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细探重庆市石柱县退役士兵熊文成的漫漫创业路
特约通讯员 谭华祥 通讯员 胥方贵文/图
从重庆市革命老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城区往南宾镇双庆场,顺着蜿蜒的山村公路盘旋而上,约莫15分钟的车程,就到了南宾镇黄鹤村枫相组小星坪。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李树、梨树,郁郁葱葱,一片勃勃生机;果林深处,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更添了几分田园农居的和谐气氛。
盛夏时节,进入果林,隐约听见欢笑声、细语声,三三两两的工人抬着满筐的李子从密林深处走了出来。这个季节正当黑珍珠李子成熟的时候,他们正将李子抬出去运走。
“现在正是黑珍珠李子成熟的季节。”一个高个男子满面笑容从人群中走了过来说,今年这片果林部分已产果,大约会有50万元的收益。
这位四十岁左右侃侃而谈的男子,就是这片果林的主人,小星坪“开心农场”的老板——熊文成。
退役进厂 兵哥哥不幸下岗
带头创业 村支书屡次受挫
家住石柱县南宾镇城东社区的熊文成,1992年入伍,在中国武警部队水电第三部队服役。服役期间,他先后担任副班长、班长、司务长、副排长、代理排长等职。
长期的军营生活,磨砺了他坚毅、果敢的性格。然而,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他的创业之路同样充满着艰辛与曲折,费劲了心血,洒满了汗水。
1997年,熊文成从部队退役回家,在石柱县卷烟厂上班,凭着自己的勤于钻研,好学善思,先后从车间工人干到保安。眼看自己的生活就这样稳定下来,于是娶妻生子,节节如意,其乐融融。
然而好景不长,1999年,卷烟厂因政策限制被政府强制关闭,熊文成不幸下岗了。
这样的落差也太大了!熊文成一下子突然没有了奋斗的目标与生活的着落,曾经的理想变成了肥皂泡,他眼前一片茫然,一下子觉得无所事事,整天窝在家里,除了吃饭就是睡觉,生活过得十分消沉。“仿佛是一夜之间,当兵时的精气神一下全没了。”熊文成说,当时完全不知道人生的路在何方?
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一段时间。“后来我想,自己还年轻,这样子下去怎么得了,既然不能过有规律的上下班的日子,那我为何不去走走其他的路呢?”熊文成说,想法产生后,他强迫自己从下岗的消沉中振作了起来。
2001年5月,他在石柱县南宾镇新开路太保祠占了一席之地,干起了水产品批发零售的营生。
初次做生意,熊文成卯足了干劲。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收货、摆摊、招呼顾客,忙得不亦乐乎。然而,事与愿违,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水产鲜活品保存的技术不到家,与同行相比在生意场上又少了些圆滑,几个月忙下来,年底一盘点,才发现自己竟然分文不入,一下子就没了再继续干下去的勇气。
第一次做生意,他空手而返。2002年,经过党组织的考察,他被推选为南宾镇原石桥村党支部书记。由于当时还未到村组换届选举时间,石桥村村主任和村文书都还未产生,他只有将村三职干部一人担当起来。虽然工作的苦累不言而喻,但他也没有丝毫松懈,兢兢业业干好村上所有工作。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得到了南宾镇党委的肯定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同时,即使再苦再累的村务工作,他仍然没有放弃要自主创业的想法。就在担任村支部书记的那一年,他又一次行动了。
重庆号称“火炉之城”,但火锅却在山城饮食中独树一帜。熊文成通过反复调研想到,何不把主城的火锅引入石柱县城,那样一定有前景。说干就干,经过一番考察与选址,2002年4月,位于南宾镇老街原水厂楼上的“维也纳”火锅店顺利开张了。
新店开张,勾起了人们的猎奇心理,一时间生意火爆,门庭若市。正当熊文成欣喜着即将迎来人生第一桶金的时候,可恶的“非典”爆发了,突如其来的变故一下子把他砸懵了。眼看着客人渐渐地流失,由多变少,由少变无。在卫生监督部门的严格要求下,每天重复着几次的消毒、清洗,员工们也因繁杂的劳作厌倦了,渐渐地辞职回家。
“不到两年时间的火锅店生意,不但没捞回来本钱,还让我欠下了20万元的外债。”说到此,熊文成的眼圈湿润了。
第二次创业再次以失败而告终,熊文成承受着20万元债务的巨大压力,外界的一片质疑声也如潮水般一涌而至。
“天啦,这年头,20万元欠账,这小子啷个翻得了身哟?”
