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史话

贺龙100年前涪陵威截日本轮船

发布时间: [2024-01-22 11:01:09]

1923年9月6日,贺龙等“讨贼军”(属孙中山领导)将士在涪陵城无祀坛都堂嘴码头威截偷运军火、干涉中国内政的日本轮船“宜阳丸”,缴获六八子弹130多万发,并扣押了日本船员,没收所载货物。

贺龙在涪陵威截日轮 “宜阳丸”,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横行内河、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动气焰,这次行动曾得到涪陵人民的支持,在全川和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大长了中国人民反帝的革命志气,影响播及中外。

 

100年前 贺龙在涪陵截获一艘日本轮船

 

上个世纪的1923年,贺龙曾在重庆涪陵革命老区威截日轮“宜阳丸”的壮举至今己有100年了,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的始末吧。

涪陵军民的“讨袁”斗争

袁世凯称帝后,涪陵人民组织义勇军与袁军浴血奋战。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爱国行动的消息传到重庆,也很快传到涪陵。5月中旬,当重庆名校学生纷纷集合,声援北京的反帝爱国行动时,涪陵省立四中学生会也联络城内各校集会,打着旗帜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高呼“废除二十一条”、“保山东主权”、“还我青岛”、“诛国贼”、“誓雪国耻”等口号,并组织小分队到河街人群集中地和茶馆演讲,讲解巴黎和会的情况,揭露北京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6月,广大爱国群众已发动起来,并掀起抵制日货运动。

五四运动以前,日货充斥市场,从布匹、煤油到牙粉、货品达数千种,富户商贾纷纷销洋货,玩“洋格”,趋之若鹜。1919年下半年中国全面抵制日货,开初只是宣传不买日货,商店不准出售日货,车站和码头工人拒绝搬运日货。当时,一部分商人不敢公开卖日货,便把日货悄悄隐藏下来,打算以后再卖。

1920年,重庆等地反日浪潮高涨,学生和各界爱国群众行动起来,对不自动交出日货进行销毁的商店进行搜查,一经搜出,当场焚毁,但官商勾结,情况复杂,斗争艰巨。同年春,涪陵省四中学生联合会每周星期天都要组织队伍,打着旗帜上街宣传抵制日货。1923年6月7日,成都学生联合会为争还旅大,废除二十一条,召开游行警告大会,声讨日本帝国主义,大会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要求迅速派人接收旅大。消息传到涪陵,涪陵马上组织四中学生和市民上街游行,声援成都学生联合会。

1923年,直系军阀曹琨、吴佩孚控制了北京政权,妄图以武力统一全国。反对孙中山的国民革命。当年6月4日,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在隆昌击败吴佩孚所支持的杨森军和黔军,北洋军撤守万县,杨森、邓昌侯盘踞重庆。帝国主义以贷款租军火支持军阀。企图在中国进一步取得特权。8月3日,“讨贼军”贺龙旅及汤子模旅、周西城师攻占川东重镇——涪陵,切断了杨森军的长江通道,阻止万县援军西进,对重庆构成威胁。当时贺龙旅部驻涪陵县商会(今南门山西侧),与汤子模旅、周西城师两军驻地不过三四百米。

日轮偷运军火机密被贺龙截获

1923年9月,贺龙部队之前出差汉口的中校参谋崔伯魁(四川秀山县人),于9月3日在宜昌搭“日清汽船公司”的“云阳丸”返涪陵,9月4日晚,日轮停泊万县陈家坝码头时,崔伯魁发现,午夜时分,日船“云阳丸”不开灯光,向上游移动十多里,这时,又开来日轮“宜阳丸”两轮在码头一起鬼鬼祟祟地上货。经崔伯魁悄悄观察,那些用木箱装的货物很沉重,很有可能是子弹和枪支。9月5黄昏,日轮船本来该停泊涪陵,但在离涪陵城约十余里的清溪场上面的黄鹊嘴就抛锚停泊,并且不许旅客上岸,更不准旅客接近那些神秘的木箱,崔伯魁更加证明了自已的估计是正确的,为获确切情报,崔伯魁施计接近了那批木箱,看到木箱上面印有武器的标识。

此时,崔伯魁迫切希望把这个秘密以最快的速度告诉贺龙,于是,身着便装的崔伯魁谎称拉肚子要下船买药,在给了一些小费给日船主后后,崔伯魁终获同意下船。情况火急,崔伯魁下船后,一路小跑到涪陵城,将日轮偷运军火的秘密告诉了贺龙。

贺龙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截住两日轮日,缴获弹械,既可以打击敌人,又可以武装自己。连夜找来川东边防军前敌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汤子模、师长周西成以及参谋长邱君双开会商量,大家听了崔伯魁的汇报,连夜作出威截两日本轮船的作战方案。

