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人物

老区人蔺承新用毕生精力传承川江号子

发布时间: [2024-11-18 12:15:12]

生命的呐喊

---老区人蔺承新用毕生精力传承川江号子

 

脚蹬石头手扒沙,吆哦嚯,嗨佐,

四股纤藤肩上拉,吆哦嚯,嗨佐,

打霜落雪天下雨,吆哦嚯,嗨佐,

一年四季滩上爬,吆哦嚯,嗨佐,

吆哦嚯,嗨佐,吆哦嚯,嗨佐,吆哦嚯,嗨佐

……

这是中央电视台20211月中旬在人文华夏栏目中播出的<川江纤夫>中的主题歌,听起来让人震撼。没想到,这首主题歌的演唱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荣誉传承人蔺承新。

从小对长江充满特殊感情

出生在革命老区涪陵的蔺承新,今年已经66岁,中等身材,五官英俊,一双不大的眼睛却炯炯有神,衣着颇有文艺范,谈吐自如,快言快语,十分干练,看上去至少比他实际年龄小了10岁。一提起川江号子,蔺承新老师更是手舞足蹈,又是唱、又是比划,兴奋极了。

蔺承新的祖辈都生活在革命老区涪陵蔺市镇的长江边上,爷爷和父亲早年将生活交付给了长江,看长江的朝霞与夕阳,看长江的涨水与退水,一直在长江上谋生,天天与长江打交道,而父亲年轻时就是长江上的一位出色水手。出生在重庆主城的蔺承新当了知青后返城工作。当时,父亲执意要他子承父业当水手,而蔺承新当时有好几个行业可以供他选择。

也许是他经不住爷爷和父亲的劝说,也许是他对长江太有感情了吧,刚20出头的蔺承新选择了在长江上工作,成为了原重庆客轮公司的一名船员。刚开始,蔺承新还有点不适应,当看到那些年轻的师兄师弟穿上当时最为流行的海横衫很帅,而且每天都可以在长江中游泳,很是风光,慢慢地,蔺承新也爱上了整天与长江打交道的船员工作,与长江建立起了更加特殊的感情。

其实,很小的时候,蔺承新就听过爷爷讲述的关于长江纤夫的故事,甚至还听过爷爷吭唱的纤夫拉船时的号子和歌谣。其实,蔺承新从小就有一个文艺梦,在小学和中学时一直是学校的文艺骨干,经常登台表演,他唱过歌,跳过舞,演过样板戏,在学校小有名气。即便是下乡当了知青,他也会将一同下乡的知青和当地爱好文艺的农村青年组织起来,成立文艺宣传队,排练<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样板戏,到各乡各村去义务演出,深受群众的欢迎,而每台戏,蔺承新都是扮演男主角。

参加工作当了船员后,蔺承新也没有丢掉爱唱爱跳爱好和特长,公司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必须要他参加,而且他也多次代表单位和交通系统参加重庆市上的文艺调演并获奖,很快成为了重庆交通系统的活跃分子,所以,他只当了几年的船员,便调到重庆客轮公司的机关搞共青团工作和工会工作,从此,他经常组织职工开展文娱活动,而他,最爱唱的就是<三峡情><船工号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蔺承新在全市交通系统内乃至重庆已小有名气。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蔺承新也下海了,当了几年的专业歌手后,又创办企业,如今,蔺承新己成为了多家公司的老总。

他对川江号子情有独钟

蔺承新说:无论工作有多忙,热爱音乐仍然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尤其对川江号子情有独钟,只要一听到川江号子那高亢、悲壮、悠长的声音,蔺承新便热血沸腾,激动不已。2006年,川江号子被评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久,在重庆市的一次同台演出中,蔺承新认识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的川江号子第一代传承人陈邦贵老师。   那天晚上,蔺承新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萌发了拜陈邦贵老师为师的念头。

第二天一大早,蔺承新便跑到重庆地方志办公室查找资料,知道了川江号子起源于船工们的原始生活,号子头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的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通过进一步地查阅资料,明白了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上水号子又包括撑篙号子、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等,下水号子又包括拖扛号子、开船号子、平水号子、二流橹号子、快二流橹号子、幺二三交接号子、见滩号子、闯滩号子、下滩号子等,因此形成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川江航运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曾经在险滩与急流抗争的纤夫和川江号子几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回忆。

此时的蔺承新,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决心拜陈邦贵老师为师,潜心学习、传承川江号子。几天后,蔺承新找到了陈邦贵老师,表明了自己的心愿,陈邦贵老师见我他川江号子是发自肺腑的热爱,而且还掌握了不少关于川江号子的相关知识,稍作考虑,便爽快地收下蔺承新为他的二徒弟。

从那时开始,蔺承新便与大师兄曹光裕认真向师傅陈邦贵学习,真正做到了不耻下问,刻苦钻研,陈邦贵老师将川江号子的各个曲牌、各种唱段,各种技巧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两位徒弟,希望两位爱徒能把川江号子永远永远地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

几年前,年事已高的陈邦贵老师因病去世,临终前仍艰难地唱起川江号子,令两位爱徒感动不已。在陈邦贵老师的葬礼上,蔺承新伤感地含泪唱起川江号子,为师傅送行,以告慰师傅的在天之灵,在场的人不禁泪流满面。

蔺承新的努力下,有关部门将沙坪坝区消防支队作为川江号子的传承基地,无论有多忙,他每个星期都要去一次消防支队,教官兵们唱川江号子,还组织消防支队的百余人,成立了重庆川江号子演出团,他多次带领重庆川江号子演出团,参加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地的大型演出,深受观众们的好评。他也因此成为了重庆消防形象的代言人。

蔺承新还挤出时间多次到长江边上的涪陵、巫山、奉节、云阳等地采风,收集素材以进一步丰富川江号子的内容。此外,蔺承新还抓住赴全国各地演出的机会,演唱川江号子,宣传川江号子,让更多人了解川江号子,热爱川江号子。可以说,川江号子早已触进了蔺承新的生命之中!