“一而再再而三的亏本,说明他不是块做生意的料噻。”
“恐怕他这辈子就是这样下去算了哟。”
……
熊文成没有被闲言碎语击垮,他咬了咬牙顶着巨大的压力外出浙江打工挣钱。
世事往往就是这样,命运总与受挫的人过不去。随后的几年里,他在创业路上依然遭受了挫败——2004年,在浙江与人合伙开火锅店,因当地人口味不合,没搞多久不得不负债关闭;随后应一朋友相邀当保卫,结果一看是守赌场,他严词拒绝……
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面对铺天盖地的流言,熊文成没有胆怯,也没有退缩,而是笑对人生,勇敢地走向前去。
“是铁打的营盘炼就了自己不屈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我能够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熊文成自豪地说,军人的作风一直是他面对困难的坚强动力。
踏实肯干 起伏里摸索经验
嗅觉机敏 变化中抓住商机
“战友的感情是真诚的,是至深的,尤其是在危难时刻。”熊文成说,2005年,经战友的介绍,他在西昌市大沱乡锦屏电站开起了烧烤店。
有了之前几次生意的失败教训,这一次他特别的用心,特别的踏实肯干。同时,熊文成还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扶危济困当地的村民,甚至在大沱乡要扩修公路之时,他没有暂时考虑还债,慷慨解囊,捐赠了5000元人民币。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锦屏的两年时间,他像管护孩子一样精心经营自己的烧烤店,由于天时地利人和,他真正意义上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7年,在外面“走了一圈”的熊文成回到了家乡。几年来颠沛的生活,不断地跌倒,不断地爬起来,虽没有多大成功,但多年的跌跌爬爬使他成熟了。
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生意场上的摸爬滚打,无数次的失败受挫,让他对这世界这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丰富了他在生意场上的实践经验。
这一年,正值石柱县城新城区开发进入高潮阶段。多年磨炼出来对市场的敏锐触觉让他看到了商机,他利用在锦屏赚到的钱作为本金干起了陶瓷瓦的经销。
“此后的几年里,县城新城区建筑物像雨后春笋,我的陶瓷瓦生意也顺风顺水。”熊文成说,这让他的创业资本再次得到了快速的累积。
2008年,汶川“5.12”地震发生,山河破碎,举国垂泪。作为一个取得了小小成功的生意人,他没有“攥紧”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而是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多次参与当地社区等组织的向灾区人民的捐款活动,总计捐款2000余元,赢得了左邻右舍的普遍赞誉。
时来运转,幸运之门向他打开,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做陶瓷瓦经销的那几年,他的生意特别的顺利,生意场上已经成熟的他,把店铺经营得有声有色,他终于不再一次次去品尝生意失败的苦果,而是还清了之前所欠的外债,向着成功一步步迈进。
2011年,他利用经销陶瓷瓦赚来的钱,在石柱县城“小鸟清河”段盘了一个门面,再一次重操旧业,干起了餐饮生意。为了体现个性,熊文成给自己的店大胆命名为“熊氏土碗菜”。“我是想以此体现我的人生价值,同时也算接受社会的监督。”熊文成说,便于消费者记住我的店铺,也多给他提出参考意见,让“熊氏土碗菜”早日“雄起”。
“熊氏土碗菜”经营着面向大众口味的土家特色菜,宗旨是物美价廉。正因如此,“熊氏土碗菜”一开张便迎得了往来食客的青睐,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不到三年,“熊氏土碗菜”第一个分店便在石柱县城老街“米市苑”开张了。
经过多年的拼搏,熊文成总算踏上了通往成功的创业之路。
组织信任 思想能力得锻炼
个人上进 科学熏陶搞试点
2010年7月,南宾镇党委组织办公室的相关领导找到熊文成,提出让他在城东社区担任综治专干一职。他没有任何托词,欣然应允。
因为工作的关系,镇上有关领导经常与他交流,他在不经意中受到镇上领导的影响与熏陶,思想境界进一步得以提升。
这一年,他萌生了一个办实体有效解决一部分人就业难的念头。“当时,我也很清楚,在各行各业竞争都激烈的当今社会,要想找到一个好的项目很不容易。”熊文成说,自从有了那个设想,随时在寻找商机。
一个偶然的机会,熊文成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认领一分土地,体验农事活动》的文章,文章介绍了一种农业休闲旅游的新型模式——通过花少量的钱有限期地认领一分地,然后自己耕种这分地,所产农作物全部归己所有。这样的新型模式能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符合现代人的旅游观。
这篇文章如醍醐灌顶,如指路明灯,仿佛一下照亮了他未来要走的路。可不可以不把“认领一分土地”这种新模式在石柱尝试一下呢?他为自己这个大胆的想法欣喜不已,兴奋得一夜睡不着觉。
第二天一大早,熊文成找到自己当教师的大哥,将自己的想法跟大哥说了一遍。没想到一拍即合,大哥对他的这个想法也十分感兴趣。
兄弟俩经过反复思考与交流,决定利用在县教委立项建立中小学生科技实践基地为平台,采用“认领一棵树”的方式引领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拉动当地经济,获得经济效益。
