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史话

贺龙红军在悦来场

发布时间: [2009-01-13 21:40:08]

   1934年1月3日,贺龙率红三军胜利攻下湖北利川县城,震动了川鄂边区,国民党军阀急忙在各地调兵谴将,妄图将红三军一举围歼于利川境内。在敌人疲于奔命之际,贺龙迅速将红三军兵分两路迂回到四川。除命红七师经汪家营绕道万县柏扬坝一带开展游击战,牵制正拟从万县调防石柱的李宗煌团,贺龙趁驻防石柱的何甫之团已调黔江,石柱防守空虚之机,亲率红九师从利川县城出发,在利川小商贩郎德清的向导下,于1月8日经鱼筌口进入四川石柱,经过双河口、黄水坝,于1月9日来到悦来境内。贺龙红军在悦来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红军严肃的军纪,顽强的战斗作风,给来人民留下了难忘印象。
                宿 营 古 城 坝
  古城坝原名水车坝,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朝廷在此设石柱安抚司,节制“九溪十
八洞”,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又改设石柱宣抚司,是历代在川鄂黔边区的军事中心,同时也是四川至湖北“川盐销楚”古大道的必经之地,贺龙率红九师到达古城坝已是傍晚,命封锁消息,就地宿营,并将指挥部设在依山傍水的谭家土旁,除向古城坝周围高地青龙山、甫草冲、杨保山一带派出警戒外,又召集军部作战处和特科一大队长开会。贺龙说,悦来的民团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极其凶悍的反动武装,曾参加镇压同盟会员李志组织的“石柱同志会”、“围剿”四川二、三路红军游击队和“八德会”革命武装,他们现在就扼守在前方要道,必须力争全歼这股顽敌。并指定第一特科大队作尖兵,又命红二十五团随特科大队跟进,凌晨出发,打通前往石柱县城方向的道路。紧急会议结束后,贺龙和关向应、廖汉生等人一道,巡视了具有千多年历史的宣抚司衙门,马氏宗族祠堂和龙河古大桥,还寻找当地老人座谈解释红军的宗旨,了解古城坝的历史等情况。据居住古城坝旗竖土旁的老人马培建回忆,当时国民党宣传贺龙的“棒老二”队伍打下了利川,很有可能要来窜犯石柱,要百姓防备“棒老二”来杀人放火,抢粮抢人。当得知红军到达的消息时,村民们便携老带幼向龙河对面的青龙山逃命,被尾随而来的红军用话筒喊话,劝说我们不要跑。红军对四散奔跑的乡亲们喊话说,我们不是土匪,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为穷人闹翻身的队伍,与贫苦农民是一家。在红军的反复劝说下,马培建及一部分人心怀疑虑地回了家,只见庄屋、旗竖土旁、仓楼上等大院都住满了红军。有几个红军用白石灰浆在马家祠堂外墙上刷标语,其中一幅是“穷人要翻身,拿起刀枪杀劣绅!”红军在各个大院打扫院坝,没有进农户的家。我们跟随喊话的红军回到院子后,有一位腰里皮带上别有手枪的红军,笑容满面地对我们说:“老乡,我们首长在马家祠堂,有话要对乡亲们说,大家别害怕,去听一听嘛!”我和院子里的几个人便来到只有100米距离的马家祠堂,只见一位身材魁伟、身穿灰色棉大衣,头戴灰布棉帽,留有小胡子的人,他站在祠堂台阶上,对陆续回来的人挥手说,我们不是祸害穷人的“棒老二”,是朱德、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是替穷苦人闹翻身,打天下的队伍。我们红军打富济贫,打土豪,分田地,不是洪水猛兽。