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修河堤 改公路 建桥梁 新华网彭水频道(记者 王俊) 在外闯荡20余年,口袋里有了点钱,本可以举家外迁到福建过好日子,但焦辉灯却带着余钱回到了老家——龙溪乡老桥村,带领乡亲们修筑河堤,改造公路,架设桥梁,面对众多乡亲的赞扬声,焦辉灯憨笑着说:能为家乡做点事情,心里痛快! 今年40岁的焦辉灯在外面闯荡已有24年历史了。1985年初中毕业的他“北漂”至辽宁做苦工,“当时一天有8元的收入,日子还算可以,”焦辉灯说。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糊口”已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1995年南下至福建省石狮市祥芝镇,开始与渔业打交道,并结下情缘。 图为焦辉灯组织村民修筑河堤。 “在海上打鱼很苦,晕船,我吐了三次血,”焦辉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头脑机灵的他很快发现,打鱼不如卖鱼找钱,于是他在老板涨薪水的时候还是毅然“转行”做起了“鱼贩子”。沿海的海鲜比较便宜,但消费市场很大,焦辉灯看准商机,从1997年开始卖鱼,一年下来净赚了近20万元,淘进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结婚成家、生孩子,一系列的事情顺理成章。焦辉灯把老婆、孩子接到福建过起了卖鱼生涯,“10多年了,有了储蓄,但孩子读书等相关难题又摆在面前。”焦辉灯说,在外面生活还是有诸多不便,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的情节日益显现出来,“至今我在福建还是租房子住,”焦辉灯告诉记者,今后打算回内地买房子,“这样适应些”。 “看到外面的巨变,我想到了家乡,”焦辉灯看着门前的老桥沟显得有些心焦。 老桥村属于两山夹一槽的地形,老桥沟横穿老桥村全境,全长约7公里,其中河沟两岸有良田的有约4公里,由于地势低,但凡遇上洪水,田里的庄稼便无收。村支书刘茂寿说:1982年老桥沟发生特大洪水,不仅刮走了庄稼,还把一座便民桥彻底摧毁。“学生无法过河,田里的庄稼无保障,”焦辉灯说,想改变这种现状的想法已经有十年了,但由于个别村民不支持,致使这一善举一直未实施。 今年3月初,在老家的母亲打电话到福建,告诉焦辉灯说家里又和邻居焦辉汉吵架了,焦辉汉扬言决不允许焦辉灯修河堤(因为修河堤要占焦辉汉的田)。“把我激怒了,非修不可!”焦辉灯赌气地说。 随后,他把自家兄弟请到福建,将生意教会给兄弟后,于7月初带着妻儿回到了阔别10年的家乡。 说干就干。经过一番测设和材料准备后,7月25日,焦辉灯带着家人开始了河道整治。“我找高速路施工队租了一台挖掘机开挖基础,第一天就用了5000元。”焦辉灯说,村民看到他自己掏钱为大家做事的决心很大,都被感动了。两天后,附近的村民开始陆续加入工程建设的行业,“没想到先前最反对修河堤的堂兄焦辉汉都参加进来了,还主动为乡亲们送开水,”焦辉灯感慨地说。 8月10日,记者在老桥村河堤整治及公路改造现场,看到用钢筋水泥浇铸的河堤正在延伸,河堤上面5米多宽的新路已见雏形,正好取代了以前低洼不平的机耕道,一条崭新的公路即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帮家乡父老做点好事,我不图回报!”焦辉灯说,今年先把河堤和公路修好,明年再回来建桥梁,并打通与小厂乡的连接道(只有2公里未通),使本村交通形成环线。 在建设工地,20多名男女村民在焦辉灯的带领下,有的和混泥土、有的搬石头、有的打合子、有的填方,正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忙碌的工地上,没有号子声,只见人们挥汗如雨,忙得不以乐乎。劳动都是义务的,“他(焦辉灯)出了10多万元钱帮我们做事,哪还好意思再要工钱哟,”村民焦辉煌说,自己每天步行一个小时到工地义务做工全是自愿的,“没有价钱可讲,建设新农村,搞公益事业,还可以带动其他村民加入进来,是好事情呀”! 焦辉灯告诉记者,河堤最低2米,最高有5米多,今年一定要把500米河堤和村里的公路修好,保证今后河沟两岸的粮食不受损失。 看到热闹的劳动场面,村支部书记刘茂寿对未来充满信心:来年把村里的荒山种上板栗、核桃等干果及中药材,让山里的群众早日过上好日子。 “我们积极支持辉灯的善举。”乡党委书记赵乾坤说,乡政府将为工程建设提供尽可能的服务,并希望通过焦辉灯的榜样作用带动其他务工人员致富不忘家乡,把农村建设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