铛她就醒了。
婆婆双目失明后,彭小琴更加贴心照顾婆婆,偶尔离开婆婆都不会超过3个小时。
2006年9月,彭小琴因患肾病住院,病情严重,必须开刀动手术。住院治疗期间,她再三嘱咐家里人,要细心照顾好老人。自己手术才过2天,在手术伤口还未愈合的情况下,就将药品带回家中治疗,方便照顾婆婆。
彭小琴想方设法让婆婆高兴,不仅从饮食上细心调理,还经常和婆婆聊天讲笑话,尽量让婆婆放松心情。家里的大事小情她都会征求老人的意见,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街坊四邻办事随礼,她都要和婆婆商量着办。张宣英老人逢人便说:“我这儿媳妇比我亲闺女对我还好啊!”
百岁大宴感动乡邻居
今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张婆婆年满100岁。“百岁宴”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左邻右舍的大力帮助,很多十里八乡的亲戚也赶来看望,纷纷祝福张婆婆寿延高,有这么好一个儿媳妇。
张婆婆端坐在柔软的椅子里,逢人就说媳妇好,她最大的希望是小琴也能健康的活到100岁。如果有轮回,她希望还是一家人。
“彭小琴是大地的‘名人’,为我们当地树立了大孝标杆,如果每一个儿媳都和她一样,社会就更加和谐了!”大地村支部书记陈德举说。
“彭小琴无论在什么地方,第一想到的都是她婆婆。那怕是在给他家帮忙,利用间隙,也要回家和她婆婆说几句话,照顾婆婆的生活起居。我们左邻右舍没有一人不夸她!”村民陈恒尧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