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贺龙部队驻扎川东,与四川军阀杨森作战。在接受了攻打涪陵县城的任务后,就率部从龙潭出发,在龚滩坐船沿乌江而下。
夜晚静悄悄,江水缓缓流。贺龙的部队在半夜后借着朦胧的月光,顺江下行。一路还算顺利,可接近涪陵时,船行得特别慢,漫天的大雾弥漫着乌江,弥漫着涪陵县城。怎么办?可能要耽误战机。贺龙突然拍手叫绝:“天助我也!继续前进!”船到城边,贺龙凭着童年时常在涪陵贩运骡马、熟悉地形的优势,亲带一团人马从望州关进入县城。
凌晨的涪陵,在大雾的遮盖中还没有完全苏醒。忽然,城内枪弹齐鸣,喊声、杀声连成一片。
还在床上睡觉的守敌,听到枪声便慌忙来到窗边看,近处的房屋被青纱般的大雾弥漫着,稍远一点,什么也看不见,灰濛濛的。枪声、喊声,时而缓慢,时而激烈,感到到处是杀来的官兵,便仓皇逃跑。
贺龙带着士兵在城内左冲右杀,越战越勇,杀得守敌鸡飞狗跳,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战到雾散日出时才占领了整个涪陵县城。贺龙的队部设在县城的火神庙,庙里有几根木板凳。
一天,贺龙化了装,从火神庙来到水码头体察民情,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力车夫坐在车上哭。他走过去:“小青年,生意不好吗?”车夫一边擦泪,一边说:“刚才有一个当兵的坐着我的车沿街走了两圈,下车后扬长而去。我找他要钱,他说没有。我拉着不准走,他反而给我几拳,打得我差点喘不过气来。”
贺龙:“你多烧几支香,多磕几个头,也许菩萨会显灵的。”车夫哭笑不得:“我都要气死了,你还在开这种玩笑。”贺龙沉默了会儿,从身上摸出两块大洋递给车夫:“你拿去作力资吧。”
贺龙离开了车夫,调查到那个坐车的兵不是他的部下,但感到部队纪律的重要性。回到火神庙,贺龙坐在板凳上,思考着治军问题:如果一支部队不讲纪律,任其士兵欺凌老百姓,侵犯群众利益,这和军阀、土匪没有什么区别,怎能谈得上救国救民呢?
贺龙便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守则》就是其中之一:“着军服士兵乘坐人力车者立即阻止;酗酒滋事者处罚;与人民口角者调查追究责任;服装不整者纠正之;聚赌者处罚;占据民众物品者处罚;擅拉民夫者处罚;调戏妇女者严惩之。”
贺龙在涪陵期间,军纪严明,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都说贺龙带的是一支与众不同的好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