有一次,蔺承新带领重庆川江号子演出团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一场重要演出,蔺承新作为领唱,与队员们表演了一段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喊起哟,呀吼嘿哟
伙计们把石抬哟,呀吼嘿哟
腰杆子往上顶哟,呀吼嘿哟
脚板子要踩稳喽,呀吼嘿哟
上坡要走七哟,呀吼嘿哟
肩膀磨破皮哟,呀吼嘿哟
下坡要走八哟,呀吼嘿哟
登起胯子撒呀,呀吼嘿哟
抬到深山坳啊,呀吼嘿哟
娇娇落了娇啊,呀吼嘿哟
前头没得路哟,呀吼嘿哟
就用杠子撬啊,呀吼嘿哟

没想到,全场数百名观众随着他那铿锵有力的节奏,自发地击掌打起了拍子,还齐声合唱川江号子的帮腔部分,节目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还有外国友人跑到后台找他们合影留恋,令重庆川江号子演出团的演员们非常感动。

他要让川江号子永远流传

经过这些年的传承和研究,蔺承新对川江号子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他说:川江号子有四平腔数板、懒大桡数板、起复桡数板、快二流数板、落泊腔数板等不同的腔型类别。这些腔调中,号子头的领唱部分,节奏在规范中又有变化,小腔花音使用较多,带有一定的即兴成分,故有十唱十不同的说法,但总体上具有雄壮激越的音调,又有悦耳抒情的旋律,在行船中起着统一摇橹扳动作和调剂船工急缓情绪的作用。

蔺承新还说:川江号子内容丰富多彩,代表作品有《十八扯》、《八郎回营》、《桂姐修书》、《魁星楼》、《拉纤号子》、《捉缆号子》、《橹号子》、《招架号子》、《大斑鸠》、《小斑鸠》、《懒龙号子》、《立桅号子》、《逆水数板号子》等10多首。

按理说,功成名就的蔺承新退休后,本该享受轻松的晚年生活,可他并没有闲下来,反而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宣传、传承他钟爱一生的川江号子,自从6年前退后,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鼓励下,蔺承新组建了重庆颂正文化传播公司,自己投资100多万元,专门传承川江号子。

说到川江号子的传承,蔺承新忧心忡忡地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机动铁船的普及,川江也和其他江河一样,航运业产生了质的飞跃,在江河里航行了上千年的以船工划桡拉纤为动力的木船,逐渐退出航运舞台,代之而行的是各种型号的机动铁船。操作机械的船工们,不需要吼唱号子来协调行动,指挥运作,川江号子赖以生存、发展的载体几近消失”。

的确如此,一些擅长吼唱川江号子的船工,特别是擅长领唱的号子头,都已经相继去世,幸存者多过古稀之年,甚至是耄耋老人,个别歌手虽在收徒课教,但传承的人数很少。这些号子头心中记忆的川江号子,要么是造访他们作些研究式的演唱,要么是邀请他们作些娱乐性的表演。民族民间这种传统的船工音乐文化已经面临濒危的境地。

4年前,蔺承新说服家人,将这些年从事经营的积蓄,投资30多万元拍摄了三集纪录片<川江纤夫><川江纤夫>共分三集,第一集为生命呐喊,第二集为流动音符,第三集为生生不息。蔺承新出资邀请了市内外顶级的摄制团队,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摄制,成品出来后,深受专家学者的好评,20211月中旬,中央电视台开始人文华夏栏目播出,好评如潮,人民日报海外网也连播了三集<川江纤夫>,之后又在央视多个频道重播,在海外引起不小的震动。

这些年来,蔺承新和他的川江号子团队多次参加全国优秀非遗展演,还参加过奥运会、世博会、央视春节晚会的演出,在蔺承新的不懈努力下,川江号子多次在国际艺木节展演的舞台上亮相,在声乐比赛中获奖,2018年,蔺承新获国家级非遗项目川江号子荣誉传承人称号,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让川江号子永远流传下去。

脚蹬石头手扒沙,吆哦嚯,嗨佐,

四股纤藤肩上拉,吆哦嚯,嗨佐,

打霜落雪天下雨,吆哦嚯,嗨佐,

一年四季滩上爬,吆哦嚯,嗨佐,

吆哦嚯,嗨佐,吆哦嚯,嗨佐,吆哦嚯,嗨佐

……

采访蔺承新老师,是在他那高吭、嘹亮、悠扬的川江号子声中结束的,愿蔺承新老师的川江号子永远高吭,永远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