然而,面前一下子摆出了两道难题。一是土地问题,二是如何争取县教委支持。就在兄弟俩眉头紧锁时,在一旁听兄弟俩商量良久的大嫂拿出一把“金钥匙”——土地的问题可以到她的娘家所在地去看看。原来,熊文成的大嫂的娘家在南宾镇黄鹤村枫相组,那里有个叫小星坪的地方地理条件很不错。
小星坪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据说那里以前是一个山寨子,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小星坪背靠密林幽径的后寨山,青石溪从后寨山流出,叮叮咚咚地穿过寨中,奔向前寨门,蜿蜒流向南宾镇双庆场,汇入龙河。在寨中有一座古老的四合院,四合院及周边零零星星居住着30多户人家。小星坪离县城虽然仅5公里,但由于当地的年轻人顺应时代潮流,多数外出打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留守在家的“6199”部队。这样的现状,导致小星坪众多良田沃土撂荒闲置,杂草丛生。
话说熊文成兄弟俩一到小星坪,就被有山有水的原生态自然风貌深深吸引,当即决定在那里开辟“认领一棵树”中小学生科技实践基地。
“认领一棵树”活动到底怎么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呢?熊文成兄弟俩经过分析,决定将主题确定为“与小树一起成长,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丰收的喜悦”,初步拟定在石柱县城区的5所中学和5所小学的学生中开展。要在班上成绩优异、积极进取、热爱劳动的学生,才能进入到实践基地认领果树。在那里,认领成为一种荣誉。简单的一个活动,形成的良性效应是多方面而不可估量的。
熊文成把办实践基地的想法和可行性分析提交到了县教委,县教委对他的这个想法也十分欣赏并予以支持。
所有的条件都已具备了,只待他在创业路上的放手一搏了。
从小到大 反哺村民共发展
以点带面 开心农场成旗帜
2011年3月,是熊文成最辛苦忙碌的一个月,同时也是收获颇丰的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小星坪这块宝地上。
这一个月,他跑遍了枫相组52户农民的家,对当地老百姓作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沟通。终于,他的以合作社的形式种植李子、梨等果树的成片开发模式得到了52户农民的全部认可。
一个暖风拂面的下午,熊文成与枫相组的52户农户成功签订了合作协议,以流转的方式取得了小星坪1000亩土地的使用权。结合开辟学生科技实践基地的初衷,他把自己在小星坪的发展项目取了个颇为时尚的名字——小星坪“开心农场”。
小星坪从此改头换面了,多年来寂静山区开始沸腾了。截至目前,熊文成的合作社已经在小星坪种植李子树400余亩2万余株,还套种了50余亩原滋原味的“薅秧泡”。
小星坪的变化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南宾镇党委政府、石柱县农委和民政部门等相继多次前往小星坪“开心农场”检查指导,为其发展“把脉”“导航”。
熊文成的“开心农场”也改变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方向,目前已解决马学林等当地7名退伍军人的长期就业问题,活路繁忙之时有70多个村民在农场劳作,煞是热闹。
有人对熊文成投入那么多资金建立一个看似前景不大好的中小学生科技实践基地不大理解,抛出白眼。但熊文成很坚信,他说,其实对于小星坪“开心农场”的发展,科技实践基地虽然是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这只能算是它发展蓝图的第一笔,具备一种引领的功能。
熊文成对“开心农场”的规划蓝图是全面的、多功能的。“我要把‘开心农场’打造成集吃、住、玩、赏、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山庄。”熊文成书哦,以此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解除一方百姓就业困难问题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在他的描述下,一幅充满无限希望的小星坪“开心农场”发展蓝图在眼前跳跃——未来的小星坪“开心农场”,有虫鸣蛙叫、流水淙淙的青石溪,有怪石嶙峋、古木参天的前寨后寨,有赏心悦目的千亩果林,有别具一格的林下种养,有关注孩子成长的果树认领,有叹为观止的土农具展厅……一段独特的情感交流路引向原生态的农家饭屋,这里吃喝的是这里种养的,这里玩赏的是这里原生的,在这里可以悠闲地、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熊文成的“开心农场”结合了合作社集体化的经营理念,统一设计统筹管理,采用立体农业与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郊区农业经营管理模式。
“在未来的几年内,‘开心农场’要实现好几个目标。”熊文成信心十足地说,一是完成果树种植1000亩5万株,二是完成300亩薅秧泡套种、500亩林下养鸡养山羊,林下种植野蒜、野菜等,三是完成学生科技实践基地配套设置两公里亲情路,四是建设原生态农家乐酒店。一应完善,小星坪“开心农场”年产值可达1300余万元,这样一来,既顺应了人们健康娱乐休闲方面的追求,又会大力的拉动本地经济的发展,带动黄鹤村枫相组全组230名居民全数就地就业,有效地解决当地群众就业难问题,有力地助推农户万元增收。
“有政府的关注和自己的努力,我的理想一定会实现的!”谈及未来,熊文成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坚定、自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