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建川东游击纵队
1947年6月,解放战争转入全面进攻阶段,中共川东临委根据上级要求,指示所属组织开展农村武装斗争。川东临委决定在已有基础的下川东地区首先发动武装斗争,任命云阳人彭咏梧为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负责组织领导下川东武装斗争。11月下旬,彭咏梧到农坝鹿塘坪与赵唯接上关系后,并主持召开云阳、开县、奉节、巫溪边区一带的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议认真研究了武装
斗争工作,经过讨论,一致决定成立游击队,定名为“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纵
队”(后改名“中国共产党川东游击纵队)。会上宣布赵唯任游击纵队司令员,彭咏梧任游击纵队政治委员。鹿塘坪会议,揭开了下川东武装斗争的序幕。
鹿塘坪会议油画
鹿塘坪会址(今江口镇六坪村)——赵唯家
根据当时党员、人员数量及武装斗争的实际需要,先组织了3个支队:
第一支队(后改名巴北支队):赵唯兼任司令员,李汝为任政治委员,陈汉书任政治部主任,活动区域为下川东长江以北的大巴山麓。
第二支队(后改名奉大巫支队):组建时暂缺司令员(后任命陈太侯),彭咏梧兼任政治委员,活动区域为奉节、巫溪、巫山等县。
第四支队(后改名七南支队):刘孟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活动区域为云、奉、万长江以南的七曜山区。
(二)领导开展武装斗争
1947年12月15日,彭咏梧在奉节昙花乡母圣垭田湾陶光元家,成立奉大巫支队,由陈太侯任司令,彭咏梧兼任政委,蒋仁风任参谋长。会议决定于1948年1月8日在云阳云安盐场和巫溪大宁盐场举行起义,夺取两个盐场税警队的枪支,提取盐税款,补充游击队的装备和给养,然后迅速解决区、乡地方武装,扩大游击队,开辟奉大巫游击根据地,更有力地配合人民解放军正面战场作战。
当游击队按预定计划行动时,因事机不密,走漏风声,彭咏梧等游击队领导人决定袭击云阳商业重镇南溪和巫溪西宁乡公所,挑选精干队员,组成由谢国茂任总指挥,吴伦璧、宋海清为副总指挥的袭击南溪镇的60人小分队。
南溪镇八大粮铺之一
奉大巫起义战场旧址——巫溪县西宁桥
8日,游击队员分别从奉节青莲、昙花出发。9日凌晨,迅速截断通讯线路,封锁汤溪河渡口,控制制高点和包围南溪乡公所,夹攻场中心的八大米粮铺,很快取得了预期的胜利。袭击巫溪西宁乡公所的游击队员没费一枪一弹,便缴获步枪27支。11日,两支武装在青莲乡铜钱垭会合后,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合力抗击追剿游击队的奉节保安中队,缴获机枪1挺、马枪2支。
重庆绥靖公署代电万县九区专署李专员转巫溪张县长密查游击队袭击巫溪县西宁乡的文件
奉大巫起义初战告捷,引起敌人恐慌,急忙调集国军241师、79师及四川省第九行政区保安司令部3个团的兵力,加上云奉巫3县保安中队等反动武装,陆续开赴游击队活动区,从云、奉、巫几面向游击队合围,妄图消灭游击队。鉴于敌众我寡,彭咏梧将游击队集结到青莲乡老寨子后,决定将队伍分成两个大队,分头转移。
第一大队由彭咏梧亲自带队。1948年1月15日下午,彭咏梧带领基干队伍离开老寨子,连夜行军向巫溪红池坝进发。16日拂晓,游击队行军到黑沟淌左侧暗洞包农民家做饭时,被追上来的敌军包围。突围时,彭咏梧为了救护战友壮烈牺牲,刘景太、李正青、王赖之等6名队员同时阵亡。敌人将彭咏梧、刘景太、李正青等的头砍下来,挂到奉节竹园坪场镇城楼和树上示众。第一大队突围脱险的游击队员在王庸领导下转移到巫溪汤家坝分散隐蔽。
游击队宿营地、彭咏梧牺牲地——巫溪县金盆乡黑沟淌暗洞包杨代金家
奉节县竹园镇悬挂彭咏梧首级的老城门
1月14日,由吴能壁、宋海清等组成的第二大队离开老寨子,向云阳农坝乡进发。途中遭遇敌人的围追堵截,由于敌强我弱,游击队被迫化整为零,分散潜伏,待机聚集。4月陈太侯奉命转移,第二大队战斗岁月至此结束。
鹿子坪伍醉星旧居近景
1948年1月24日,巴北支队在奉大巫支队袭击云阳南溪镇告捷的鼓舞下,在农坝乡后槽子集结武装50余人,下辖两个大队,钟浩然、赵子卿分别任第一、二大队大队长。赵唯、李汝为随即命钟浩然率10余名游击队员,出师鹿子坪,袭击团总伍醉星,没放一枪一弹,缴获手枪1支、长枪16支,子弹100多发,扩充了游击队的武器装备。
1948年1月28日,司令员赵唯命令赵学做、陈汉书率20余名队员进攻开县河堰口。29日傍晚,游击队利用敌人一个分队的30多名队员已去刘队长家祝寿,只有40余人留守碉堡的有利时机,由郎少录、陶荣山、陈正福、郭定君4名队员化装成敌人便衣,借口是由开县陆区长派来送信的,冲入碉堡,40多个敌兵在慌乱中全部被俘,缴获枪支40多支、子弹1400余发,打通了云、开、巫之间的游击通道。
随着游击队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国民党正规军581团一个加强营和云奉开巫等县保安队,加强对第一支队进行围剿。由于敌我悬殊,游击队实施暗度陈仓的突围计划,成功突围路阳山,游击队实行化整为零,分散作战。
巴北支队突围地——路阳山
2月中旬,敌军再次涌向农坝,围剿游击队,19日,在突围中,支队政委李汝为被捕牺牲。
