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7.9”特大暴雨冲毁了他辛辛苦苦修起的公路
上世纪60年代,他呱呱坠地,10岁时,父亲病逝;70年代,他一边读书,一边收废铁补贴家用;80年代,他与邻村姑娘喜结连理,开始四处打工;90年代,是他人生辉煌的10年,修冻库,盖新房;进入新世纪,事业有成的他决定反哺乡里,自己出资出力修通了村里的公路。他就是黔江区舟白街道舟白社区三组的付金林。近日,记者采访了他,看着前段时间被大雨冲垮的公路,他伤心地哭了。
坎坷的童年
见到付金林的那天,他正带领他的施工队在抢修刚刚被雨水冲毁的公路。晌午的日光让人昏晕,照在人身上像是被火烤着一样。
“付师傅,你们中午也不休息一下吗?”记者问。
“没办法,得尽快完工,整个工程已经半年多了。”付金林无奈地说。
今年48岁的付金林,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祖祖辈辈都是老老实实的庄稼人。虽然生活算不上富足,但一家人也过得幸福。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在他10岁时,父亲因病逝世了。
“父亲过世时,我还不太懂事,我有一个姐姐,大我9岁,因为父亲病故,她疯了
5年。”付金林坐在堂屋里一边喝水一边说,“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我从小受到的艰辛是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也恰恰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才让我的性格变得坚强。”
为了补贴家用,付金林一边读书,一边帮母亲干农活,还一边做起了小生意。“高中毕业前,我收废铁,收红苕,收洋芋,所有能赚钱的生意我都想做。”付金林说。
从乡里娃到老板
从小就开始做小生意的付金林逐渐对做生意产生了兴趣。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在一家水产店打工,他的机灵能干深得老板喜欢。后来,老板不做了,付金林就接过老板的生意。为了把生意做大,他曾在黔江修了5个冻库。后来,精明的付金林看到了养殖业的商机,又开始了养鸡。“最多时,我养了1万多只鸡。”
2009年9月,付金林租了50亩地种葡萄,签了10年的合同。
修路6个月 瘦了50斤
舟白社区三组有20几户人家,这里山水环绕,环境优美。由于地形三面环水,之前人们外出都是乘船而行。解放后,在江的两岸搭起了大桥,可是路面很窄,加之山路崎岖,以前的路只够一个人通行,这条路每天要过往100多名学生和行人,非常危险。
为了解决人们行路难的问题,付金林与村民商议修路之事,可村民因不富裕,都不愿意出钱修路。最后,付金林挨家挨户做工作,并且向乡亲们承诺:只要乡亲们每户出6个劳力(6个工作日),剩下的付金林给乡亲们发工资。这样,公路才得以顺利开工。
正月12日,公路正式开工了,付金林既要筹备资金,买材料,安排人员,又要进行路面指导。“爆破一天,我就需要支付材料费和工人工资5000多元。”付金林说,“不到两公里的路,仅材料和工人工资就投入了5万多元。修路前,我的体重是180斤,现在只有130来斤了。”
路跨了他哭了
今年7月8日至9日,连续两个晚上的特大暴雨冲毁了他即将完工的公路。
9日清晨,付金林早早地起床查看公路,刚刚走出二三十米,付金林傻眼了,刚完工的公路上到处是垮塌的缺口。
“看到自己辛辛苦苦修好的路被大水毁于一旦,我哭了。”但付金林没有泄气,他决心重新把路修好,以方便村民进出。
(见习记者 黄英 实习生 朱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