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去年种植烤烟70亩,交售烟叶210担,其中上等烟占64.2%,实现产值16万元,被区政府表彰为烤烟科技示范户,这成绩主要归功于地膜。”日前,正在烤烟地里开厢、盖地膜的李德超欣喜地说。
租地种烟70亩
李德超是黔江区阿蓬江镇麒麟村1组村民,全家6口人,3个劳动力,有承包地20亩。
前两年,李德超看到乡亲们外出打工也曾心动过,他上有年老多病的母亲,下有正在上学的3个孩子,都需要人照顾。在家种植烤烟吧,即使承包地全部用于种烟,收入也不够家庭开销,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李德超开始思考对策。
李德超深知,扩大烤烟种植规模是增加收入的基础条件。去年,他除了自家的承包地全部种烟外,还找外出打工的乡邻租了50亩土地种植烤烟,烤烟种植面积达到了70亩。
全部实行地膜覆盖
李德超明白,仅扩大面积不行,还得改变广种薄收、“盆大才刮得来稀饭”的观念,推广应用新技术才能达到提高烤烟质量,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
“我们麒麟村海拔1300多米,气温偏低。推广烤烟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土壤温度、调节土壤水分、改善烟株生长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中、下部烟叶的光照条件,减轻杂草和病虫危害等作用……”前段时间烟技员在寨子里开会说的话他记忆犹新。
“我家的烤烟全部盖地膜!”李德超跃跃欲试。但谈何容易啊,全部盖地膜工作量太大了,必竟夫妻俩加上年老体弱的母亲在内才3个劳力啊。
为了争取时间,李德超在腊月就把耕地全部翻犁完,冰凌一融化,病菌少了,土壤更疏松了。过完春节,一家人就投入紧张的春耕生产中。为了加快进度,他还把电灯安装到附近的承包地里,晚上加班加点提埂开厢、盖地膜,常常忙活到深更半夜。连放学回家的孩子也被他叫到地里帮忙干活。
经过一家人的艰苦努力,李德超的70亩烤烟按照技术规范全部实行了地膜覆盖,为提高烤烟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地膜覆盖使他的烤烟在生长期间成功地抗御了低温和干旱气候,苗架长势喜人。
除此之外,李德超还严格把握好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打顶抹芽、成熟采收和利用小密集智能型新式烤房进行科学烘烤等技术环节。
辛勤的付出换来丰厚的回报。从9月中旬到10月底,李德超家共交售烟叶210担,其中上等烟占64.2%,实现产值16万多元,上等烟比例居全镇第一,在全区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