为了不让日船主看出破绽,贺龙令崔伯魁火速赶到清溪回到日船上。

午夜时分,贺龙制定出作战计划,当即次定:第二天一大早,由贺龙率三百名官佐士兵扮做搭“宜阳丸”的乘客,周西成部副官杨寅亮带二百名官佐士兵扮做搭“云阳丸”的乘客,分别上船执行搜查和扣留两日轮的任务。另派步兵一连,炮兵一排至城西龟龙关口埋伏,万一船不靠岸要闯关而过,即行武力截阻或击沉两日轮。

日轮“宜阳丸”在涪陵被贺龙截获

9月6日拂晓,涪陵城西无祀坛都堂咀码头已有四五百名“旅客”等候,见两日轮冒烟突浪而来,便各自挥帽舞巾,呼喊搭船。两日轮见周围无异状,又很有一把“油水”可捞,便自动抛锚停船接旅客。但日轮船长很狡猾,怕节外生枝,并不将船靠拢码头,只让小船接漂。

两轮刚下完锚,早有“乘客”登上小船划向日轮,贺龙与堂弟贺锦斋(时任贺部营长)等动作麻利,率队登上“宜阳丸”后,按预定分工,一部分进机舱,一部分到船头,贺龙则直奔领江台。“宜阳丸”日船主见“乘客”来势不对,拔枪射击。贺龙下令还击,在船上领江台执行任务的几位日本人当即毙命,之后,贺龙将船上的人全部扣留起来。

与此同时,杨寅亮率队登上了另一艘日轮“云阳丸”,因布置不周,先上船的“乘客”只注意了领江台,机舱和船主室,结果让敌人趁机砍断锚链沿江而下,逃向了万县。

贺龙命令部队搜查日轮“宜阳丸”,在被扣的“宜阳丸”轮上,果然搜出“六八”式子弹一百三十万发,还活捉了躲在船角的北洋政府两湖巡阅使吴佩孚的军械处长张运玑(又名张介一),他是押运这批军火的负责人。经审问证实,另一艘日轮“云阳丸”装运的是步枪三千条。

贺龙令汤子模以川东边防军前敌指挥部名义,没收全船货物,拆下船上主机,并将船上的两个日本军人商和张运玑扣押,以作为向日方索赔的人质(因为他们已违背国际法原则,而且先行开枪,抗拒检查)。接着,又向有关方面发出快电,披露真相,呼吁声援。

贺龙威震“宜阳丸”上的日本人

截获日轮“宜阳丸”后不久,日本驻重庆领事馆的领事贯布根等找到贺龙说情,希望放还扣押的两个日本军火商人,贺龙断然拒绝,但竟没有一个来为张运玑说情的。这引起了贺龙的深思。贺龙认为,这不是关系张运玑本人的问题,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轻视,连北洋政府也不把自己人当人看待。直到九月下旬,当贺龙的部队开到重庆南岸黄葛垭作战时,在贺龙的提议下,才释放了张运玑,但仍将两名日本军火商扣留。

此后,日方通过各种渠道,接连请了当时中国的好多“大脑壳”来说情,贺龙等均坚持一条原则,即:“日清汽船公司”必须负责赔偿和道歉,然后才能放人。贺龙威震“宜阳丸”上的日本兵,在当时传为佳话。

1925年春,贺龙任孙中山领导的建国联军川军第一师师长,汤子模升任建国联军第二军军长,驻防湖南常德。这时,“日清汽船公司”又通过常德商会到军中谈判,日方的嚣张气焰已沒有了,不再提领事裁判权了,见面就连声道歉,并承认赔偿损失,这两个日本军火商才被释放。

那两个日本军火商在离开中国前,再三要求与贺龙将军面见,贺龙同意了他们的要求。谈话中,两个日本人似乎还不服气,问道:“贺将军,我们究竟犯了什么罪?”

“什么罪,砍头的罪,你们私运军火,助长中国内乱!”贺龙斩钉截铁地回答,彰显了中国人的志气。

“是的,是的,砍头的罪。”两个日本人连连点头,脸红到耳根,承认了自已的侵华行为,连声认罪,。

贺龙见两位日本军火商认了罪,还给他们包了盘缠,二人再三鞠躬,感谢不已,启程回了日本。

大江东去,浩气长存。贺龙威截日轮“宜阳丸”的斗争,持续一年多时间,终于胜利了。

为了捍卫国家的主权、维护国家的统一,贺龙和他的战友们,奋不顾身,坚定地、毫不妥协地与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展开了殊死搏斗,直到日方承认错误,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方才罢休。它不仅为当时四川的讨贼斗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而且伸张了正义,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冉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