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人物

王小凡为老区群众驾起连心桥

发布时间: [2023-03-27 11:05:55]


   今年3月以来,在重庆涪陵革命老区的马武镇平桥村,总有一个身影忙碌在田间地头,指导和帮助当地群众育秧苗,育肥球玉米,他的名字叫王小凡,是重庆市涪陵革命老区川东电力集团职工,担任了涪陵马武镇平桥村的第一书记,。

一件件村民小事,写满了他的3本笔记。一条条田间小路,磨坏了他的5双鞋子。2023年3月,是王小凡驻村600多天的日子,他一如往常,大清早就来到地里查看庄稼的生长情况。村里才发展种植的150亩藠头,趁着好天气,一个劲往上窜,绿油油一大片,铺在曾经的撂荒地上,煞是喜人。王小凡用手量了量藠头苗的长度,眼睛里放着光。

“既然接了棒,再难也得上!”

2021年6月9日,57岁的王小凡忽然接到涪陵党组织的通知,到距离城区有30多公里的平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虽然王小凡在供电企业干了30多年,有着丰富的基层一线经验,可毕竟隔行如隔山。

“哎,要人没人,要钱没钱。”“乡亲们怕这怕那,都不敢投钱搞产业。”第一次进村走访,王小凡得到的基本都是“负能量”。

平桥村是重庆市市级贫困村。受地理条件限制,产业发展一直是平桥村的短板,近年来虽然引入了一些花椒、莲藕、核桃,但是规模效应还不强,村民收入结构单一,致富增收渠道少,村里留不住人。全村户籍人口近2千人,可留在村里的只有十之二三,且基本上是留守老人。一些耕地变成了荒地,草长得比人还高,时常有野猪出没。

面对“缺劳力、缺产业、缺信心”的局面,想要实现乡村振兴,谈何容易。王小凡觉得肩上的担子比想象中的要沉。

“既然接了棒,再难也得上!关键看要我们这个战斗堡垒的作用,我们首先要跑起来。”王小凡第一时间组织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一起召开支委扩大会,用中气十足的大嗓门做着动员工作。他给大伙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这个人,走路带风,干事带劲。

 说干就干,王小凡带着驻村工作队顶着盛夏的烈日四处奔波。除了走村入户调研,还前往其它地方考察特色产业。每到一处,他不时用笔记录、用手机拍照,生怕遗漏了他认为的重要细节。平桥村8.8平方公里土地上,几乎每一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1个月多之后,一份浸透着汗水的调研报告出来了。虽然只有7页纸,但其中干货满满,村里的产业发展规划首次清晰地呈现在村民的面前。

对于乡村振兴,王小凡提出“三步走”行动方案:筑巢引凤、巩固拓展、招商引资。力争两年有一定变化,五年内有显著成果。

“是王书记的诚心和热情打动了我”

2021年7月底,王小凡在平桥村走访时发现村民刘华平、刘培秀兄妹的一栋两层楼房三面环水,周围景色优美,适合改造成农家乐。

得知刘华平兄妹均在外地经商后,王小凡立即与刘华平联系,说出了邀请兄妹二人回老家经营农家乐的想法。刚开始,刘华平有顾虑,对在老家办农家乐没有信心。

“咱村有山有水,桃子沟水库就像一颗蓝宝石,一级公路现在也修到了家门口……”经过王小凡反复劝说,刘华平兄妹同意回老家面谈一次。

终于等到刘华平兄妹返回村里,王小凡特地登门拜访,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包括农家乐特色打造的“一揽子”建议,显得诚意满满。特别是听说村党支部要鼎力支撑,刘华平兄妹终于动了心。

“说实话,是王书记的诚心和热情打动了我。”刘华平说。在王小凡的鼓励和帮助下,刘华平兄妹决定回村创业,并制订了发展规划:先开办酒厂和农家乐,再养殖肉牛和种植特色农产品,最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2021年9月5日,刘华平兄妹筹建的酒厂投产。又过两个月,刘家兄妹的“刘三姐农庄”开业迎客,成为该村首个农家乐。农家乐可同时接待100人就餐,有土鸡汤、老腊肉、河水豆花、水滑肉等菜品。

经过平等协商,酒厂和农家乐采用“公司+村集体”的模式运作,刘华平兄妹负责生产经营,平桥村村委会按推介销售量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作为村集体收入。农家乐为附近村民提供了4个就业岗位,在农家乐务工的村民月收入2-4千元。

在王小凡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的帮助下,平桥村的特色农业也有了很大起色。新种植仙女脆桃40亩、藠头亩150亩,喂养土鸡1.5万余只、黄辣丁鱼20万尾。

70岁的村民侯兴素大娘也是村里产业发展的受益人,她原本一个人在家,重体力活根本就干不了。通过王小凡统一规划,侯兴素的土地流转出去种植藠头,不仅每亩地每年直接可得租金250元,而且足不出村,就在自己土地上打工赚钱。通过帮助大户种植藠头,侯兴素每天可以收入80-100元。

随着开荒的挖掘机轰隆隆启动,原本沉寂的村庄变得生动起来。在藠头栽种、施肥、除草等时段,几十个村民聚在一块劳动,就连一些残疾村民也可以通过轻微的体力劳动获取报酬。

王小凡算了一笔账,仅凭种植藠头这一项,每年通过劳务就可以为村民带来30万元的直接收入。

“心中有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我有48分,要兑米和油。”“我有37分,给孙娃子换点学习用品。”。2022年9月26日,平桥村“电力爱心超市”门口排起了长队,村民们像赶集一样。能用“文明积分”兑换东西,这是乡亲们以前没有想过的好事。

“货源充足,大家放心。”王小凡一边整理货架,一边招呼着村民。经过半年多的建设,平桥村“电力爱心超市”开始首次试运营。当天就兑换了1800多分,50多户村民开开心心领到了爱心超市的东西。

积分怎么拿?孝老爱亲评价好,可以加分。房前屋后环境好,也可以加分。王小凡牵头制定了28条加分事项。凡此种种,都是引导村民向上向善的举措。

初到平桥村,王小凡发现乡风文化水平比较落后,少数村民游手好闲,存在“等靠要”思想,还有一些村民不注重环境卫生,院坝随处可见鸡鸭粪便、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由于没有长效管理机制,常常出现“治理-反弹-再治理”的现象,以前大伙提到这些“芝麻小事”就皱眉头。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王小凡和同事一道积极申报,促成国家电网“电力爱心超市”落户平桥村,3年累计将投入公益基金40万元,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助力乡村振兴。围绕新时代乡村文明实践设置积分,每家每户通过积分兑现商品,提高村民主动改善居住环境、遵守村规民约、弘扬家庭美德的积极性,形成“比着做、争着做、主动做”的良好氛围。

解群众之所难,想群众之所想。大到抓产业扶贫带货,小到田间播种育苗,只要是群众有需要的地方,就有王小凡的身影。牵线搭桥,授人以渔。一年多以来,他累计引入志愿者300多人次参与帮助村民抢收榨菜,免费为村里销售农产品15万元。在他和驻村队员共同努力下,村民人均收入1.3万元,增收超过10%。王小凡的工作也到了党组织的认可,被评为涪陵区优秀驻村干部。

“村里马上又要种植300亩桃树,我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地方了,希望在退休之前,能够让村里真正变个样!”王小凡说,他的心中有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桃子沟水库碧波荡漾,满山遍野的桃树开花结果,游客悠然自得漫步乡间小路,到那时候平桥村将成为人人向往的“桃花源”……(涪陵老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