他还笑了笑说,我姓贺,就是人们说的贺龙,绝不是反动派宣传的“祸”水的祸,而是《百家姓》中的贺,请大家放心回家,我们红军绝不拿乡亲们一针一线,更不杀人放火、抢人钱粮。马培建老人在回忆中还说:红军的军纪严明,用银元向群众买米买菜买柴,在各个大院的坝子里用几块石头架锅煮饭,我家有一头大肥猪,被红军用两块银元买了去,用刺刀刺死后,砍成大块,放在柴火上把毛烧掉洗尽后,切成大砣放在锅里煮,蹲在坝子上围成一大圈吃饭。红军还向群众借稻草,在各家屋檐下打地铺睡觉。当时正值数九腊月,雪风刺骨,我们看到有的红军冷得直打罗嗦,实在过意不去,就喊他们到屋里打铺,但都被红军惋言谢绝。第二天凌晨天还没有亮,我们听到院坝有轻微响动,打开窗门一看,只见红军已将借用的稻草打成捆子,整齐地堆放在院坝里,抖落在地上的草屑已打扫得干干净净,部队已悄无声息地出发走了。据古桥下店子的马章兹老人讲:我家当时有几十石地租的田产,在当地还称得上是比较富裕的户。红军来得突然,我们家的人都未来得及跑。天快黑时有十几位红军来到我家院坝,把我的父亲喊出来,说已知道我家是小富绅,应该为革命出份力,指定我家捐大洋50块。我家老爷子说没有那么多现钱。最后凑足20块大洋,牵了1头肥猪、1石糙米和一些蔬菜,送到马家祠堂慰劳红军后,就叫我们走了。红军没有进屋搜家,也没有打骂我们,还说我们是开明的人。红军是文明之师,与哪些拉丁抓夫、抢人钱粮的国民党“遭殃军”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奇 袭 悦 来 场
  悦来场位于石柱县中部,旧时古大道距县城100华里,是川鄂两省之通道要隘,南来北往
之枢纽,商贾云集,过往客商络绎不绝,是钱粮富庶之地,因而古人以《论语》“近者悦,远者来”之意而得名。民国初年开始,石柱县设团练总局,在悦来设总团,总团长称为司令官,下辖5个团防。民国十九年(1930年)在悦来设镇,之后又设区,是石柱县重镇之一。为了防范红军来石柱。当时国民党石柱县大队派一个中队驻悦来场,协同民团防守,时任民团司令马俊成,下令在古城坝到悦来场的黄广溪垭口设哨棚,又在庙峁、白岩垭口、石寨坪三处关隘设防。指派12名团丁在黄广溪垭口哨棚巡哨,派30余名团丁在庙峁日夜防守,挖了豪沟,在掩体里架了一挺歪把子机关枪;派60余名团丁据守关隘白岩垭口。因耽心团防队势单力薄,县中队还指派一个班协防白岩垭口;马俊成将指挥部设在石寨坪,在县中队的协防下,可谓森严壁垒,自称坚不可摧。黄广溪垭口,称得上是一道险关,从古城坝来到龙河边,再由河岸到垭口,有一条近长500米的50度陡坡的石板路,垭口顶上有一座山王庙和几株3人以上合围的古柏,古柏的树冠遮天蔽日,往来的行人、力夫都喜欢在此歇脚乘凉。站在垭口顶端,前可望1000米内的白岩垭口,后可望古城坝延伸下来的古大道。悦来场的民团为了预防贺龙红军,命令在此放哨的团丁遇到情况便吹号角报警。据离黄广溪垭口哨棚不足100米的新屋嘴谭祥富老人回忆,红军打前站的尖兵是倒披蓑衣在身上摸到垭口的。由于天特别冷,守哨卡的团丁除留2人轮流值班放哨外,其余10名团丁便在哨棚里的地铺上睡觉。红军摸到哨棚后,没有发现棚外有哨兵,只见哨棚内有堆火在燃,从火光中看到有2名团丁在烤火取暖,红军便迅猛扑向棚内,按倒了2名值班团丁,躺在地铺里的10名团丁在睡梦中便被活捉了。红军审问了团丁后,用团丁的裹脚布将团丁捆绑起来,押到垭口附近的密林里拴在树上,口里也塞了破布。红军轻取黄广溪哨卡后,便押着一名团丁向庙峁方向快速前进。直到红军打下悦来场撤走后,有一个过路的行人到密林去拉屎撒尿,才发现被绑在树上直冻得发抖又说不出话的团丁们。庙峁是横卧在古城坝至悦来场古大道上的一座山峁,距悦来场一公里。峁顶上建有一座占地500余平方米的庙宇,据说是悦来场枫香坪大地主马建休的家庙。庙的周围是参天古松。