李汝为
李汝为,原名李昌纯,又名李纯思、李言词,,1922年生于江北县鸳鸯场。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春,受重庆党组织派遣到云阳县云安辅成中学任教,开展党的工作;4月,任中共汤溪特别支部委员;11月,担任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游击纵队第一支队(后改名为川东游击纵队巴北支队)政委、中共汤溪工作委员会书记。1948年2月20日被捕,2月22日英勇就义。1950年8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李汝为为烈士。
1948年2月19日夜,游击队在农坝乡傅家坝岭家坪(今农坝镇红梁村5组)时,与敌人遭遇,战斗中游击队被冲散。李汝为就势跳下路旁的河沟时,眼镜被挂掉,因高度近视,李汝为摸爬着,手被磨破了,脸被划伤了,次日清晨便被敌人抓捕。敌人即刻把他押到农坝乡公所581团一营驻地。敌特软硬兼施,逼他交待游击队的行踪,李汝为毫不动摇。敌特又施加酷刑,并以处死相威胁。李汝为坦然地说:“我就是游击队的,别的不知道,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敌营长钱一鸣对李汝为吼叫着:“你不老老实实地供出游击队的情况,我就枪毙你。”李汝为蔑视了敌人一眼,坚定地说:“你只杀得了我李汝为,杀不完共产党人!”钱一鸣气得浑身哆嗦,吼令“再用重刑。”李汝为又一次受刑昏死过去。刽子手们等他苏醒过来,又吆喝道:“你再不说,我立马杀了你!”李汝为放声大笑起来:“怕死的不算共产党人!”气得钱一鸣暴跳如雷,歇斯底里地狂叫:“拉出去!拉出去枪毙!”李汝为怒目圆睁,昂首挺胸,用气壮山河的声音,怒斥敌人:“你们的电刑莫奈我何,你们的野蛮我早就领教过。我冷眼对杀场,笑脸迎山河!鲜血换来的是自由,屠杀,也挽救不了你们的没落!”
巴北支队从1947年11月组建,到1949年12月初,进行大小战斗17次,先后有682人参战,巴北支队与七南支队协同作战,英勇杀敌,牵制了国民党正规军一部及国民党地方武装数万兵力。
1948年2月吴子见等在云阳泥溪口会同刘孟伉成立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纵队第四支队(后改名川东游击纵队七南支队),刘孟伉任司令员,吴子见任政委,刘本德任政治部主任。3月到4月间,刘孟伉等根据七曜山临工委的决定,在云阳泥溪、耀灵,万县白土、地堡、梨树,奉节甲高、梅魁、吐祥等地,组织群众,发展党员,建立支部,开展统战,筹集武器,进行斗争。1948年11月,重建后的七南支队一大队正式成立,任命朱大月为大队长,七南支队的武装斗争踏上新的征程。
朱大月革命烈士证书
朱大月,外号大月亮,1915年7月23日生于云阳县故陵乡赶场坝(今故陵镇红椿村)。1948年11月,经陈仕仲吸收参加游击队,任川东游击纵队七南支队第一大队队长,1948年12月到1949年3月,朱大月率领游击队曾奔袭云阳县云龙乡蔈草场,打下湖北省恩施县板桥镇,远征奉节县安坪场。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11日,在巫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押转奉节。7月24日,在奉节县城歇台坝英勇就义。1984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朱大月为烈士,同年7月10日,国家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证明书”。
1949年4月10日-11日,李君明、刘尔训率领七南支队与赵唯、陈恒之、陈仕仲、刘云程在郭莘仲寨子集合,研究作战方案,决定袭击开县温泉盐场。15日,在纵队司令率领下,巴北、七南两支支队合力袭击开县温泉盐场,并得到开县城厢特支书记黄楠材有力配合,虽未完全到达预期目的,但仍然缴获长短枪15支,子弹2000余发,成功牵制敌军一部分兵力。
巴北支队、七南支队汇合地青云寨
开县温泉镇盐场旧址
黄楠材,1907年3月27日生于云阳县龙角乡高家村(今龙角镇高家村)。1937年加入共产党。1938年3月,任中共开县特支书记。1939年,任中共开县县委书记兼管组织工作。1949年2月,任中共开县城厢特支书记,4月15日在开县被捕,同年11月14日晚,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电台岚垭后,扔进镪水池毁尸灭迹。1950年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黄楠材为烈士。
七南支队从1948年2月正式亮出战旗到1949年12月迎来奉节吐祥解放,游击队员由10名发展到200余名,武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近2年的战斗历程里,奇袭云龙乡公所、攻打湖北板桥乡公所、突袭安坪等,狠狠打击了敌人,搅乱了国民党后方的统治秩序,积极策应人民解放军正面战场作战,为七曜山地区及下川东的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
安坪乡公所及粮库旧址
矗立在奉节县吐祥镇广场上的七南支队纪念碑