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人物

石柱老区返乡大学生做大“小灶”成精酿

发布时间: [2013-08-13 09:41:24]

                 探访石柱老区黄鹤乡返乡创业大学生包洲的白酒情结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谭华祥 通讯员 熊淑平 文/图)提起“马武小灶白酒”,人们就仿佛闻到了它的醇香。在革命老区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鹤乡汪龙村,有一位特别爱酒的小伙子,被“马武小灶白酒”的魅力深深吸引,在心里产生了一个想法——他要把“小灶”的酿造工艺传承下来,打造土家人自己的精酿,将土家酿酒文化发扬光大。716日,笔者见到了这位有“鸿鹄之志”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包洲。

闯荡10年不忘故乡

“我在外闯荡了10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始终想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做点事。”包洲告诉笔者,2001年他从绵阳电大酒店管理系毕业以后,在绵阳市一机关单位上班。然而敢闯敢拼的他却不安于现状,半年后离开了单位,独自一人南下广州。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机会也很多。经过几年的打拼,勤奋好学的他学会了广告制作,自己开了一家规模较大的广告公司。

在外面久了,难免会挂念家中的亲人。2012年上半年回家探亲,他给朋友提起了想回家乡发展事业,可又不知道做什么。朋友听后笑着说:“我们马武的白酒现在很有名气哦,而且市场还不错,要不你回来酿酒吧。”包洲一听,顿时来了兴趣,他在心里暗下决心,过一段时间就回家来酿马武小灶酒。

“门外汉”拜师学艺

决心有了,可对酿酒一窍不通的他,却成了这个行业的“门外汉”。怎么办呢?包洲思前想后,决定先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包洲说,他先后到广州市的多家酒厂拜师学艺。那段时间,他几乎跑遍了广州的所有酒厂,就连一个小小的作坊也不曾放过。他还买了很多关于酿酒的书籍,一有空就扎进书里学习。

技术有了,该回家了。201211月,他卖掉了自己的公司,带着打工10年的积蓄,回到了老家黄鹤乡。

大学生二次创业

回到家后,包洲就“马不停蹄”地到处考察,最后选择从别人手里接手了一家开了多年的酿酒老作坊。随后,他就开始着手改修炉灶、添置设备……

经过4个月的努力,投资40多万元扩建的酒厂终于完工了。可面对一大堆设备,他懵了——自己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脚踏实地干过,这该怎么办呢?

在外闯荡多年的他,想到了高薪吸纳人才的方法。在马武镇,会酿“马武小灶酒”的高手如云。于是,包洲经多方打听,找到了马武镇金鑫村的酿酒高手黄明祥。为表诚意,他还亲自开车到金鑫村去请黄师傅。

厂房有了,师傅也有了。20133月,他的扩建的酒厂正式投产了。他准备注册“马武白酒”的商标,可惜被外地的人注册了。他就拟注册“黄鹤老包家”白酒商标。目前,他已经向相关部门提交了申请,“黄鹤老包家”白酒商标即将落定包洲的酿酒厂。

用诚信铸就品牌

 “我原计划是每个月产酒2万斤,但目前由于投入不够,现在一个月能产1万斤纯粮白酒。”当笔者问到酒厂效益如何时,包洲坦然的说,以20/公斤的计算的话,月销售额在10万元左右。

“当第一缸白酒开始销售时,我一尝,发现不对劲,怎么有一股铁锈味?可这时酒已经批发出去了?我当机立断,一定要把酒收回来,决不能让市民饮用,我宁愿赔钱也决不能砸了我的牌子。”于是,他迅速派人将所有的“问题酒”一一收回。

酒收回后,包洲和他的工人开始查找原因,最后发现是抽酒的水泵有问题,他马上就买来新的抽水泵换了。他说:“要想做一番事业,决不能只考虑赚钱,最关键是要考虑信誉问题。”

谈到今后的打算时,他说首先要拓展市场、扩大生产,先要走通石柱市场,再进军外地市场;要注重白酒的品质,要走窖藏的路子,而且白酒至少要窖藏3个月以上才可以销售,确保酒的醇香。

“听说很多大大小小的酒厂,他们都勾兑白酒。我绝对不会勾兑的,我一定要打造我们土家人自酿的白酒品牌。”包洲决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