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人物

城口七旬在职村支书 任职42年

发布时间: [2008-12-25 08:50:47]

     任村干部四十二年  历经城口农村变革 

  华龙网讯(通讯员 张宁) 他叫王连召,今年69岁,现为城口县高燕乡大园村的在职支书。自1966年起,他从大队会计一直干到村支书,如今在农村基层已工作了四十二年头,亲身经历并参与了新中国农村的种种变迁,是城口县目前在职的年龄最大的村干部。 

  连续三届受到领导竭力挽留 

  “老王支书,您这样的年龄,怎么还在基层一线工作呢?”面对笔者的疑问,王支书嘿嘿一笑,说,“首先我先声明一点,我是王支书,但不是老王支书”,对笔者的尊称,王支书显得并不“领情”。据了解,王支书在十几年前就打算从村干部的岗位上退下来,由于工作成绩出色,连续三届受到领导的挽留,王支书从大局出发,再挑重担,把管理和发展任务最重的大园村治理得井井有条,在乡级考核中,基本是年年名列第一。高燕乡大园村,地处乡场镇,辖区内汇聚了高燕乡60%的矿山和厂矿,地质监管、厂社矛盾、民事纠纷历来都是最多的。王支书凭借个人威望和工作能力,配合和带领一届届基层组织,为当地群众,为当地经济建设,发挥着自己的每一份光和热。数据显示,2007年,大园村年人均收入已达3500元,拥有私家车25辆,个体私营78户,该村已跨入城口县先进村的行列。 

  四十二年的村干部生涯 

  2007年底,王支书在支部换届选举中又一次全票当选。在被问到当选的秘诀时,他认真思考一下,用七个字作出了回答,“公平、不贪、讲信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园村开始大规模锰矿开采,作为村里的当家人,一些企业老板为了减少用地上的麻烦和矛盾,便找到王支书,动员他加入,并承诺给予适当的分红,但是遭到王支书的谢绝。 

  王支书担任村干部四十二年,当过大队会计、大队队长、村长、村支书,生活却一直处于当地中下水平。对早些年的村干部,国家是没有报酬的,王支书仅靠家里的一个加工作坊维持家用,他放弃了原本可以改善生活的机会,为此,他没有少受家人的埋怨。每当这个时候,他总会用一句话搪塞家人,“人难道一辈子只为了吃吗?” 

  几十年来,王支书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在群众中拥有极高的威信。大园村一杨姓村民说,王支书历来办事公道,我们有什么事,一定会找他出面“搁平”。 

  一部城口农村变迁的活历史 

  前不久,十七大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王支书每天都坚持收看,对《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内容也知之甚详。他如数家珍地说出,农村土地的承包期有可能从现在的30年延长到70年;土地允许流转和交易了…… 

  王支书多年从事农村工作,经历了两次大的农村土地改革,一次是五十年代初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另一次是七十年代末进行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块土地,侵透了他太多的心血,还有青春,说起往事,他依然记忆犹新,动情不已。面对即将到来的农村第三次改革,王支书仿佛又来了年轻时的干劲。 

  在访谈中,王支书多次提到“负责”二字,上对领导负责,下对群众负责,按照王支书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当一天和尚就要撞响一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