民团司令马俊成命在靠大路一侧的坡地上挖了环行工事,在庙门口台阶上堆放了沙袋掩体,配置了轻重火力,并把这里作为悦来场的第一道防线。据悦崃镇原茶山村老支书李孝刚老人回忆:我的住家李家院子离庙峁不远,红军攻打庙峁和白岩垭口时天还没亮,激烈的枪炮声把我们惊醒,我们爬起床来跑到外面看,只见白岩垭口枪声密集,火光冲天,后来听逃回的团丁说,红军快速运动到庙峁时,派员侦察发现,庙外壕沟里一个人也没有,甚至掩体里也没有人,庙大门一扇关,一扇半开,大门顶上和庙内各挂有一盏微明微暗的灯笼,门口内燃放着一堆火,两个团丁边烤火边说着笑话。红军运动到庙大门两侧,轻轻推开关着的一扇大门,猛力冲进门口,两个还未来得及反应的团丁被卡住脖子拖出了大门。两厢走廊里睡觉的团丁听到响动,在被窝里看到许多红军冲了进来,有的爬起来穿衣服,有的跑到墙边去取枪。一个团丁头目从枕边摸出盒子枪,刚要抬手便被红军一枪打倒在地铺里。红军随即朝团丁猛烈扫射,团丁死的死、伤的伤,几个没死的跪地求饶,红军顺利拿下了第一道防线后,又迅速向距离庙峁300米的白岩垭口守敌发起攻击。白岩垭口距悦来场不到一公里,庙峁上面的瓦厂至白岩垭口仅200米左右,是一道25度的坡,垭口两端各有一个小山头。站在垭口可四望数百里,是川鄂古大道必经之地,称得上是一道险关。红军攻打庙峁的枪声惊动了垭口的守敌,由于天漆黑得什么也看不清,垭口守敌便朝坡下胡乱开枪。红军在俘掳团丁的带领下,兵分三路,一路正面佯攻,一路从梨子湾背后绕道,一路从凉水井侧边绕道,两路迂回到垭口山峁的后面猛打。垭口守敌还没有回过神,大部份被红军歼灭,只剩20余人丢弃阵地,慌忙抱头向石寨坪和下杉树堡方向四散奔逃,红军在20分钟内就攻下了白岩垭口。在攻打白岩垭口守敌的战斗中,有几名红军战士负了伤,其中1名重伤员被抬到学堂院子当门大路边的大柏树下,经抢救无效牺牲。天明时贺龙随大部队来到这里,命人请了大路外侧石板青院子的农民袁大顺、袁大善兄弟俩来,给了一块银元,请他们将这位牺牲的红军烈士埋葬在大柏树下外侧的地里,红军没有告知这位烈士的名字,这里的人只知道这里埋了一位无名红军烈士。石寨坪位于悦来场的上场口,是一座古寨,扼守着进场通道,是马俊成防守悦来场的最后一道屏障。红军攻下白岩垭口后,便紧随逃跑残敌追到石寨坪,利用石寨坪周围坟地掩护,向石寨坪发起猛烈攻击,并迅速形成了包围,密集的枪声、手榴弹爆炸声震耳欲聋。与此同时,红军一部从大坪方向冲进了悦来场,占领了所有制高点。马俊成挥舞着手枪,高喊要顶住,顶住!面对蜂涌而来的红军大部队的猛烈攻击,马俊成率残部从石寨坪后山滚下山坡,朝尖角地方向奔逃而去。半个小时左右,红军便全歼了据守石寨坪的残敌,占领了悦来场。悦来团防这支被秦友恒、马俊成苦心经营多年,就连军阀陈兰亭未被招安前,也曾被打得东躲西蒇,因而被石柱团练总局称之为“训练最有素、作战最勇敢、‘剿匪’最有功”,骄狂霸道,不可一世的劲旅,却在贺龙谈笑之间便灰飞烟灭了。据悦来场街上居民马德良老人说:贺龙率红军打悦来场,在攻石寨坪时还死伤了几个人。至于死者埋葬何处,至今不得而知。
  贺龙到达悦来场后,派人找到了悦来场的知名人士,闻名四方的老中医杨友山,亲自带
礼品前往杨府拜访,并请杨友山给红军伤病员诊脉看病,还以20块大洋购买了大量中草药。红军占领悦来场,对街上居民秋毫无犯,也未进一家商铺,只是在关帝庙靠大道一侧的外墙上,用白石灰浆刷了一幅“红军和天下穷人是一家”的标语。红军撤走后,留在此处和古城坝的标语随即被悦来镇公所命令涂去。1月10日上午,红军打扫完战场后便迅速撤离悦来场,向石柱县城方向前进。逃避战火的街上居民陆续回来,没发现有任何损失,都说这支队伍没有镇公所宣传的那么坏,红军只是“捉肥”,不搞整穷苦人,真是穷人的队伍。(石柱县老促会 哈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