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1899—1992),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重庆市江津吴滩镇。1917年考入江津县立中学(今江津中学)。“五四”运动时即投身学生运动。1919年底,他怀着富国强兵理想,远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夏就读于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同年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进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5年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同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同周恩来等主张针对蒋介石的阴谋进行反击。7月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是较早懂得中国共产党必须直接掌握武装的共产党人之一。
1931年底进入中央苏区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军第一军团政治委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和军团长林彪率红一军团翻雪山,过草地,攻占腊子口,为主力红军打开前进道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政委,与师长林彪指挥平型关战斗,歼灭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五师团一部1000余人,取得全国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利。1937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一年后中共第六届六中全会赞誉晋察冀边区是“模范抗日根据地和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到1939年,晋察冀边区发展到72个县,部队有31个主力团近10万人。抗战胜利后,继续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1948年任华北军区司令员。1949年1月根据中央决定,与林彪、罗荣桓组成平津前线总前委,统一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作战,打响“平津战役”,取得解放华北的重大胜利。随后和平解放北平(北京),任北平市市长兼军事。制委员会主任。1950年初,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理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聂荣臻同志是新中国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事业的卓越领导人。1955年7月,被中共中央指定为领导原子能事业的三人小组成员。1956年4月任国务院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1958年,他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兼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主管尖端武器的研制工作。60年代初,在国内遇到严重困难,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停止一切技术援助的情况下,聂帅先后两次向中央和毛主席报告,力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科研攻关,研制导弹、原子弹;进一步调整知识分子政策……在聂荣臻的领导下,仅用5年时间,研制成功多种导弹、原子弹、氢弹,并为远程火箭、人造地球卫星、核潜艇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同时在研制常规武器装备和民用科研项目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聂荣臻同志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显著成绩,这与他从小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聂荣臻父亲聂仕先为人持重,沉默寡言。其妻唐雨衫,是一位贤妻良母式的家庭妇女。聂荣臻在父母和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为人厚道,同情劳动人民,常常主动干些家务活,为父母分忧。
聂荣臻8岁时,到外祖父唐雨初家上了3年私塾。在这里他受到了启蒙教育。聂荣臻的三舅唐海潭在重庆法政学堂读书,思想活跃,知道外界的消息也多,常与同学在家里议论时政。聂荣臻耳濡目染,也受到一些影响。
1911年,因外祖母去世,外祖父在家守丧,私塾停办,聂荣臻转到沙土堡孔德三塾馆就读。辛亥革命后对新学的向往,使他于1913年转到吴滩插旗寺小学。不久,又转到离家15公里的永川县陈食高等小学住读。
陈食高等小学开设了多门学科,教师大多受过新学教育。聂荣臻来到这里,倍感新鲜。他十分珍惜时光,如饥似渴地学习,除学好必修的各科之外,还广读博览,增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第二学期,他在课桌上刻下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的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每天晚间,常听到他的琅琅读书声。别人已进入梦乡,他仍坐在小油灯下。一个夜晚,国文教师刘继修来到他的小油灯下,看见他正在阅读有关太平天国的书籍,便说:“作为青年学生,博览群书、知道古今,大有裨益,如此甚好。”一个晴朗的清晨,校长赵学仕看到他在走廊上边走边背诵屈原的《国殇》,连连点头称道:“好,好,屈原先辈的诗文应当熟读。”聂荣臻以顽强的毅力,在这所小学苦读两年半, 1917年春转到江津县九如镇立高等小学,同年夏毕业于该校。3年的高等小学学习,聂荣臻各门学科都取得优异成绩。
1917年夏,聂荣臻考入江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