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人物

黔江民工黄友发建胶砖厂 成返乡创业典型

发布时间: [2008-12-25 08:27:35]

新华网重庆频道11月20日电(汪绯) 今年5月,重庆市黔江区冯家镇桥南居委2组居民黄友发,拿出在外打工多年积蓄的200余万元购置橡胶地砖生产设备和厂房设施,办起了橡胶地砖厂,接收当地民工20多人就业,在当地成为民工返乡创业的典范。 

  35岁的黄友发,1995年中专毕业后在家乡多个地方干过各种苦活,均没有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荒废了两年光阴,对于正当22岁年青小伙子黄友发感到十分可惜。他不但没有恢心,而是为了实现人生的梦想,果断调整思路,于1997年初春,毅然告别亲

人外出打工,走南闯北,但一年下来仍挣不到几个钱。2001年,不畏艰难的黄友发,听说在山西挖煤能挣钱,便与家乡的几个弟兄伙合计跑到了山西,在一个年产千万元的煤厂做工。脑壳灵动,善动脑筋,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的黄友发得到了煤厂老板的信任,老

板将煤厂承包给他管理经营。期间,他在家乡组织30多个弟兄民工带到山西,开始两年由于经验不足,流动资金紧张,没有赚到多少钱,他感到愧对弟兄们。为尽快走出这一困境,他买了经营管理方面的书籍,在书中寻找成功的答案;到一些经营管理、效益好的企业学习管理经验;不断加强矿内制度管理,最大限量地降低生产成本;制定超产奖励办法,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黄友发如此奋斗了两年净赚了250多万元,在山西挖得了第一桶金。 

  “个人富了不算富,乡亲富了才算富”黄友发时常在思考,他虽在外打工赚了钱,可随时想到家乡的父老乡亲还很贫穷,同时,兄弟们从事煤矿开采业又苦又累,安全风险大,特别是年轻人全部出去打工后,家乡只留下了老人、小孩,左邻又舍的农活请不

到人做,以至于承包地也开始撂荒。。。。。。想到这些,黄友发萌发了“回乡创办自己的企业,带动家乡老百姓共同致富。”的念头,让一起做工的兄弟们既能在自己创办的企业中上班,又能照顾家中的父母、孩子,也能兼顾农业生产。说干就干,不能停留在嘴上。2006年下半年,他自费到北京、湖南、成都、上海等地考察论证适宜家乡创办的企业项目时,对北京有家利用废旧轮胎加工弹性橡胶地砖的企业很感兴趣,他发现黔江及周边的酉阳、秀山、彭水、石柱等区(县)废旧轮胎多,不但到处堆放闲置,而且还影响城市容貌,也没有一家利用废旧轮胎加工其他产品的企业,在这区域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去年冬天,他与山西煤厂老板终止项目经营合同后回到家乡。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的可行性,学习橡胶地砖的生产技术,今年初他组织了几个弟兄伙到北京中美正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学习生产技术,掌握生产橡胶地砖的工艺流程。通过详细考察学习,他对创办橡胶地砖生产厂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今年5月,他取出200余万元积蓄购置了橡胶地砖生产厂第一条生产线所需的机械设备、生产厂房设施,经过全厂员工的共同努力,9月份试生产产品成功。目前,正在按企业产品自制标准及试生产产品送质监部门检验,在向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申请注册、环评。待各相关部门批准批量生产后,开始大量生产。第一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18000㎡,可解决当地农民工20余人就业;远期规模年生产能力可达50000㎡,年销售输入可实现640万元,年实现税收40万元,年实现利润70万元,可解决当地农民工50余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